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1951年2月9日,美第2师一部以及法国营进至砥(

)平里,除此之外,南朝鲜第8师、第5师进至横城以北;南朝鲜第7师、第9师以及首都师在大美洞、下珍富里、江陵一线。简单地说, 在整个战线上,横城、砥平里两地均有大量敌人把守。

志愿军总司令

彭德怀

决定,立即对东线敌军实施反击。然而,当时有一个问题让他十分困惑:究竟是先打砥平里,还是先打横城?两者之间均有利有弊,他想得有些头疼,这时副司令

邓华

建议:“

可先对横城地区发起进攻,一举歼灭南朝鲜第八师!

2月11日,横城反击战正式打响,我军势如破竹,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敌人见形势不妙,立即请求支援,然而增援部队美第2师下场更惨,其部队在半路上就被我军伏击,一阵激战过后,几乎被我军打得全军覆没,更别提什么增援了,如今怕是自身都难保了。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李奇微

此时,南朝鲜主力部队已经被打怕了,在空军的掩护下迅速撤退,我方志愿军并没有打算让他们全身而退,立即乘胜追击,成功歼灭敌人1.2万余人,将东线敌人吓得立即后撤。南朝鲜这一举动激怒了

李奇微

,李奇微认为这场战役之所以会失败,原因还是在于他们没有胆量。

虽然横城反击战我军取得了胜利,但当时志愿军已经经历了三次战役,其兵力和补给都十分紧张,这点李奇微明白,他也很清楚地知道,横城反击战的胜利并不能缓解志愿军如今的情况,即便联合国军败了,可他们还有一张能够反败为胜的“底牌”,那就是砥平里。

在横城反击战胜利后,志愿军士气大涨,邓华也开始制定下一步计划,砥平里成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当时南朝鲜第8师、美第2师均已后撤,砥平里留下的守军必定不会不为所动,为了避免成为孤军,他们一定会选择撤退,到那时便是乘胜追击的时候了。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志愿军副司令邓华

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判断会让我军死伤过千,甚至还让志愿军部队遭受了重大挫折,正当上级准备一意孤行的时候,40军军长

温玉成

公然反对,不愿意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那么最后结果如何了呢?

“铁脚师长”温玉成

温玉成,江西兴国人,1915年出生在一户农村家庭,192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开始积极参加革命。在这期间,温玉成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他的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坚信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让百姓过上安生日子。

1930年,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后来因为表现优异,在两年后加入了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警卫营干事、独立第2团总支书记等职务,之后,他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期间曾多次身负重伤。

后来,因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被迫展开长征,温玉成也在其中。在红军长征期间,温玉成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斗,直到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在和红一方面军会师后,他依旧需要战斗,不过这次面对的敌人不是国民党,而是以凶悍著称的

马家军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马家军骑兵

温玉成被任命为骑兵团政委,上级给他的任务是组建骑兵团,以此对抗马家军骑兵,尽管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也绝不会在困难面前止步不前,再艰难也必须要面对,毕竟如果要开创西北抗日新局面的话,和马家军必定会有此一战,这点温玉成心中也十分清楚。

在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他开始专心组建骑兵团,并对骑兵团进行了多种严格的训练,不仅如此,他也会一起加入训练。可是对手是西北马家军的话,我方胜算并不大,因此温玉成他们最后失败也情有可原。

他们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打退了马家军多次,但却因为没有充足的补给,时间一长就会弹尽粮绝,我军瞬间就处于被动状态。毫无疑问,马家军反败为胜,而我军几乎全军覆没,温玉成在这场战争中,虽然幸运捡回了一条命,但却把腿摔断了,最终只能被马家军俘虏,

这无疑是一种屈辱,那时他时时刻刻都想着逃跑。

可他如今行动不便,逃跑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终于在过了一段时间,伤势有所好转后,温玉成趁着敌人不备,成功跑了出来,可他已经和部队失联了,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部队,为此他沿途乞讨近一个月,才终于找到了部队,在这之后,温玉成依旧活跃在战场之上。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温玉成

