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将军是一位有上将资历的开国中将,为何这样说呢?

简单介绍一下他的履历,1931年担任红军师参谋长;1936年升为红1军团参谋长;抗战时担任115师旅参谋长、晋察冀参谋长、抗大分校校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了冀中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华北军区补训兵团司令员等职。
孙毅曾经在西北军中的职务,比后来授予上将的李达还高,担任过中校参谋。别看孙毅是参谋出身,在参加红军之前,他在国民党的部队并没有参与过多少战斗。
宁都起义后,他跟随赵博生投奔了红军,得到了更好的职务,师参谋长。或许刚到革命队伍,与旧部队有本质区别,在思想上一直很困惑不解,想去红军学校提升一下,经过多次申请才被同意。
去了红军学校,他干起了教员,而且找到了方向和乐趣。一干就是两年多,把他调任到前线再当师参谋长半年,就要申请回到学校当教员。
第二次当教员时间不长,很快就开始长征路。
在长征路上,他担任过教导师参谋长、保卫团参谋长、军团教育科长、作战科长。抵达陕北后担任红1军团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
在这些职务中,他干教育科长时间最长,其他职务都只干几个月。别看他当过红1军团参谋长,那时候部队已经抵达陕北,经历过了最惨烈的阶段。在参谋岗位上,他参与指挥的战斗不多。
抗战时,他给聂荣臻担任参谋长,非常吃力。尤其在晋察冀敌后抗日,形势非常严峻,要以为军事作风硬朗的参谋长协助他,他有些胜任不了,聂鹤亭接替了他的职务。
他后来,在抗战时担任抗大分校校长,又干起了教育。抗战后期,他去了冀中军区担任参谋长,盘子小了,能力自然也就匹配了,
解放战争时,他担任了冀中军区司令员,后担任了华北军区纵队司令员。虽然成为作战部队的主官,打仗并不多。1949年调任华北军区补训兵团司令员,原来战场,给主力部队输送兵员。
像孙毅这样高的资历将领,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原本可以战功赫赫,或许因为能力问题,让他一直原地踏步,甚至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