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写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字,被视为国宝,消失200年后被总理发现

在清朝的十多个皇帝当中,康熙无疑是最有影响力,也是风评最好的一位,得到了史学界很高的评价,清朝皇室,很重视对后代儒家文化的培养,在满清看来,这样才能加强皇权对中原的统治。因此也就造成了乾隆如此热衷于写诗文的爱好。

但是康熙皇帝的手迹,却很少流传下来,而一处笔墨,也被普遍认为是康熙写的最好的一个字,被视为大清国宝,其经过也是颇为的曲折,一直到200年后又再次被总理发现。

康熙写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字,被视为国宝,消失200年后被总理发现

故事还得从公元1673年说起,这一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然而此时的孝庄已经是步入晚年,康熙和孝庄母孙两人关系十分的融洽,他急忙太医寻治,医生也是束手无策,而康熙翻遍典籍,得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就是天子是地位崇高,福寿无量之人,故而能够祭拜天地,将这种运气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于是康熙决定为祖母请福。

康熙写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字,被视为国宝,消失200年后被总理发现

他在沐浴斋戒三日后,一口气提笔写下了这个“福”字,加盖上“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说来也是奇怪,孝庄太后在得到“福”字之后,身体立刻痊愈,倍感欣慰的她,随即命令将皇帝赐给自己的福字,镌刻在石碑上,树立在宫中,从而成为了清朝宫廷的至宝。而在此之后,孝庄又健康活下15年,以75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当时如此长寿已经算得上是十分罕见。

康熙写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字,被视为国宝,消失200年后被总理发现

因此宫中和民间不少人认为,正是康熙皇帝所题下的福字,让孝庄的晚年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由于康熙不比他的孙子乾隆,所留作品极少,从而有了“康熙一字千金”的说法吗,这个福字从而也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福。、

而康熙对于自己的这个作品,也是颇为满意,而到后来,他几次提笔,却再也写不出如此公正的福字,因此民间又戏称,这是唯一不能倒置的“福字”,作为天子御宝,岂能倒放?而因为其书法字迹狭窄长瘦,又称之“长瘦福”,即带有长寿之意。

康熙写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字,被视为国宝,消失200年后被总理发现

虽然福字碑声名在外,珍藏在紫禁城内,然而到了18世纪的乾隆期间,宫中事故多变,福字碑也就神秘失传。

而到了200年后,1962年,总理组织考古人员重修恭王府,在王府的后花园秘云洞内,竟然意外的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这也让大家十分高兴。而这块福字碑,再次被仔细休整,成为了恭王府的“镇府之宝”。总理更是欣然将其命名为“天下第一福

康熙写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字,被视为国宝,消失200年后被总理发现

它为何会从皇宫内部来到恭王府呢?而恭王府的秘云洞,又是花园的风水所在,相传是贪官和珅,趁着乾隆晚年昏聩,自己执掌大权,悄悄将这块福字碑移到自己的居所,企图因此而获得更进一步的权力。而在雍正查抄和珅府上的时候,也发现了福字碑,这让他十分生气,但是经过和珅巧妙设计,动了这块福字碑,也就会破坏王室的风水,故而嘉庆一怒之下命令将秘云洞封死,从此福字碑也就销声匿迹。

如今清朝已经不复存在,而福字碑在若干年后重见天日,虽然它为何消失至今依然存谜,但是也见证了过去的一段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