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民捡到5厘米“金条”,捐给博物馆后成镇馆之宝,价值连城

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公认的事情,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我们有非常发达的文明,所以往往会留下十分精美的文物,只要能够熬过漫长历史的蹉跎,这些文物就会成为世界级别的珍宝。曾经有一位农民在淘金的时候捡到5厘米长的金条,捐给博物馆之后就成了镇馆之宝,甚至估价后价值连城。

农民捡到5厘米“金条”,捐给博物馆后成镇馆之宝,价值连城

在1984年的时候,我国的机械化其实还没有那么的普遍,所以在陕西一些地方还留存着徒手淘金的技术,这块金条其实就是当地农民在淘金的时候不小心发现的,因为它看上去不像是自然界产的沙金,于是这位农民就把金条上交给了博物馆。

农民捡到5厘米“金条”,捐给博物馆后成镇馆之宝,价值连城

按理来说金条这种东西作为硬通货,往往是很难保存下来的,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人们翻新重铸,而这块金条实际上也不是纯金。经过检验其实是铜鎏金,就是在铜器的外部用鎏金手法涂上一层金子,属于古代很常见制器手法。

农民捡到5厘米“金条”,捐给博物馆后成镇馆之宝,价值连城

而这块金条为什么那么值钱呢?主要是因为它的历史很悠久,是汉代的鎏金铜蚕,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它的制作手法也非常的精妙,整个铜蚕的器型做得非常精美,动态活灵活现,鎏金之后更是整个光华四溢,非常漂亮。就算不是文物,也是很不错的小摆件。

农民捡到5厘米“金条”,捐给博物馆后成镇馆之宝,价值连城

这块鎏金铜蚕的发掘,并不仅仅是给博物馆增添了一件镇馆之宝这么简单而已,因为各种金属的冶炼技巧,对于古代文化的考证都是有很大参考意义的,看到这么精妙的铜器之后,我们就能够推论出当时人们的铸造工艺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农民捡到5厘米“金条”,捐给博物馆后成镇馆之宝,价值连城

算我们现在有很多其他的器皿,可以证实中国古代的冶金史发展,但这些证据毕竟是越多越好,每一件古代文物上都凝结着漫长的历史,都不可或缺。现在这块汉代的鎏金铜蚕现在依旧在博物馆中展出,市面上也有很多仿制这块鎏金铜蚕的赝品,大家记得不要一时被金钱冲昏了头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