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龙口文学|丁氏故宅,阅尽人间春色

龙口文学|丁氏故宅,阅尽人间春色

文/刘玉涛

在富饶美丽的胶东半岛,很早很早以前就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县房、栖霞粮、蓬莱净出好姑娘”。其中的“黄县房”就是指的丁氏故宅,它的缔造者“丁百万”的传奇故事和这个家族历经二百多年风雨为我们留下的现代启示录。

丁氏故宅始建于雍正年间,建成于道光年间,至今已历经二百余年的风雨岁月,丁氏家族于昌盛时期大兴土木,建造了这座富丽堂皇的宅第。眼前的建筑群,它以每路中轴对称布局,皆是统一的五进四合院落,典型的北方硬山建筑。丁氏故宅作为“黄县房”的代表,是兼摄京城府第之长而独具胶东民居之大成。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统计,鼎盛时期丁氏家族宅第达3400余间,遍及大部分黄县城区,气势恢宏,冠绝一时。遗憾的是岁月流逝,昔日的辉煌在兵荒战乱中已成为历史。如今的丁氏故宅,只是丁家“西悦来”一支遗存下来的部分宅居,现仅存有55栋243间,占地约1.5万平米,不足其原有整体规模的十分之一。老宅像一位饱经沧桑的世纪老人,述说着主人“丁百万”家族的兴衰往事。

我们眼前这座现存的“西悦来”丁氏故宅,四个大院方正统一,建筑平面形似“丁”字。在建筑设计上可以与京城的王爷府相媲美。走在幽长的更道,只见院墙高耸,庭院深深。丁氏故宅在风格上讲究宏伟、坚固,多选用松柏木和花岗石,而木雕、石雕、砖雕更是丁家建筑的一绝,已经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你品味存留下的华丽,我们不难想象丁氏家族在鼎盛时期的强大。据记载,丁氏家族十一世祖丁元沂,随后相继创办了八大支系,每个栈房都有自己的字号,如“文来”、“泰来”、“东悦来”等,号称丁家的八大钱囊。自此“丁百万”成为富有的丁氏家族称谓而遐迩闻名。在乾隆盛世,丁家在全国建有当铺72座,至晚清已遍及全国十一个省市,相传资产折合白银达五千四百余万两,相当清廷两年财政收入,真正是富可敌国。

据《黄县志》书载:“山东言富者,德望推丁氏焉。”丁家富甲天下,可他们的创富过程却充满着传奇色彩。从身无分文的饭庄“伙计”,到富可敌国的“当铺世家”,他们在打拼过程中所贯彻的以德为本、诚信经营、善于理财、重视教育等富含现代启示的理念,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追溯族谱,丁氏家族先祖积德为善,理财有方,之后走上一条“儒、官、商”兴家立业之路,才是昌盛的根本。“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是丁氏家族的家训。丁氏家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把教子读书放在了突出位置,建有专门的供孩子学习的书房,并出资聘请饱学之士来这里执教。孩子们念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还花巨资送到北京国子监或太学继续深造。丁氏家族教育为先的理念,最终使家族发生了质的变化,受过良好教育的丁门子弟,经商的形成儒商风范,而更多的子弟则走上了学儒致仕的道路。为此,光绪帝两次颁发圣旨表彰了丁氏长辈教子有方:“教育可兴家,更可兴国”。丁氏家族的发展史,生动地印证了这一规律。

丁氏家族在经商方面,非常注重商业道德和信誉。丁家当铺在收当时坚持不压价、不克扣当户,对过期的“死当”也分别以不同情况适当照顾。因此,声誉好,发展快,并像滚雪球似的越办越大。其它产业,如粮行、杂货铺等也带动发展起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景象,并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颁发给丁家的所有店铺“龙票”。有了皇帝颁发的“营业执照”,所有官吏、恶霸都不敢干扰店铺正常营业。再加之丁家历代都有不少人在朝中或地方为官,这对保护、促进丁家商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丁家“以仕保商”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上百年家族的风雨变幻,丁氏家族的财产早已风流云散。但在历史大潮的涌动中,丁氏家族十五世孙丁佛言,是清末民初著名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他曾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议员”,是黎元洪“大总统”的秘书长,并参与起草了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一生著述近百万言,被誉为 “鲁之灵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丁氏家族中参加革命的人数有100余人,其中11人为了革命成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后一批丁氏后代成长为各条战线的栋梁之才,例如丁方明曾为山东省副省长,丁钊成为共和国的将军。丁氏子弟能够跟随时代的潮流前进,正说明:财富可以瞬间风流云散,而人才才是支撑家族的脊梁。

丁氏故宅是清代山东首富“丁百万”家族“西悦来”支系遗存的部分宅居,它是清代胶东民居的典型代表,这片稀有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历经风雨沧桑,距今已有二百余年的悠久历史。从此,这座融儒家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群,永远矗立在胶东半岛这方宝地上。它的存在,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史料价值。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通过她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震撼,又能体现出龙口灿烂文化的根基。当百年的岁月绵延而逝,历史积淀在红尘,似乎丁氏故宅的每一寸土地下都有道不尽的沧桑与过去。

龙口文学|丁氏故宅,阅尽人间春色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email protected]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email protected]

壹点号龙口文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