此文给大家介绍一位革命英雄:曾国华。曾国华于1910年出生在广东省,家庭贫困,3岁时被父母卖给一位姓吕的风水先生当养子。虽为人养子,但吕家对曾国华并不好,每天让曾国华挑水、打柴、放牛不说,还天天挨受大骂,更主要的是曾国华连饭都吃不饱,常常忍受饥饿。

曾国华
在这样的环境下,曾国华在14岁时干脆离开了吕家,与几名小伙伴一起投了军,开始了长达7年的“士兵生涯”。当兵不久,曾国华所在的部队与 张发奎 的国民革命第4军合编,开始了北伐战争。
2年后,第4军打到山东,张发奎反蒋,将主力撤回了广东。当时,曾国华所在的旅没来得及撤走,被蒋军包围,最后改编成独立第4旅。1929年,独立第4旅在南京地区组织兵暴,结果被察觉,军官们被杀的杀,开除的开除,而曾国华等士兵则被关押起来。
6个月后,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曾国华等士兵被释放出来,编入国民党军52师,当起了炮灰。中原大战结束后,52师开赴鲁南山区打起了游击战。
这5年来,曾国华在国军队伍中一直碌碌无为,早已厌烦了这样的生活,加之看到不少士兵跑的跑,反的反,曾国华觉得这白军不能再待了,于是萌生了参加红军的想法。
1931年8月,52师终于在 江西东固 被红军歼灭,曾国华果断当了俘虏,并如愿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到红4军11师31团当战士,开始了革命生涯。3个月后,红11师奉命到 瑞金石城县 参战,攻打国民党师长 赖世璜 的老巢:洪石寨。这是曾国华加入红军后第一次参战,在战斗中,他冲锋在前,勇猛拼杀,深受连长的表扬,后于1932年被提拔为班长。
曾国华参军前7年,从未负过伤,可加入红军才3年,却负了2次伤:一是第4次反“围剿”胜利后,11师受命攻打乐安县,由于敌人城防工事坚固,火力凶猛,部队屡攻不下,伤亡惨重,曾国华也在这次攻坚战中被炮弹皮击中下颚。二是第5次反围剿作战中,曾国华又在激战中小腿中弹,好在没伤到骨头,很快就愈合。一年后,曾国华因作战勇猛,表现出色,升任红1军团2师5团2营6连连长。
1936年2月17日,红军决定组建“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分3路渡过黄河东征,开赴到冀、察前线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曾国华所在的红5团为东渡黄河突击队,是东征的先头团。不久,红5团抵达黄河西岸。
此时,蒋介石已在 黄河渡口 中设有层层重兵把守,阻止红军北上。为了一举突破黄河渡口,5团团长 张振山 从全团选拔24名精悍人员,组成了渡河突击队,队长为曾国华 。在这24名勇士中,年龄最大为20岁,最小的只有15岁,却是经过长征中锤炼出来的“老战士”。24个人组成4个突击组,每人携带捷克式马步枪和4颗手榴弹。
20日夜,突击队员扮成陕北农民的模样,头上扎着羊肚肚,在队长曾国华的率领下,从沟口开始前敌偷渡。渡河前,曾国华只说了一句话:“记住,我们是红5团挑出来的,大家都在看着我们,我的代理人是3连长龙金书!”说完,曾国华一声令下,突击队陆续乘坐的两只小船开始向对岸疾驰。
夜幕中,河面一团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曾国华死死地盯着对岸,就在小船快靠岸时,突然一道电光掠过,射到第一条小船上。
“是共军”敌兵一声尖叫,随即子弹像暴雨般袭来。曾国华身边的信号员不幸中弹,当场牺牲,划船的水手胳膊也受了伤。在这万分紧急时刻,曾国华却显得十分沉着冷静,他嘴里谈谈地吐出了几个字:“不要怕,赶快划!”
不一会儿,小船靠上了岸边,曾国华站起来一挥驳壳枪,随之一声怒吼:“冲啊!”突击队员跟着他跳下船,冒着弹雨冲上滩头,杀向敌群,最终一举拿下中心碉堡。接着,突击队再兵分2路,又拿下了南北两个碉堡。守军见丢了滩头,深知事情重大,立即展开了猛烈的反扑。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后,突击队击退强敌,把黄河渡口登岸的口子撕开了。
战后,突击队长曾国华、组长龙金书、队员周海滨、马辉等人被誉为“突破黄河天险防线的战斗英雄”,曾国华获授勇士奖,同时由连长升任红5团副团长,连升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