抗日战争时期,温玉成在抗大学习,并担任抗大区队长,帮助我党培养人才,后来因为他表现突出,先后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抗日义勇军第三纵队队长。

1941年,温玉成担任第6师18旅旅长兼政委,当时情况十分严峻,日伪军派出大量部队试图消灭我军抗日据点,我军得到消息后,立即指示温玉成带领部队保卫据点,结果没想到日伪军早就埋伏好了,就等着新四军去自投罗网,好在有温玉成的正确指挥,这才能突击成功。

1945年,温玉成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内,组建独立二师,自己则担任师长一职,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独立二师屡建奇功,敌人都对这支部队很忌惮,当时被俘虏的敌人曾说道:“

你们部队是真的能跑,就像是铁脚板一样,应该没有部队能抵得住你们这样穷追猛打!

自此之后,温玉成就有了“

铁脚师长

”的称号,事实上农民出身的人,长期在山野田间奔波,脚底板早就长了一层老茧了,所以这么会跑也不会有事。后来,温玉成又参加了天津战役,直接将国民党第34师歼灭,并俘虏敌军4000余人,一时间名声大噪,无人不知。

打响抗美援朝的第一枪

好不容易等到了全国解放,新中国正式成立,一切都开始走上了正轨,结果朝鲜内战却爆发了,甚至还将战火引到了我国领土,如此这般定不能忍,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出兵朝鲜,保家卫国,自此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当时温玉成担任第40军军长。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温玉成立即带领部队跨过鸭绿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北朝鲜人民军赶到了鸭绿江边,明明前面就是我国领土,但他们却依旧选择冒险前行,就在温玉成到达德川、宁远的时候,联合国军也刚好到了,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在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后,温玉成立即做好了战略部署,打响了入朝的第一枪,期间丝毫不给敌人反击的机会。面对密集的炮火,敌人渐渐开始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开始自乱阵脚了,就这样,仅仅过了20多分钟左右的样子,我军就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此事被毛泽东主席知道后,决定将1950年10月25日,定为“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温玉成在朝鲜战场从没有缺席过,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然而他却在第四次战役中,公然拒绝执行上级的命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指挥联合国军和南朝鲜部队,开始从西到东发起全线进攻,西线战场作为主战场,东线则作为辅助战场,完全没有给我军准备的时间。鉴于形势紧急,彭德怀命令志愿军各个部队在两天后,全部停止休整,准备作战,经过志愿军司令部商议,决定第四次战役分为东、西两线作战。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彭德怀总司令

具体部署是:温玉成率领第40军前往东线战场,由邓华副司令指挥作战,共辖39军、40军、42军、66军于东线的龙头里、阳德院里、洪川、横城以北地区集结,准备向原州、横城方向实施进攻;而在西线则部署了两个军的兵力。

或许会有些人觉得很奇怪,明明主战场是西线,其部署的兵力却比东线还少,

这是为何?

彭德怀这么做是有理由的,他在西线战场安排两个军,是为了阻击敌人,而这就会让我军在东线战场上发挥优势,一举歼灭敌人,不过这个作战部署确实十分凶险,稍有不慎战场上的局势将反转。

砥平里死伤惨重,温玉成拒绝执行强攻任务

最终,西线战场上的志愿军拼命拖住了敌人,当然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东线战场赢得时间,东线志愿军一鼓作气,将联合国军全部困在横城,并将他们逐个歼灭,这一战虽然凶险,但好在我军还是胜利了,接下来我军的目标就是砥平里了。

如今横城被我军攻占,砥平里的敌人为了避免成为孤军,一定不会守着砥平里,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我军再乘胜追击,将其一举歼灭。这一点,邓华猜得很准,驻守砥平里的敌军确实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做好准备撤离的打算了。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战斗中的战士

与此同时,联合国军统帅李奇微也在部署砥平里的战斗,可以说他十分重视这里。

砥平里位于三八线以南40英里,是美军前线重要的交通要塞,如果他们在失去横城的情况下,再失去砥平里,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的战线会产生裂缝,因此砥平里一定不能丢。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砥平里都必须守住,于是李奇微给驻守砥平里的军长下了死命令:“

你只要敢从砥平里撤军,我就先把你撤了!

