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窃贼,人们走在路上也不会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那么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一定很好。在我国上个世纪的60年代,因为物资匮乏,很多人都把遗失在民间,本该属于国家的文物卖掉赚钱。但有一个人不受金钱诱惑,坚持在“垃圾堆”里捡文物,20年里把捡到的3200个文物无偿交给国家。

雷毓祺1928年出生的山西平遥人,曾是太原铜业公司副经理,因为工作原因常年要与一些破铜烂铁打交道,他看到的废铜不计其数,但从来没想到这些要被处理掉的东西可能会是文物,直到他在《新民晚报》看到一篇文章,文章里说上海一个冶炼厂在废铜里面发现了文物,这才让他想到自己眼前的废铜也许有文物。
为了解开心中困惑,雷毓祺先积攒一些文物知识,以防用得上,没过多久他就用上了。有一次,雷毓祺在废铜里捡到一个小“铲”,外表上看起来不像是现代人造的东西,第二天他就把小“铲”交给山西省博物馆的专家吴连城看,吴连城看了大为惊喜,直呼“这是个好东西”。
后来,雷毓祺才在报上得知,他捡到的小“铲”其实事西周时期的铲形货币,距离现在有3000年的历史,国家只有5个,现在已经是国家一级文物。
有了上一次成功的经验,雷毓祺本应该高兴才对,他却郁闷起来,他想之前因为自己的无知,会不会熔掉了很多文物?同时他自知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团队的力量才强大,所以1964年,他专门组建了一个挑选文物小组,自己任小组组长。
组里的成员有7、8个,但要处理的废铜多不胜数,他们必须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废铜都检查一遍,因为不及时检查,废铜就要被熔化掉,万一里面有文物多可惜啊!雷毓祺的行为在其他的一些人眼里像是一个怪物,还以为他们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利益,为此还有人举报他“手脚不干净”。老话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雷毓祺经过3个月的调查,并没有被查到有什么手脚不干净的地方,恢复清白后的雷毓祺马上又投入到搜寻文物的任务中。
被冤枉的雷毓祺不是不委屈,而是一想到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公民的义务就要保护好这些文物,就咬牙坚持下来了,这一坚持就是20年。20年来,他总共搜查了数十万吨的废铜,找到的文物有2米高的佛像、几厘米长的钱币、箭头,光是商周时期的文物和钱币就有50多吨,其中还不乏5件一级文物、200多件二级文物、3000多件三级文物,这些文物都被送到博物馆收藏。
1985年,国家为奖励雷毓祺的功劳,给了他4000元和一台黑白电视机,但雷毓祺把这4000元捐献给了铜厂幼儿园,把黑白电视机放在厂子里让大家都可以看。退休后的雷毓祺也玩起了收藏,但他家里看不到一件值钱的收藏,他说:“拣选出来的文物是国家的,我一件也不能拿”2009年,雷毓祺去世,享年81岁。虽然他人已经走了,但是他为保护国家文物大公无私的精神会永远留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