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商周开始我国就已经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来规避夺位的风险,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每当面临皇位更替的时候都伴随着刀光剑影。皇位争夺不仅仅是皇子之间的争斗,同时也是他们母亲在后宫中的争斗、朝臣各个派系的争斗。皇子之间的骨肉亲情根本就无法束缚住这场斗争,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就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杀父弑兄登上皇位。

在皇位争斗的过程中,还必须有装糊涂扮傻的行为。曹操的幼子曹冲就是因为锋芒太盛,让曹操有了易储的想法,才会在13岁的时候英年早逝。《三国志》中曹操就对曹丕表示了强烈的怀疑:“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而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在面对自己哥哥高澄的怀疑的时候,将自己扮做了一个智障,直到高澄死后才图穷匕见,掌握了哥哥所有的势力。
在很多朝代皇帝继位之后都会猜忌自己的兄弟,像秦二世胡亥在继承皇位之后就杀光了自己所有的哥哥。所以这些皇亲都会想方设法躲过帝王的猜忌,例如雍正的五皇子爱新觉罗·弘昼,靠着装疯卖傻近半个世纪,最后安然逝世。他去世之后乾隆还善待弘昼的家人,赢得了几代人的富贵。
在雍正还是四皇子的时候弘昼就已经出生,弘昼的母亲是纯懿皇贵妃耿氏,只比弘历(日后的乾隆皇帝)小三个月。1722年雍正继位之后,宫中的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无论是受宠程度还是雍正安排的教育方式,弘昼都比不上他的哥哥弘历以及弘时,也就是说雍正并没有立弘昼为储君的想法。
因为现实的原因,弘昼的母亲从小就教导弘昼要明哲保身,不要意图染指皇位,弘昼也谨记母亲的教诲,在宫中惹出了不少是非。在少年的时候弘昼就摆出了一副酒鬼的姿态,长大之后弘昼又在酒醉中写下了名篇《金樽吟》,在诗句中弘昼也表明了自己希望远离凡尘俗世,只想沉醉在推杯换盏中的理想。
因为当时正是弘历以及弘时的皇储争夺战打得如火如荼之时,所以这首诗也被史学家认为是一首救命诗。从此之后弘历以及弘时跟没有将这个弟弟看作是竞争对手,所以弘昼和哥哥们的关系都还不错。1733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两年之后被派去苗疆任职。等到雍正去世,弘历成为乾隆皇帝之后弘昼的行事也是愈发荒唐。
弘昼曾经在祭祀典礼上偷吃贡品和贡酒,在其他朝臣都在掩面哭泣的时候,弘昼就在一边边喝酒边大笑;在上朝的时候,弘昼和军机大臣因为小事产生了摩擦,还当着所有人的面殴打军机大臣。不过乾隆时候并没有动怒,反而夸弘昼秉性善良,就是有些急性子,便派他去了内务府管理事务。
1770年弘昼应病去世,乾隆还大办了他的葬礼,当着文物百官的面封赏了弘昼后人几世都用不完的财富。所以史学家也认为弘昼就是雍正最聪明的皇子,后代的富贵都是弘昼装疯卖傻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