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现代诗到了今天这个地步,90岁的谢冕,“功不可没”?

2022年1月6日,是“诗坛泰斗”谢冕九十大寿的日子。不少人、不少组织都表示了祝贺。这确实是值得祝贺的事,即使是普通人,到了90岁,都很不容易,何况是谢冕这样的“诗坛泰斗”呢?

现代诗到了今天这个地步,90岁的谢冕,“功不可没”?

谢冕(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些祝贺中,难免有人会回忆起谢冕的一些往事来。因此,一些我们并不知道的事,就知道一些了。这不,在丁东邢小群《谢冕九十大寿》的文章里,我们就能找到一些诗歌发展的脉络,也能看出现代诗发展到现在的一个大致过程。

“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诗坛发生了代际转换。”确实,那个时候,相继出现了朦胧诗、口语诗等等苗头。“诗坛泰斗艾青、臧克家等都站到了新诗潮的对立面。他们有的表示看不懂,有的表示看不惯。”

现代诗到了今天这个地步,90岁的谢冕,“功不可没”?

这篇文章虽然有批评的意思,但艾青、臧克家所说的“看不懂”、“看不惯”等现象,现在是越发地严重了。大家看看现在的所谓的诗,有多少人看得懂?有多少人看得惯?除了圈内的“著名诗人”、“著名评论家”、“著名编辑”们,真的没几个人看得懂、看得惯。

但是,谢冕却支持新诗潮,“在会上发表了支持新诗潮的观点。”随着贺敬之、艾青、臧克家等反对新诗潮的人的离世,新诗潮正式成了主流。虽然到今天还有不少反对者,但是,支持新诗潮的人已经成了诗坛的“泰山北斗”,无法撼动了。

现代诗到了今天这个地步,90岁的谢冕,“功不可没”?

这里面的代表人物,就是刚满九十大寿的谢冕。新诗潮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由朦胧诗,到口语诗,再到口水诗,就到了现在的“屎尿体”了。现代诗成了什么样子?我想只要稍微关心一下诗歌的人,估计都会有“痛心疾首”的感觉。

一直是核心期刊的《诗刊》,在2018年竟然不再是核心期刊了。在2021年颁布的最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里,依然没有《诗刊》的影子。有人可能觉得,是不是核心期刊无所谓,反正《诗刊》还是“唯一中央级诗歌刊物”。

但作为一个刊物来说,是不是核心期刊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意味着什么?“中央级诗歌刊物”都成了普通期刊,那这个“中央级诗歌刊物”,还好意思顶着这个头衔吗?大家可以想想,现代诗得有多么不受待见?估计是忍无可忍了,否则怎么会把一直是核心期刊的《诗刊》剔除出去呢?

现代诗到了今天这个地步,90岁的谢冕,“功不可没”?

而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更是给诗坛当头一棒。随着吉狄马加、高洪波离任作协副主席,15位作协副主席里,竟然没有一位诗人。不仅仅如此哦,27位作协主席团成员里,仅仅只有杨克一位诗人。

还不仅仅如此哦,在168位全国个人委员里,只有不到十位诗人。大家看看这一串数字的对比,意味着什么?作为三大文学体裁的诗歌,在作协里,已经彻底被边缘化了,已经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了。这就是新诗潮几十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我们再回头看看,当年贺敬之、艾青、臧克家等人反对新诗潮是不是对的?而谢冕等人支持新诗潮是不是错的?这里没有别的意思,只用事实说话。现在的诗人成了贬义词,现在的诗人人喊打,这不都是新诗潮的功劳吗?

现代诗到了今天这个地步,90岁的谢冕,“功不可没”?

现在已经成了“诗坛泰斗”的谢冕,不知在回忆起当时自己支持新诗潮时,会有何感想?而他见到自己支持的新诗潮,导致诗坛的如此现状,会有何感想?谢冕当初反对过诗坛泰斗,现在,他自己成了诗坛泰斗,只怕也有不少人反对他了。

希望谢冕身体健康,好好活着,他可以继续看看,自己支持的新诗潮,还会把诗坛带到哪里去。诗坛已经没有一本核心期刊了,作协副主席里,已经没有一位诗人了。只怕过不了多久,主席团成员里也没有一位诗人了。那作协还要诗坛干嘛?哪凉快哪呆着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