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操墓虽被盗掘一空,但专家在其墓中发现一宝贝,至今都价值连城

古人奉行“孝莫重乎葬”的理念长达两千年,所以,厚葬成了中国古代葬仪的主流。即便是留下薄葬遗言的曹操,亦无法免俗。

曹操墓虽被盗掘一空,但专家在其墓中发现一宝贝,至今都价值连城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一致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操。

曹操的丧葬比较简单,但却在历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迹。因为简单,使之在以厚葬为主的中国帝王丧葬史上“另起一段”。曹操墓虽已被几次盗掘,但考古人员仍在地宫中发掘出不少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显然,曹操的“薄葬”是相对而言的,其随葬品虽然无法与秦皇汉武地宫中的宝贝媲美,但是,也远非普通人能企及的。

某报社记者曾在2009年进入曹操墓进行考察,该墓的主墓室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东西方向各有两个侧室,其结构与现在的“四室两厅”颇为类似。在地宫顶端有七处显眼的盗洞,且地宫的封石被盗墓贼砸烂。显然,作为历史上的窃国枭雄、盗墓贼的鼻祖,曹操终究没能逃过盗墓贼的觊觎。

曹操墓虽被盗掘一空,但专家在其墓中发现一宝贝,至今都价值连城

那么,曹操墓中究竟有哪些随葬品呢?

通过曹操墓被破坏的情况来看,盗墓贼已将有价值的珍宝洗劫殆尽,仅剩一些价值不高的残损品。饶是如此,这些“残损品”仍令人叹为观止。在曹操墓的一号坑中,考古人员发掘出一柄曹操生前所用的利剑,或为《三国演义》中倚天剑的原型。

这把剑的表面覆盖了厚厚一层泥土,通过外观仅能判断出它的长度约在五十厘米左右。为了防止破坏文物,考古人员并未清理这把佩剑表面上的泥土,在发掘时便用石膏将其封存了。据一位全程参与了发掘曹操墓的考古人员介绍,在一号坑的发掘进入到最后阶段时,地宫顶部的“掀顶”已清理完毕,它的构造就像是一把倒立的菜刀一样。一号坑的墓室与墓道的总面积约为一百平方米,比二号坑的面积稍小。

一号坑与二号坑的墓室均遭到盗墓贼的多次洗劫,在一号坑中考古人员清理出两个盗洞,而二号坑中的盗洞数量更是多达七个。考古人员采集了盗洞的土样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最早的一次盗墓行为发生于东晋时期。在曹操墓中最大的一处盗洞自二号坑的耳室开始,一直延伸到一号坑,距离一号坑的南墙仅有一米之遥。不过,由于南墙的砖石结构比较坚固,所以盗墓贼未能将其打通。

曹操墓虽被盗掘一空,但专家在其墓中发现一宝贝,至今都价值连城

在我国考古学家对曹操墓进行发掘之前,文物市场上始终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曹操墓已是没有价值的“废坑”。虽说如此,但此次发掘仍给考古界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谁都没想到,考古人员在经历了多次洗劫的“废坑”中发掘了三百多件完整的文物。

在这三百多件文物中,价值最高的莫过于深埋于土壤中的一颗椭圆翡翠珠,它的长度约为两公分,质地温润且通透。即便抛开了翡翠珠的文物价值,这种品质的翡翠仍能在市场上拍出天价。专家表示,若将此翡翠放在今天的交易市场上,卖出千万高价绝对不成问题。若加上翡翠珠的历史价值,恐怕该翡翠珠的价值已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结合我国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如此体积和质地的翡翠珠,仅出现于唐代的史料中,现实中尚未见过实物。最能让这颗翡翠珠增价的是,它是曹操的“口含珠”(也就是琀)。

曹操墓虽被盗掘一空,但专家在其墓中发现一宝贝,至今都价值连城

那么,考古人员是如何判断出这颗翡翠珠是曹操口含珠的信息呢?

首先,即便是在古代,这样质地的翡翠珠也不多见,所以,多用于帽冠或琀。

其次,除了这颗翡翠珠之外,考古人员还从两个墓坑的土壤中找到了几枚明珠,只不过,这些明珠上都有明显的穿孔痕迹。有穿孔痕迹的明珠,无疑是用做配饰的珠子,没有穿孔的翡翠珠只有用做口含一途。

在考古人员对曹操墓进行发掘的同时,当地警方亦已开始着手调查流通于当地的随葬品线索。安丰乡派出所破获了一起盗掘曹操墓的案件,并缴获了刻着“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的石铭牌。据盗墓贼称,还有曹操墓画像石、曹操石棺床仍在市场上流通。

显然,目前流失在外的曹操墓随葬品究竟有多少还是个未知数。仅通过考古人员在两个墓坑中发掘出来的文物就能看出,曹操墓绝非史料记载中所称的“薄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曹操墓被屡次盗掘这件事,着实令人感到唏嘘。

曹操墓虽被盗掘一空,但专家在其墓中发现一宝贝,至今都价值连城

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注定,这位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盗墓鼻祖,最终,亦难逃后世盗墓贼的觊觎。

参考资料:

【《曹操陵墓特色》、《安阳曹操高陵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