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封建朝代,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天子独大。但实际上,天下之大,皇帝一人,不可能完全顾得来,还是需要臣子替他打理。既要有臣子协助,又要防止臣子夺权,历朝历代以来,天子为实现封建君主集权,还是做了不少的努力。
天子最为避讳的,必然是外戚干政,也反感有太多的世家豪族存在。但东汉时期却是一个例外,在刘秀称帝期间,东汉有着著名的六大家族,也让皇帝当成了座上宾。既能保证六大家族的权力和地位,同时又能保证天子大权独握,光武帝之强大无需多言。

邓氏家族以邓禹为首,是六大家族最有权有势的一个。那么,邓氏家族到底有多大势力呢?说出来吓你一跳,光省部级高官就有近百名。
东汉皇权与豪族并存,传八世共十四帝
东汉与西汉史称两汉,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由刘邦一手建立起来的西汉,由唯一的皇帝掌握国家大权。但到了东汉,从一开始政治上就是皇权和世家豪族两种势力并存。皇帝手中集中着权力,世家豪族有着尊贵的政治、社会地位。
东汉的历史,与当时六大家族的兴衰是相辅相成的。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在东汉的近二百年里,这六大家族的众多重臣辅佐了十多代皇帝,为东汉帝国开疆拓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也传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皇权与豪族并存,听起来似乎非常危险。但在东汉皇帝的制衡之下,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危机。反而正是因为有了六大家族的支持,东汉才能延续了八世。和其他王朝相比起来,东汉皇帝的制衡能力已十分了得,否则难以协调皇权与豪族的权力矛盾。
而在六大家族中,盛名最大的便是邓氏家族了。
云台二十八将首将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雪中送炭更能得人心。邓禹之于刘秀,便是这样的存在。
邓禹原本是一个普通的书生,游学长安时同刘秀相识。刘秀经略河北,邓禹同他纵论当时的天下大势:首先分析了对手的情况;接着分析了刘秀的情况;最后提出建议,“为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一番话,把未来谋划得明明白白。
据史料记载,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期间,邓禹功不可没。
刘秀登基后,册封“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此后,邓氏家族开始兴盛,逐步成为东汉最大的世家豪族。同时期的其余五个家族,虽也有着很大的势力范围,到底是无法与邓氏相比的。
邓禹功成身退,族人势力显赫
在东汉建立之后,邓禹被封为“开国第一功臣”。
但俗话说:“功高盖主”,势力过大还是容易引起皇帝的猜疑。在天下趋于稳定之后,邓禹便顺从皇帝的暗示,立刻同贾复“并剽甲兵,敦儒学”,以此表明对皇帝政略的配合支持。他有子女十三人,让他们各掌握一门技艺。整饬家规,教养子孙,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赋税,不修私产不谋私利。因此刘秀更加尊重他。
虽然后期相当隐退,但邓氏家族依然在东汉享有很高的地位。据《古今胜氏书辩证》记载:“自邓氏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担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换算成如今的官职,也就相当于邓氏族人中,光是省级高官就有近百名,期间还有一个女子当上了皇后,邓氏一族的势力可见有多大。虽一家子的势力惊人,却也是忠君爱国的典例,不曾与君王为敌,也就不构成威胁了。
倘若换作其他人,拥有如此强大的势力,难免要生出一些小心思来,而邓氏却始终忠诚。如此忠臣之族,也难怪东汉历代皇帝都敬重他们了。
小结
西汉因外戚干政而闹得天下大乱,在此基础下,东汉皇帝自然担忧氏族权力过大。而当时兴盛的六大家族,虽有不少势力惊人,却也在皇帝的控制之下。邓氏一族的兴盛,也是以此为基础。
参考资料:《后汉书·邓禹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