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一无赖,酒后推倒继母,吃饼后毒发身亡,刑部:死者咎由自取

导读:清朝乾隆三年,也就是公元1738年,在祁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发生了一件命案。此案的奇特之处有两点,一,凶手和死者是父子、兄弟关系;二,主凶被判无罪,帮凶却惨遭凌迟,下面笔者就将此案的始末,慢慢地讲给大家听。

乾隆初年,在祁州的乡下,生活着一家四口人,户主郑傻子(史料记载的原名就是郑傻子),郑傻子的大儿子郑成儿,二儿子郑四眼,以及二人的继母,郑傻子的续弦妻子王氏。郑傻子六十多岁,为人正直,但是也有点暴脾气,次子郑四眼为人孝顺,就是有点胆小怕事;长子郑成儿倒是胆子很大,只是不务正业,喜欢酗酒赌博,盗窃财物,经常顶撞父亲和继母,是个典型的无赖。

清朝一无赖,酒后推倒继母,吃饼后毒发身亡,刑部:死者咎由自取

郑傻子对大儿子郑成儿很是讨厌,但是毕竟是亲生骨肉,他强忍着怒火。不久后郑成儿做了一件事,将郑傻子的火爆脾气彻底点燃,郑成儿也因此丧了命。事情的起因还是在郑成儿身上,这一天郑成儿被几个狐朋狗友喊出去胡吃海喝了一顿,喝得醉醺醺地回了家。当时家中只有继母王氏,郑傻子和次子郑四眼在田中干活。

王氏见郑成儿喝得一身酒气,走路东倒西歪,就走过来,捏着鼻子让郑成儿赶紧回房喝点水,醒醒酒。郑成儿一向不喜欢王氏,他觉得自己父亲就是因为继母说的坏话,才讨厌自己,他见王氏来劝自己,顿时大怒,一把将王氏推倒在地。王氏冷不防被推了一跤,摔得生疼,气得爬起来就回自己房间哭去了。

郑成儿见继母摔到,笑着回到自己房里睡觉去了。中午,郑傻子和郑四眼回来了,王氏哭着对郑傻子说郑成儿喝得烂醉,还把自己推倒在地,太不像话,你得管管!郑傻子一听暴跳如雷,随手抄起一个木棍,就要去打郑成儿。郑四眼见父亲要打哥哥,赶紧拦住,郑傻子这才转身离开了。

清朝一无赖,酒后推倒继母,吃饼后毒发身亡,刑部:死者咎由自取

郑傻子看着抹泪的妻子王氏,心里对大儿子讨厌到了极点,他觉得这个逆子必须得除掉,否则日后自己指定得被他气死。于是郑傻子叫来次子郑四眼,让郑四眼去买点砒霜,说是要毒死郑成儿。郑四眼一听吓傻了,他赶紧劝父亲不要冲动,哥哥只是酒后发疯,不小心得罪了继母,不至于毒死他啊。

郑四眼话没说完,郑傻子一个耳光甩过去,骂道:“让你买你就买,你也想要气死我?”郑四眼见父亲生气,心里很害怕,只好外出去买砒霜。砒霜买来之后,郑傻子让郑四眼做饼,在和面的时候,郑傻子让郑四眼把砒霜掺到面粉里面,郑四眼不敢全部放进去,只放了一半,他觉得这样毒性比较小,毒不死哥哥。

饼做好之后,郑傻子亲自拿了一张饼去给大儿子郑成儿吃。郑成儿当时酒还没醒,迷迷糊糊地,见父亲让自己吃饼,就吃了一个。不久后,毒性发作,郑成儿在床上狂吼乱叫,最终七窍流血而死。郑四眼见哥哥死了,吓得瘫坐在地,放声大哭,郑傻子却非常冷静,一滴泪也没掉,也许是对大儿子彻底绝望了吧。

清朝一无赖,酒后推倒继母,吃饼后毒发身亡,刑部:死者咎由自取

郑家闹出的响动惊动了四邻,人们得知郑傻子毒死了儿子郑成儿之后,议论纷纷,有人将此事报官。郑家父子被逮捕到案,二人供认不讳,签字画押。当地官府因为此案是父亲杀了儿子,不同于一般的人命案,就上报给了直隶总督,直隶总督又将此案移交到刑部。

刑部的官员在仔细研究卷宗之后,根据《大清律例》相关条款,判决说:“郑成儿酒后推跌继母,以致伊父郑傻子忿恨难堪,顿萌杀机。令亲子郑四眼买信(砒霜)做饼下毒,郑成儿食饼毒发而亡。”

刑部认为郑傻子命令郑四眼买砒霜毒死郑成儿,是本案的主凶,郑四眼则是帮凶,不过郑傻子虽然杀了儿子,却情有可原,因为他“止图除害,与无辜杀无罪子孙之律不符,合依子孙殴骂祖父母、父母而殴杀者勿论律,免其治罪。”

清朝一无赖,酒后推倒继母,吃饼后毒发身亡,刑部:死者咎由自取

也就是说,刑部认为郑傻子毒死长子郑成儿,是因为郑成儿对继母不孝,推到继母是属于殴打父母,是忤逆。所以郑成儿被杀是咎由自取,郑傻子杀了郑成儿是为了“除害”,而不是故意杀子犯罪,因此根据《大清律例》里面“子孙殴打父母,被父母打死的,父母免于治罪”这一条,免于对郑傻子治罪。

不过作为帮凶的郑四眼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虽然是被父亲逼迫买毒药,害死了哥哥,但是他作为弟弟,害死自己亲哥哥,属于“合谋杀期功亲尊长”,罪大恶极,应该凌迟处死。刑部拟定了结果之后,将此案判决结果上奏给乾隆做最后的判决,乾隆回复了两个字:“依议!”意思是就按你们刑部的意思,将郑傻子无罪释放,将郑四眼凌迟处死。(全文完)

参考资料:《成案汇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