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人尽可夫”一词,最早出自《左传桓公十五年》:“人尽夫也,父一而已”。

关于这个成语,还有着一个在我们现在看来,很是凄惨的历史故事: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

话说,郑厉公四年(前697年),郑厉公不满大夫祭仲专擅国家大权,害怕他会谋夺自己的君位。于是,厉公决定先下手为强,在祭仲没有对他动手前,先派人将他杀死,以绝后患。彼时,郑厉公选派前往刺杀祭仲的,就是祭仲的女婿雍纠。雍纠接到厉公的命令后,就打算在郊外宴请祭仲,然后趁机杀死祭仲。

按理说,这等隐秘的事情,雍纠应该是秘密进行,不与他人说半句,毕竟刺杀权臣,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但是,不知雍纠是真傻,还是假傻,他居然将这等性命攸关的事情,告知他人,而且这个人还是祭仲的女儿。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你说,雍纠傻不傻?他要杀的可是自己老婆的亲生父亲,他居然还将这等事告知她,这不就等于是告诉祭仲,他要去杀他,让他早就准备吗?

当然,或许雍纠是自认为自己的妻子定然是会站在自己这边,是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杀,不会看着自己死的。但是,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做到弃父亲保丈夫的呢?雍纠的妻子显然是做不到的。

雍纠的妻子得知此事后,最开始却是有点犹豫,她不知是保父亲,还是保丈夫,毕竟如若她不说,她的父亲必死,但如若她说了,她的丈夫也必然会死。如此,不知该如何选择的她,选择了告诉自己的母亲,问她“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近?”,让母亲替她决定(这个选择着实好笑,告诉自己的母亲,不就等于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吗?说白了,其实雍纠的妻子早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保父亲弃丈夫)。

而后,我们想想也知道她的母亲会让她做出何种决定,当然就是告诉自己的父亲,说她丈夫想杀他。她的母亲对她说道:“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大意就是任何男子,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但是父亲却只有一个,是无人可替代,因此两者怎么能够相比呢!雍纠的妻子本来就倾向于保自己的父亲,当听到自己的母亲这么说,她自然就知道自己该这么做。

之后,雍纠的妻子就将郑厉公让雍纠去刺杀自己的父亲的计划,向自己的父亲和盘托出。祭仲得知此事后,那自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他抢先下手,先是杀死雍纠,在大街上将其陈尸示众,而后又设法逼走了郑厉公。

以上就是关于“人尽可夫”的历史故事!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其实,对于“人尽可夫”这个成语,现代的解释与古代的解释是完全不一样的。

本来的意思跟现在大家熟知默认的意思是相去极远的。现代,“人尽可夫”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贬义词,用于形容那些生活作风不检点,不守贞节的妇女或做过皮肉生意的娼妓,意指她可以和任何一位男子有猫腻,把他当作自己的丈夫看待。

但是在古代,“人尽可夫”却不算是一个贬义词,其本意根本就没有奇淫的意思。

如上故事所诉,雍纠妻子的母亲之所以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是因雍纠妻子问她“父与夫孰亲?”,就是当自己的丈夫要杀害自己的父亲,在两者只能选择一个的生死关头,她到底应该选择谁!此时雍纠妻子的母亲所说的“人尽可夫”,其本意是在血缘的唯一性上做了比较,指出两者的不可比性,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选择的范围却是天下男子。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由此可知,人尽可夫的本意是说父亲要比丈夫更亲密,更重要,世间所有男子皆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丈夫,但是这世间却只有一位父亲,因此父亲要比丈夫重要。

好比张爱玲曾经说的一句有很震撼力的话:“任何人,当然这‘人’字是代表某一阶级与年龄范围内的未婚者。在这范围内,我是‘人尽可夫’的!”,这句话中张爱玲的意思就是只要男子在某个她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位男子就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丈夫。而不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那种意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