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为节省开支学大臣只吃窝头,7天后一看账单大怒:怎么回事

中国有个词叫做"吃糠咽菜",糠是稻米、麦子的谷皮,专门喂养家禽的那种,菜也不是我们平常吃的水灵灵的青菜,而是地里挖的野菜,这一看就是个非常"苦巴巴"的词汇,却是很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地,人们的生活也是越过越好,吃糠咽菜的苦日子都成了过去式,很多年轻一辈甚至压根就没见过这些贫困时代用来保命的食物。但是在几百年前的清朝,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时期,还有很多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吃个窝窝头已经是奢望。

康熙为节省开支学大臣只吃窝头,7天后一看账单大怒:怎么回事

康熙大家都知道,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在康乾盛世的三位帝王当中,最省钱的是雍正帝,最好大喜功的是乾隆帝,而最有能力的当属康熙帝。康熙登基的时候神州大陆已经基本稳定,因此也就脱离了原本打天下时期的比较节俭的生活。

如果光看1644年清军入关之前,《满文老档》中记载的满清宫廷宴席都非常简单,以肉食为主,什么烤羊肉、牛肉。猪肉等等;但从1661康熙登基以来,这御膳房的菜式是不断增加,吸纳了不少汉族特色菜肴,可以说是越来越精致。

康熙为节省开支学大臣只吃窝头,7天后一看账单大怒:怎么回事

这里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溥仪大家都知道吧,清末帝,当初他退位的时候都还是个小豆丁,还是隆裕太后代盖下的宝印。只不过由于清末帝这一身份,他得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中,虽不如祖上帝王那般风光,但也维持了一定的皇家体面。

在溥仪的个人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我们可以看出,哪怕清王朝灭亡,这皇室的伙食同样不可小觑,每次用餐都得用6张桌子抬着,二三十到菜肴起步,而这些溥仪还都不会吃,他另外有太妃们的小厨房给加餐,每次也是十几二十道。

康熙为节省开支学大臣只吃窝头,7天后一看账单大怒:怎么回事

皇帝嘛,坐在高墙之内,平常生活中都是吃的山珍海味,又怎能体会到百姓们的苦楚?不过康熙作为千古一帝,虽然"居庙堂之高",但好歹还是能够稍微考虑下百姓的,他有一次吃中饭的时候正好跟臣子们一起吃,就很"亲民"的问了下,大臣们平常中饭都吃啥?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大臣们平常也是好喝好喝,但架不住有这么一位想要表现自己的清廉,于是回答:"臣平常就吃些清粥小菜,再配俩窝窝头,一顿几个铜板就能搞定。"

康熙为节省开支学大臣只吃窝头,7天后一看账单大怒:怎么回事

康熙一听,觉得这清朝才稳定下来也没多久,的确自己这么铺张浪费不太好,再加上的确山珍海味吃腻了,吃点清粥小菜也别有一番风味,于是就跟内务府表示,以后自己的中饭就端窝窝头,这肯定能给国库省下一大笔开支。

康熙发现这窝窝头味道还挺不错,心想如果百姓们都是吃这种食物的话,那伙食也不错啊,于是一连吃了7天。7天后康熙心血来潮喊来内务府人员进行询问,想看看这几天吃窝窝头到底省了多少钱,谁知道一看到账单后康熙帝却勃然大怒,怎么一点都没省?

康熙为节省开支学大臣只吃窝头,7天后一看账单大怒:怎么回事

虽然康熙的确也是吃的窝窝头,但跟我们普通老百姓吃的这种可不一样,他的窝窝头乃是精选而成,不论是用材,还是制作工艺,包括烧火的柴火以及揉面的水,都不是一般的那种,吃起来滋味自然不同凡响,价格自然也居高不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开水白菜不就是白菜吗?但不也贵的不得了?

明白其中缘由的康熙帝哂笑一声,再也不提要靠窝窝头省钱之事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