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时期,曹操究竟是挖了谁的墓,竟可以供养军队三年?

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俞应符《南村辍耕录·疑冢》

近几年来,随着盗墓题材影视作品的热播,《精绝古城》、《盗墓笔记》等等作品的出现。让大家对千年古墓也形成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看电影和电视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听到这样一个词:“倒斗”。许多倒斗之人,倒斗前都要戴上祖传的摸金符,让人觉得很神秘。为什么明明是个倒斗者,却自称是“摸金校尉”,其实这些都和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关。三国时期,曹操究竟是挖了谁的墓,竟可以供养军队三年?

三国时期,曹操究竟是挖了谁的墓,竟可以供养军队三年?

盗墓起源

每逢天下纷乱时,世道不太平也挣不到什么钱,很多人会选择参军混一口饭吃。众所周知,战争除了军事指挥才能之外,其实拼的是人力和财力。很多称王的人,在互相争抢地盘的过程中,损耗不断,此时军费就吃紧了。要想有钱养活士兵继续为自己卖命,在乱世中建功立业,军阀们就必须竭尽全力去筹集军费。

三国时期,曹操究竟是挖了谁的墓,竟可以供养军队三年?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大家都带着自己的队伍想一统天下。可是连年的战争已经让到处的耕作无法进行,粮食价格陡峭,各路诸侯的担子更加沉重。当时的刘备在益州为了收敛钱财,推出了名为“直百钱”的钱币,用这种价值极低的货币从民间交换物资。但这种钱币含铜量并不多,拿去别的地方根本没法流通。另一边,根据民间流传的形象,曹操是一个奸雄,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惜一切手段去完成。当时战事吃紧,曹操为了继续笼络人心不得不四处筹集军饷。后来他盯上了前朝古墓,竟专门组建了一支倒斗军队,负责掘墓取财。领头的便被称作发丘中郎,主要就是负责带人挖掘土方,找出墓穴。摸金校尉就是部队里的小兵,负责深入墓穴,寻找钱财。那他究竟挖了谁的墓,能获得那么多钱财,竟然可以供养自己的军队整整三年?墓穴主人

根据《水经注疏》的记载,其中描述了曹操盗墓的经过:操作引兵入砚,发梁孝王冢,破棺,收到数万斤金宝。那这个梁孝王是什么来头,竟然会在墓中有这么多陪葬品?

三国时期,曹操究竟是挖了谁的墓,竟可以供养军队三年?

梁孝王,本名刘武,是西汉梁国的诸侯王。当称王之前,刘武作为汉景帝的亲兄弟,立下了平定七国的大功,收到了极为丰厚的赏赐,再加上窦太后对刘武的宠爱,让他钱财越积越多。除此之外,刘武进朝面见皇上,乘着皇帝专属的马车进宫。之后又陪侍汉景帝同乘车架,出宫一起打猎,赏景。这样一个权财加身的人,自然只会势力越来越大,巅峰时府库的金钱近万亿,珠宝玉石比京城还多。当时刘武在梁国地界内,给自己修建了一个比拟皇家的后花园。根据史书记载,仅仅这一个花园就占地三百余里,其中的园林都是精雕细琢,堪比宫殿。

三国时期,曹操究竟是挖了谁的墓,竟可以供养军队三年?

这样一个生前辉煌无比的人,死后怎甘心空手而去,再加上古代人都有厚葬的传统思想,认为死后与金银珠宝一起同葬,下辈子还可以拥有这些财富。刘武提前找风水师看好墓地,将自己府中大量的金银财宝转移到墓穴当中,荣华富贵享受了一辈子,死后自然也要风风光光的去。但梁孝王肯定想不到自己的墓穴有朝一日会在乱世之中被盗挖,理由仅仅是为了充填军饷。

三国时期,曹操究竟是挖了谁的墓,竟可以供养军队三年?

留下手段

在陈琳的《讨贼檄文》中,曾详细描写到曹操盗墓的场景:“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随后又痛批曹操这样的行为很无耻。自知盗墓不对的曹操,也怕自己死后会有人会对自己墓下手,据说一生奸诈多疑的曹操为自己精心策划了72疑冢。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盗掘的险境,曹操生前提倡不能有太多金银珠宝随葬。

三国时期,曹操究竟是挖了谁的墓,竟可以供养军队三年?

在史书《三国志·魏书》中有记载,曹操曾经立下即遗嘱,表示墓地要选在“瘠薄之地”,不能选在风水极好的地方,“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曹操最终给我们设下的最大疑团,就是让大家找不到他的陵墓。最终我国组织专家团,在2009年在安阳高陵发现了曹操墓,经过十年漫长挖掘,如今已经到了文物发布阶段,这对我国研究三国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南村辍耕录·疑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