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人堂】江蘇省農商行傅曉三:借力數字化服務“三農”導語01 深耕農村讓服務更快捷高效02 “服務三農”是農商行的根本

【名人堂】江蘇省農商行傅曉三:借力數字化服務“三農”導語01 深耕農村讓服務更快捷高效02 “服務三農”是農商行的根本

圖為江蘇省農商行資訊科技部總經理傅曉三 

導語

今年,正值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簡稱江蘇農商行)成立20周年,作為全國農信改革首批試點機關,江蘇省農商行及下轄60家農村商業銀行機構在全國長期處于支農惠農的“排頭兵”的地位,承擔着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的重要使命。

近日,江蘇省農商行資訊科技部總經理傅曉三作為第77期江蘇省農商行走進阿裡活動的嘉賓學員。傅曉三表示,無論支援“三農”,還是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精準脫貧等國家戰略,重點是讓農村人、農村客戶享受到與城裡同樣的優質金融服務。

01 深耕農村讓服務更快捷高效

名人堂:從工作角度出發,您是如何看待數字化轉型的?

傅曉三:對于這個問題,我概括成兩方面,數字+資料。

首先,從銀行角度來看,數字化轉型是所有經理人、管理者的必選題,涉及智能風控、業務數字化等多方面。這就要求所有工作的評判标準一定要有數字的目标,而不是用語言定性,一定要有量化标準。其次,在數字化的基礎上,還要有資料支撐,隻有對資料做詳細的分析才是數字+資料,才能真正形成數字化轉型。

名人堂:請您介紹下,江蘇省農商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傅曉三:江蘇省農商行的服務主體是小微企業和個體,特點就是“人多面廣”,靠傳統的人工方式提供服務,效率低,成本高。以前靠人工服務,但是客戶服務能力有限,達不到廣泛性覆寫,而且下沉到農戶層面難度很大,過去的服務方式是逐個拜訪,服務成本很高,不利于“三農”發展。不僅如此,因為服務成本高、相對利率水準高,導緻客戶付出的利息很高。

數字化轉型後,大大降低了成本,服務更加快捷、高效。推動系統線上化後,目前80%的業務通過智能櫃員機即可辦理,減少了櫃員的人工成本。櫃員可以走出櫃台,外出更好地宣傳和營銷。通過大資料技術,我們可以多管道了解客戶情況,為客戶“打标簽”,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将服務下沉到農戶。目前我們在農村設立了“村村通”網點,通過網點可以完成所有的金融服務,為農戶提供更友善、易操作的金融服務。

02 “服務三農”是農商行的根本

名人堂:您覺得金融科技應該如何助力農商行與客戶深度連結?

傅曉三:我個人認為,金融科技應該真正展現在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簡單地說“把客戶看成上帝”,要把經營活動融入到客戶工作和生活中去。例如:今天銀行業談論最多的“網際網路銀行”或“未來銀行”,不是簡單地把銀行櫃台開到線上,而是讓使用者無感地接受服務,讓銀行服務無所不在。現在業界最關注的“開放銀行”,實質是讓銀行服務潤物細無聲地潛入到客戶生活中,從衣食住行等生活和工作全方面多場景接入。

      舉個“國小校食堂”的案例,因為疫情學校要求學生在校内用餐,食堂的衛生、安全、采購等環節要求較高。縣政府就采用集中采購方式,資金的管理、食材供應鍊、從業人員資質和健康程度都由農商行牽頭組建供應商體系,做好網絡監控,将金融服務做好。

還有“直播帶貨”這個場景,從客戶角度看到的是賣貨平台,但從銀行角度看到的卻是金融服務。我們将地方土特産推薦給銀行客戶,把邊遠地區或需要特殊扶持的農産品推到線上,為客戶提供保質保量的好産品,促進“三農”發展。 

名人堂:請你具體說說如何推動“三農”建設?

傅曉三:農商行作為離農村最近的金融機構,我們必須持續加大投入“三農”建設,為“三農”建構多管道服務網絡,不斷拓寬農村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今天中國的農村正面臨着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年輕人和中年人基本不在農村生活。我行資料同樣顯示,客戶“老年化”現象非常嚴重,但是農業又是農商行的根本,不能輕易放棄。

       從農商行角度來講,支援“三農”首要任務就是在農村打造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務,讓農村人、農村客戶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的金融服務。其次,為了幫助年輕人和中年人回流農村,不僅要讓農民種好地,還要通過一些創業項目扶持“三農”,做好農産品生産流通、供應鍊管理、資金流管道,幫助農民朋友實作生産、流通、銷售、金融服務一體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