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蜀地风情】驷马桥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上)

【蜀地风情】驷马桥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上)

成都北大门外的驷马桥,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相传汉代大才子司马相如北上,赴长安,途经城北升仙桥,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后世遂以“题桥柱”比喻对功名有所抱负,亦省作“题桥”或“题柱”。升仙桥由此而易名“驷马桥”。

【蜀地风情】驷马桥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上)

▲老皇城附近的街道景色

再往北走,到新都,更有位居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他在21岁那年参加会试,本来主考已将他的鸿文列在卷首,已是板上钉钉之事,谁料照明的烛花烧了考卷,于是名落孙山,时也命也。然而杨慎胸藏锦绣,非要“浪花淘尽英雄”不可。到了二十四岁那年,他又去参加殿试,这次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被选为状元,而且还得了一个翰林院编修的职位,这是当时读书人的至高荣誉。

清朝年间,四川出了不少名士,如遂宁诗人张船山、诗论家;德阳戏曲理论家李调元;稍后更有资中人骆成骧,破了清朝没有川人摘取文状元桂冠的天荒。骆成骧成名后,到成都定居。在文庙南街以南,2001年前有个不起眼的小巷,叫落酱园街,原叫“骆状元街”,就是因状元骆成骧而得名。但骆成骧晚年住在皇城以北的街巷里,如今那一片街区已不复存在。

【蜀地风情】驷马桥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上)

▲骆成骧

骆状元的早年人生与成都的几家书院有关联,他9岁入成都锦江书院,14岁进尊经书院深造,聪敏勤奋,为主讲人王壬秋所器重。光绪十九年(1893),四川乡试第三,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这次殿试光绪帝亲临现场。主考官徐桐,见骆成骧言词异切,文句朴实,辩理精辟,尤其答卷中“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一句切中时政,正值光绪帝被老佛爷废黜,康有为走麦城之际,感动了光绪帝,钦点他为状元。早年苦读,博取功名,中年入仕,重教兴学,直至终老。又因他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故在四川乡绅士林中颇具影响。

【蜀地风情】驷马桥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上)

骆状元一生清廉自守,极重教育,常说:“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唯有读书高。” 他任过山西提学史,辛亥革命后任四川议长、筹赈局督办,梁启超赞誉:“状元公办学有瘾。”实为中肯之语。1916年任四川高等学校校长,乃四川大学前身。他为人正直,连省督陈宧奖给他4000大洋,都如数办学,可自己生活却清贫如洗。1926年夏天,他在成都北门故居病逝,灵柩穿城,经龙泉,送回资中安葬的途中,一时万人空巷,摩肩接踵。这就是成都北大门的人文故事场景之一,何等伟岸!百年以降,在四川无人享有此殊荣。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若已获授权,请注明“来源:成都方志”。

编辑:南波万

校对:汪 洋 李胜利

监制:毛声文

审核:唐远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