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抛开三国演义,刘备在正史中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毛主席曾多次谈论刘备,他认为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这缺点是两面,但主要体现在一件事情上,就是关羽死后的伐吴。从政治人物的角度出发,固然是缺点,甚至是致命的缺点。但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却也是优点。

除了吻合贤君的标准之外,《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优柔寡断、仁懦好哭,历史中则是一副暴烈随性、刚直不阿的游侠脾气。这点许多答主都有提及,我便不再赘述。

倒是关于刘备的早年,我倒是很感兴趣。

……以下为结合史料的推测,当不得真……

幼孤少贫

抛开三国演义,刘备在正史中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刘备是涿郡涿县人,当时涿郡属于河北地区的幽州。幽州与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邻接或杂居。

《后汉书·铫期传》:河北之地,界接边塞,人习兵战,号为精勇。

由于不断受到少数民族贵族的掠夺,为了抵抗,因而人们普遍富于战斗力。这也是日后纵横天下的北地(即幽州、并州、凉州)豪杰的普遍特性。

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曾被曹操称为“卖履舍儿”。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索隐:“如淳云:(良家子)非医巫、商贾、百工也。”

如淳的话当来自汉律。“贩履”属于“商贾”,“织席”属于“百工”,并非“良家”。

但刘备到底是汉室宗亲,又有涿郡刘氏大家族作为依托,明显名义上不可能脱离“良家”,但出身苦寒是避免不了的。

其实电视剧中,黄巾起义之时,二三十岁的刘备还在街上卖着草鞋是不可能的。那种日子只可能发生在刘备小时候,因为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他的人生就迎来了转机。

《三国志》中记载: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汉晋春秋曰: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因为刘子敬的看重,刘备得到资助,开始了外出游学。

求学缑氏

抛开三国演义,刘备在正史中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国志》记载:(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关于刘备求学的地点,我推测并不是在涿郡就近的范阳(卢植老家),而是在千里之外的雒阳附近的缑氏。

《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

其间,九江蛮屡次叛乱,卢植两次担任九江太守,基本上不太可能有时间照顾学生们的学业,所以教学质量堪忧。再加上刘备和他的好大个公孙瓒都不是什么学习坯子,这书本上的知识,基本学到的很有限。

《三国志》记载: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刘子敬的钱白花了。卢植当世大儒、文武双全,再加上这一年他还参加了熹平石经的校订,往来者皆是蔡邕、李巡等名宿。而且缑氏离雒阳近在咫尺,就凭这刘备和公孙瓒的性格,必然与京城中的游侠儿少交往不少。

而就在这一年,那个命中注定的宿敌,也给刘备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记。

《曹瞒传》记载: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於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这可是震惊河南的大新闻,刘备不可能不知道。曹操未必记得刘备,但如果真有机会,混在一众公子哥当中的刘备,一定会记那个任侠恣意、不拘小节、心存刚正的曹孟德。

卢植的这次教学,基本就持续了短短几个月,公孙瓒和刘备也都回了家。

当时的公孙瓒年纪够了,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但刘备还小,即便真有征辟,显然也不能为吏。但长了见识、结了人脉、学了经书的刘备,你以为他会安生地回去卖草鞋吗?

涿郡游侠

抛开三国演义,刘备在正史中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国志》记载:(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刘备的学识(相比其他游侠)、外貌、见识、性格、人品甚至是身手,都让他成为了涿郡游侠中的佼佼者。关羽、张飞、简雍、牵招、夏侯博基本也都是这个时候投奔刘备的。

而且,不久之后,好大哥公孙瓒就担任了涿县的县令,有大家族托底,有坐地户张飞,有走南闯北还杀过人的关羽,有善于结交、八面玲珑的简雍,有人脉深厚的牵招,有同过窗的好大哥公孙瓒当保护伞,刘备在涿郡游侠界中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张世平、苏双的出现,是在刘备参军之前的,也就是说这两位大商人给刘备钱并不是因为刘备要招人参军,而是因为刘备的游侠领袖的身份。

像张世平、苏双这种贩卖马匹的大商人,往来于中原、幽州、塞外,往往是需要当地势力提供保护的,他们好提供相应的报酬。而刘备,在涿郡,就是那个能够让外地商人安心做买卖的存在。打着刘备的旗号,在涿郡必然就可以畅行无阻了。

(不知道张世平、苏双的背后,是不是就是富可敌国的中山甄氏)

以刘备的性格,必然是不可能故意去收保护费的,也不大可能是安保业务生意,所以张世平、苏双常年地给钱,更多地是一种酬谢与敬意。也正是因为这笔钱,刘备才聚拢了一对游侠在自己身边,这也是未来他起兵打天下的最原始的班底。

相信过不了多久,因为他的影响力,要不就被征辟,要不就会渐渐成为涿郡最具影响力的豪强。

但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时代结束了,黄巾起义来了。

刘备没有忘记自己姓什么,他毅然从军,开始了自己为天下、为百姓、为炎汉、为理想漂泊征战的一生。终其一生,再也没回到家乡的那颗大桑树下。也不知道,那棵大桑树是否依然茂盛。

抛开三国演义,刘备在正史中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