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嵌云石四出头官帽椅,长57宽45高114厘米,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攒靠背镶大理石板,昨天的公众号文章已详尽说明。

靠背以外的部分,后腿上下一木连做,中间接扶手,三弯鳝鱼头形。
扶手前端落于鹅脖,与前腿下截两木分做。
鹅脖退后安装、大幅前倾,外侧挂角牙。牙子随鹅脖轮廓弯曲起伏,仿佛鹅脖子下垂坠的肉裙,昂首而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鹅脖后退缩短了两腿支撑间距,除了造型优雅之外,还从结构上为省去联帮棍创造条件。
这种扶手框内空敞的造法,一般被视为年代较早的特征之一,明清画作和版画中多有体现,另有一些类似的传世品相佐证,稍后一并例举。
座面攒边打槽镶藤席面,前大边中段转角被磨平,光溜溜的弧面上棱角全无。
实际上,椅盘边抹原本是素混面压边线,立面上沿两端的边线仍在,从正面很容易看出来。
黄花梨硬木千年不朽,古人刀砍斧锯尚感吃力,却凭坐下起立时腿弯摩擦而去掉一厚层,您说这得耗费多少光阴?
椅盘下、两腿间,前三面安券口牙子,后背装直牙条,四腿八挓、侧脚显著。
既非壸门式,也不是洼堂肚,素直券口牙子样式不多见,黄花梨传世品中更少。
相似的例子如颐和园藏明黄花梨南官帽椅,高扶手下也没有联帮棍存在。
还有去年356万元成交的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无联帮棍和座下构造也都是这样的。
藏品断代为明末清初时期,从始至终未见有太大的争议。
根据空敞的扶手框和直券口,认定黄花梨嵌云石四出头椅早可到明代,晚也是清早期,不知您同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