”敌军军长十分无奈,没想到自己收到的不是撤退的命令,而是死守砥平里,他的脸色十分难看,因为他们根本打不过志愿军,摆明就是送死。

随后,李奇微又派出了重兵前去支援砥平里,驻守砥平里的军长也开始构建防御阵地了,在砥平里这个小地方,几乎聚集了李奇微能够调动的所有部队,对于这些我军是不知道的,这也导致了志愿军后来的失败,俗话说得好“骄兵必败”,我军当下正面临着这一问题。

因为刚拿下横城,志愿军士气大涨,再加上之前探得敌军在砥平里只有两个营左右的兵力,便更加松懈了,根本就无心坚守,部队中的志愿军战士都认为砥平里很好拿下,所以他们没有注意到砥平里的变化,这也让他们后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邓华部署好作战计划后,立即发电报请示上级,回复的电报中提到:“

美第8师已经大部分被歼……战役口子已经打开,敌人或将动摇……具体部署由邓(邓华)决定即可!

”邓华知道战机稍纵即逝,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留给他考虑的时间不多。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从左往右:陈赓、彭德怀和邓华

于是,邓华决定于2月13日晚行动,围剿砥平里的敌人,之后,召开了战前指挥员会议,会议刚开始,119师师长

徐国夫

发现40军359团团长没有参加会议,42军375团也只派来了一个副团长,这战斗还没有开始,他们就如此不重视了。

徐国夫看在眼里十分焦急,在这种情况下,会议该怎么进行下去呢?更坏的消息还在后面,我军终于知道砥平里的情况了。

那里并不是防御薄弱,相反有重兵把守,绝对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只有一两个营的兵力,除此之外,他们还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压根就没有表现出想逃跑的样子,而是摆出了战斗到底的架势。再来看看我军松懈懒散,对此次战斗根本就不上心。

如此,这场战斗还有必要打吗?徐国夫心情十分沉重,他认为这等于是一场没有准备的战斗,于是立即将此事向上级报告,请求延缓进攻,然而却没有得到回复。

糟心的事情还不止于此,参加战斗的炮兵42团因为位置暴露,遭遇了空袭,一时间无法参加此次战斗。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空袭

这也就意味着我军没有了炮火支援,志愿军在战斗的时候,只能使用轻武器,这样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随着炮兵42团出事之后,375团也在行军中途遭到了敌人的袭击,同样无法参加战斗。356团又因为行动迟缓,没能按时到达进攻地点。

这让我军进攻实力大打折扣,实际参与作战的仅有2000余人,并且还是在没有炮火的掩护下,可想而知我军有多艰难。起初的时候,志愿军还占领了砥平里的几处高地,直到后来,他们才明白,那里并不是砥平里高地,而是最外围的一个山头罢了。

战斗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军越来越吃力,且攻击也没有起到实质性的进展,后来通过审讯俘虏才知道,固守砥平里的敌军大约有6000人,难怪我军战斗了这么久,还没有将砥平里拿下,如今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我军每次攻下一个高地,都要付出极大的伤亡,经过了两天的战斗后,外围阵地已经被我军成功占领了。可敌人不仅人数多于我军,在武器装备方面我军也处于优势,按照这种情况,再打下去,毫无疑问志愿军将付出惨重的伤亡。

而我军目前正处于十分疲惫的状态。

死伤也已经过千,这给我军带来了巨大的挫折,其中349团3营基本上全部阵亡,这是徐国夫最不愿意看见的结果,但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除了奋力抵抗也没有别的办法。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徐国夫

邓华决定给砥平里前线增派援兵,还于2月15日下达了强攻的命令:

16日务必拿下砥平里

当时在兵力、火力差距都如此大的情况下,我军想要在16日拿下砥平里,希望十分渺茫,部队的死亡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枪支弹药也快用完了,这个任务我们还能完成吗?

