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伯达从“第四把交椅”摔下来后的日子

卷首语

1970年,躲进书房里多日的陈伯达,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有迹象表明,我是要逮捕送监了,我感到绝望。

陈伯达预感到自己即将进监狱,就托一位管药的同志,想请他设法给一些安眠药。管药的人一听这话,哪还敢给他药,生怕他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就把药退还给了医务所。

其实,陈伯达是因为精神压力大,晚上难以入眠,寻短见这种事,于他来说是绝缘的。

陈伯达从“第四把交椅”摔下来后的日子

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陈伯达在北京的住所,位于地安门大街米粮库胡同,他所居住的是一处比较宽敞的四合院。

北京的冬天很冷,怕冷的陈伯达在搬进去之前,就找人特意修了一个玻璃走廊。

陈伯达这个大文人嗜书如命,他的两个秘书找人改装了一个书库,用来放置陈伯达的个人藏书。

这个书库里收藏着3万多册自然科学书籍,和另外3万多册社会科学书籍,除此之外,还腾出一间房子,专门放置那些珍贵的线装古书。

陈伯达不喝酒、不抽烟,对吃穿也不讲究,要说唯一的爱好就是买书了。他的那些稿费,几乎都拿来买书了。

1970年,陈伯达失势以后,原本热热闹闹的陈宅,现在的光景是门可罗雀,旁人都避之不及唯恐牵连到自身。

转到秦城监狱

1970年10月18日,这一天,陈伯达家里原来的那些警卫员都被调走了,新来了一批陌生的警卫部队。

也就是这一天,陈伯达被就地监禁在家里,他的刑期也是从这一天算起的。

1981年1月,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1988年10月17日,他的刑期正式结束,不多一天,也不少一天,刚好18年。

陈伯达被监禁的这一天,他的两个秘书王保春和王文耀,也失去了自由,他两被押送到北京政法学院,在这里隔离起来。

陈伯达从“第四把交椅”摔下来后的日子

也就在这一天,原本配给陈伯达的小汽车也被收回了,他的司机于子云,还有家里的女工、保姆这些人,都被隔离起来接受审查。

囚禁在家里的日子,让陈伯达如坐针毡,此刻的他和外界已经彻底断了联系。他只知道自己迟早是要进监狱的,只是惶恐于进监狱后未来的日子,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吃枪子。

在家里被囚禁了10个月零25天后,陈伯达被转到了秦城监狱,真正的过起了囚徒生活。

1971年9月13日凌晨,睡得迷迷糊糊的陈伯达,被人从睡梦中叫醒。

他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看到两个穿着军服的战士站在床头,不等他询问,这两人就架着他的胳膊,把他塞进了小汽车里。

坐在车里的陈伯达不必询问,也知道这是要把他转移到别的地方关押,至于是哪里他是不知道的。

刚才那两个军人,就坐在他的旁边,表情严肃,一言不发。

凌晨时分,小汽车行驶到一个高墙包围着的地方,陈伯达下车一看,顿时明白这是哪里了。

囚徒生活

刚到秦城的时候,陈伯达的待遇比较差,连床都没有,就睡在草垫子上,这样的待遇让陈伯达对未来更加的惶恐,甚至于一段时间内,他想一死了之。

然而,也没过去多久,他的待遇就在忽然之间提高了不少,就连他自己都很惊讶,不知道原因为何。

晚年在接受叶永烈采访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忽然之间,待遇就大为改善,在秦城的日子,竟比在家里还舒服”。

陈伯达被关押在一栋小楼里的三楼,这一层楼里就他一个人,他可以在三楼里自由活动,可以读书看报,可以写文章。

陈伯达从“第四把交椅”摔下来后的日子

还特意给他配备了一个厨师,根据他的口味喜好来做菜,每天都有医生来检查他的身体情况。

出狱后的陈伯达,才从旁人那里得知,当年他的待遇忽然得到提高,是因为伟人打了招呼,进行了特殊关照。

陈伯达在监狱里,每天过着平静的生活,读书看报写文章;而此刻,外面正漫天刮着批判他的风暴。

伟人去世后,陈伯达的待遇有所下降,没有这么特殊了。但也不至于太差,和邱会作、李作鹏他们几个人的待遇差不多,相当于是部长级的待遇吧。

后记

1966年8月,陈伯达的排名位列第五,转过年,1967年初,他正式成为“第四号人物”。上世纪六十年代,陈伯达显赫一时,他的名字每天都出现在报纸、电视上。

而这一切,都结束于1970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