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最伟大的五位皇帝:第二名。开疆拓土,不世之功雄视百代!

中国最伟大的皇帝,谁能排在第二名,今天咱们继续说一说。

我心中的第二名是汉武帝刘彻,武帝小时候的名字叫刘彘,彘是“猪”的意思,所以,刘彘就相当于是:刘小猪。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这个起名原理还是很科学的,完美地遵循了一个原则:赖名好养活。不要给孩子起太大的名字,平平安安就好,像什么狗剩儿,二狗子,都是同样的道理。

中国最伟大的五位皇帝:第二名。开疆拓土,不世之功雄视百代!

当然,做了皇帝还叫刘小猪,就不太好,不太严肃。我一生建立的功业要让人感到惊奇,而不是说我是一个佩奇。于是,汉武帝更令人熟知的名字就是:刘彻。武帝一生的功绩太多了,不用展开讲,光读百科都能读半小时。所以读是不可能读的,挑主要的功绩,来说一说这位伟大的帝王。

第一点,汉武帝有开疆拓土之功。从谥号上就能看出来,武帝嘛,一定很能打仗。武帝即位后,一改之前的防御性国防政策,摊牌了,不怂了,就是干。我们最熟悉的当然是抗击匈奴,武帝负责制定宏观战略,两位不世出的名将卫青霍去病负责执行,把匈奴按在地上摩擦。而且,武帝、卫青,霍去病,他们其实算是一家人,武帝和卫青互相叫姐夫,武帝娶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卫青娶了武帝的亲姐姐平阳公主,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自然也是卫子夫的外甥,自然也是汉武帝的外甥。这一家人组团打匈奴,最后打到什么程度呢,匈奴有首歌唱得好: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但如果说,匈奴是一群菜鸡,武帝拿他们刷人头,那再大的胜利也没什么好吹的。主要是匈奴非常非常强,秦朝的万里长城就是为了防范匈奴,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险些丧命于此,打了一辈子仗,还没怎么享受享受呢,人差点凉了。后来汉高祖去世,匈奴君主冒顿单于写信调戏吕后,你没丈夫多么孤独,我没媳妇多么寂寞,要不咱俩凑合凑合?吕后很生气,但是也没什么办法。从汉朝初年,直至景帝年间,景帝就是武帝的爸爸,汉朝一直奉行和亲政策,把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的君主,还要带上值钱的礼物,还挺像绕口令。虽然汉朝有钱,但确实是打不过,很憋屈。汉武帝作为一个大战略家,综合动用多种手段,才保证几次大决战的胜利,迫使匈奴远徙漠北。

重挫匈奴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功绩,但武帝的开拓之功还有很多,比如,使整个河西走廊首次纳入华夏版图,河西走廊主要指甘肃通往新疆的一段狭长地形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被称为丝绸之路西去的咽喉,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央视拍过一个纪录片就叫《河西走廊》,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看,体会一下这历史的厚重感。再比如,确立对西域诸国的影响力和控制权,西域拿今天来说,主要是新疆,不过当时所指的范围要更大一些,从新疆一直到巴尔喀什湖都属于西域,不过在清朝末年,巴尔喀什湖以及周围领土被迫割让给沙皇俄国,苏联解体之后,就归哈萨克斯坦了。这就是,谁打下来谁骄傲,谁丢了谁尴尬。武帝时期,还将今天的福建,广东,广西,云贵高原,越南北部地区,朝鲜等地,纳入大汉帝国的版图。所以,咱轻易不说自古以来,否则还是挺吓人的。

总之,武帝打了一辈子的仗,最后领土是比他爸爸统治时期翻了一倍——爸爸不用客气,一点微不足道的小贡献。然后,武帝也给后世君主打了个样儿,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这些后辈晚生们再统一中国,就得掂量掂量,这领土怎么还没当初老刘家那小猪打得多?丢不丢人,宋朝。所以,清朝史学家赵翼说汉武帝使中国“千万年皆食其利”,就是千万年都享受汉武帝带来的好处,这个评价还是非常中肯的。而且不单单是领土方面,在制度和文化上,武帝的贡献依然非常之大,后世王朝还是跟着占便宜。

武帝今天暂时说到这里,咱们下篇文章说汉武帝的其他贡献。感谢大家,拜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