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底多难?专家:看清朝科举的考题,你能考上吗?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有一个人物,名叫孙秀才,这家伙因为考上了个秀才,便不断的跟人家嘚瑟。他母亲也是逢人就说我儿子是秀才,知道什么是秀才吗?其实也不怪他嘚瑟,毕竟这秀才难考啊,还是因为古代的科举考试太难。它难的程度到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只是童生,而童生是科举考试最末端的一类。

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底多难?专家:看清朝科举的考题,你能考上吗?

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始创年份有争议,公认开创于唐朝,前前后后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想要当官出人头地,就得去参加科举,不管是有钱人家的子弟还是贫民都会想要考上。但它的难度很大,先来说说顺序。首先科举得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考中秀才并不能当官。但一旦中了举人,便大大小小会是个官员。

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底多难?专家:看清朝科举的考题,你能考上吗?

可就算没当官,秀才在封建社会也有着许多的特权,他们能受到百姓的尊敬,同时,还可以免税,见了县官可以不磕头。犯了罪衙役都不能打,要想动刑更是必须报告省里。如此好的优待,怎么可能不想考上。秀才的难考程度也十分大,就拿整个清朝的统计来看,两百多年里,一共也才46万个秀才。每一年也就1700个,而状元更是每三年才出一个,即使古代读书比例不大,但这概论也是少之又少了。

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底多难?专家:看清朝科举的考题,你能考上吗?

再来便是考试内容,四书五经听着容易,可实际上它们合起来的字数足足有几十万。有人或许会说不就死记硬背,但并不是如此,不仅要背,还得活学活用。四书五经只是人们了解到的,实际上人家的考试科目有墨义、帖经、策问(实务策)、词赋、杂文。墨义其实就是笔答,考官根据经文出题,考生得答出这句话的前人注释或者上下文,有时候还是口答的方式。再有就是帖经,指的是考官取出经典的任意一段,去掉其中的数字,让考生背出来。

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底多难?专家:看清朝科举的考题,你能考上吗?

死记硬背其实也不容易,毕竟这可是几十万字,从这么多里面找出一段,没有个强大的大脑很难做到。人家不光背,还得对社会治理有一定的看法,政治、经济均不可漏。策问便是这个意思,需要读书人来思考国家治理的解决办法。诗赋和杂文相对来说活泼一些,不过这是考文学才华的,也不简单。殿试更难,其实从明清留下的答卷便可看出难度,首先来看看清朝的殿试卷子。

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底多难?专家:看清朝科举的考题,你能考上吗?

一共是分成三场,第一场考史论五篇,也就是五道题。这里只列举两道,第一是唐周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最后一题是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第一道是考国防跟民族政策的,而这第五道便是考国家外交策略。这份卷子来自于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看情况应该是跟当年李鸿章跟列强周旋有关。

第二场是考各国政治、艺学策,同样是五道题。这里拿出一道,第五道的内容是,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问的是如何应对美国的排华法案,考完这些,最后一场才是四书五经。大部分的殿试内容都是根据最新局势出的,它要的可不是一堆经典堆砌,而是要有应对方法以及可行性强不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