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人堂】江苏省农商行傅晓三:借力数字化服务“三农”导语01 深耕农村让服务更快捷高效02 “服务三农”是农商行的根本

【名人堂】江苏省农商行傅晓三:借力数字化服务“三农”导语01 深耕农村让服务更快捷高效02 “服务三农”是农商行的根本

图为江苏省农商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傅晓三 

导语

今年,正值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江苏农商行)成立20周年,作为全国农信改革首批试点单位,江苏省农商行及下辖60家农村商业银行机构在全国长期处于支农惠农的“排头兵”的地位,承担着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使命。

近日,江苏省农商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傅晓三作为第77期江苏省农商行走进阿里活动的嘉宾学员。傅晓三表示,无论支持“三农”,还是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等国家战略,重点是让农村人、农村客户享受到与城里同样的优质金融服务。

01 深耕农村让服务更快捷高效

名人堂:从工作角度出发,您是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的?

傅晓三:对于这个问题,我概括成两方面,数字+数据。

首先,从银行角度来看,数字化转型是所有经理人、管理者的必选题,涉及智能风控、业务数字化等多方面。这就要求所有工作的评判标准一定要有数字的目标,而不是用语言定性,一定要有量化标准。其次,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还要有数据支撑,只有对数据做详细的分析才是数字+数据,才能真正形成数字化转型。

名人堂:请您介绍下,江苏省农商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傅晓三:江苏省农商行的服务主体是小微企业和个体,特点就是“人多面广”,靠传统的人工方式提供服务,效率低,成本高。以前靠人工服务,但是客户服务能力有限,达不到广泛性覆盖,而且下沉到农户层面难度很大,过去的服务方式是逐个拜访,服务成本很高,不利于“三农”发展。不仅如此,因为服务成本高、相对利率水平高,导致客户付出的利息很高。

数字化转型后,大大降低了成本,服务更加快捷、高效。推动系统在线化后,目前80%的业务通过智能柜员机即可办理,减少了柜员的人工成本。柜员可以走出柜台,外出更好地宣传和营销。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多渠道了解客户情况,为客户“打标签”,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将服务下沉到农户。目前我们在农村设立了“村村通”网点,通过网点可以完成所有的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更方便、易操作的金融服务。

02 “服务三农”是农商行的根本

名人堂:您觉得金融科技应该如何助力农商行与客户深度链接?

傅晓三:我个人认为,金融科技应该真正体现在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简单地说“把客户看成上帝”,要把经营活动融入到客户工作和生活中去。例如:今天银行业谈论最多的“互联网银行”或“未来银行”,不是简单地把银行柜台开到线上,而是让用户无感地接受服务,让银行服务无所不在。现在业界最关注的“开放银行”,实质是让银行服务润物细无声地潜入到客户生活中,从衣食住行等生活和工作全方面多场景接入。

      举个“小学校食堂”的案例,因为疫情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内用餐,食堂的卫生、安全、采购等环节要求较高。县政府就采用集中采购方式,资金的管理、食材供应链、从业人员资质和健康程度都由农商行牵头组建供应商体系,做好网络监控,将金融服务做好。

还有“直播带货”这个场景,从客户角度看到的是卖货平台,但从银行角度看到的却是金融服务。我们将地方土特产推荐给银行客户,把边远地区或需要特殊扶持的农产品推到线上,为客户提供保质保量的好产品,促进“三农”发展。 

名人堂:请你具体说说如何推动“三农”建设?

傅晓三:农商行作为离农村最近的金融机构,我们必须持续加大投入“三农”建设,为“三农”构建多渠道服务网络,不断拓宽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今天中国的农村正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年轻人和中年人基本不在农村生活。我行数据同样显示,客户“老年化”现象非常严重,但是农业又是农商行的根本,不能轻易放弃。

       从农商行角度来讲,支持“三农”首要任务就是在农村打造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让农村人、农村客户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其次,为了帮助年轻人和中年人回流农村,不仅要让农民种好地,还要通过一些创业项目扶持“三农”,做好农产品生产流通、供应链管理、资金流渠道,帮助农民朋友实现生产、流通、销售、金融服务一体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