与此同时,邓华还致电40军军长温玉成,让他统一指挥对砥平里的攻击,这让温玉成忍不了了,用强硬的语气说道:“

这场对砥平里的战斗,是没有协同的一场乱仗,是以我之短对敌人所长的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斗,我建议立即撤出战斗!

温玉成的话,让他陷入了沉思,冷静地说:“

你先不要放下电话,我现在就去跟彭总商量!

”经过商议后,邓华传达了彭德怀的指示:“

同意立即结束砥平里的战斗。

”自此,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在砥平里战斗中,志愿军的伤亡是最惨重的,为此邓华也做了检讨。

砥平里战斗虽然是以我军失败收场,但这也犹如当头一棒,让志愿军战士们都清醒了过来,我们并不是战无不胜的,无论何时都不应该出现轻敌思想,这样只会给我军带来沉重的打击。很快,志愿军就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开创了新思维,对战法也加以改进。

全程参战的军长”温玉成,回国后惩治地痞流氓

温玉成带领40军作为首批入朝作战的队伍,又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直到停战,共击毙了敌人43365名(其中美军25073名),他是为数不多全程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军长,当时他还被人们称之为“

全程参战的军长

”,温玉成的名字可谓是响彻朝鲜半岛。

1953年7月27日,中美双方首席代表在板门店签署了

《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战争圆满结束,温玉成率领40军于7月28日奉命回国。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签署《朝鲜停战协定》现场

回到祖国后,温玉成给40军放假休息,当时为了防止骄兵自横违反纪律,在军队里特地成立了纠察队,任务就是每天在街上巡逻,防止有人破坏纪律。有一次,温玉成亲自带着纠察队上街,一个上午的时间都没有什么发现,然而就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发生了变故。

温玉成来到了一家饭店,开了一个包厢坐了下来,随后让服务员给大家沏了一壶茶,就在大家品茶的时候,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一群地痞流氓在外面吵吵闹闹,还没等人反应过来,温玉成所在的包厢,被一个流氓大力踢开。

一行人直接闯了进来,嘴里还嚷嚷道:“让开,让开,赶紧让开,你们去别的包厢坐,这里可是我们定制的包厢,还轮不到你们,现在我们兄弟几人要吃饭,识相就赶紧离开。”温玉成也不生气,询问道:“

是我们先来的,为什么要让给你?该走的是你们才对,赶紧走!

流氓头头气愤地说:“劝你最好识相点,这里是我的地盘,我想做什么不干你的事,现在你们赶紧挪地方,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温玉成听完也有些怒了,这种人现在不惩治,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你竟敢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奉劝你一句,现在离开还得及。”

这群流氓气急了,开始大声骂人,还对温玉成等人拉拉扯扯,温军长见状,生气地说道:“

将他们全部打出去!

”纠察队的战士得到命令后,立即与这群流氓打斗了起来,他们哪里会是我军战士的对手,很快就被打得鼻青脸肿,知道遇到硬茬了,便连忙道歉求原谅。

1951年,砥平里战斗死伤过千,邓华却下令强攻,温玉成:撤出战斗

图|温玉成将军

温玉成看着问道:“我还用不用给你们让位啊?”流氓急忙说道:“不让了,不让了,我们现在就离开了。”见他们想跑,他毫不客气地说:“现在想走已经晚了,刚刚提醒过你们了,现在我不愿意让你们走了。”随后,他没有再管这群流氓,直接吩咐将他们送去了公安局。

这件事情后,温玉成还告诉纠察队队员:“

以后要是再碰到这伙地痞流氓,无故滋事生非,你们也不要对他们客气,直接狠狠地打,只有把他们打疼了,他们得到了教训,才能改邪归正。

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上,温玉成被授予中将军衔,随后他又被安排去了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广州军区担任要职,在广州军区工作时,温玉成十分认真,对待上级尊重,对下属也很爱戴,本人也很接地气。

1989年10月29日,温玉成因病逝世,享年74岁。在告别仪式上,

杨得志

宋时轮

等人送来了花圈,都来送别昔日的战友最后一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