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带你读《云原生应用开发 Operator原理与实践》序言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十四五”规划启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进入全面升级和广泛传播的关键期,社会治理、生产、生活等各方面迎来换挡提速期。新形势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深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及核心要素。新布局中,国家将投入50万亿元,布局以 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基建”,加速技术发展模式变化和业态融合。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云计算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要素,线上办公、远程教育等爆发式增长带动了云计算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云计算的相关探索,集团内部的B/O/M(业务域/运营域 /管理域)有大量系统构建在虚拟化产品之上。2007 年,中国移动研究院成立了云计算中心,开始了自研云计算产品之路,2012 年上线了移动公有云,提供云主机、云存储等服务。2014 年,中国移动成立苏州研发中心,全面推进公有云、私有云的研发和产品化,建设了中国移动 IT云,内部IT系统云化率近 100%,承建了国内最大规模的金融云,随后推出“移动云”品牌,面向社会提供公有云服务。2019    年,中国移动全面启动“云改”战略,苏州研发中心改组“云能力中心”,“移动云”全面进军公有云市场,提供各类IaaS、 PaaS、SaaS   云服务。“移动云”充分发挥中国移动在网络和数据方面的优势,打造云网融合、云数融通和云边协同的能力,增加用户黏性;在创新能力方面,“移动云”把握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云原生技术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智能云”战略,构建云智融合的创新能力, 为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作为云计算技术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的研发团队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从早期的云计算1.0开始,由 IT 管理员手动创建虚拟机,再由业务方将应用部署在虚拟机上,发展到自动化程度更高的云计算 2.0时代,管理员可以一键开通成百上千台虚拟机,大大缩短了资源交付、业务部署的时间。移动云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云服务,而仅仅提升资源交付效率已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必须找到一种更加敏捷、更加弹性、对开发者更加友好的方式来支撑业务发展。云原生正是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形成的技术体系,它指导人们利用云的能力,聚焦业务,快速实现商业价值。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实践了“以云的方式做云”的思想,在内部构建了以容器、Kubernetes、微服务、DevOps为基础的云基础设施及工具链,打造了一站式能力中台,满足了业务快速迭代、敏捷交付的需求。与此同时,这支研发团队也在开源社区中持续贡献,收获颇丰, 有多名人员成为Kubernetes/Knative成员,SkyWalkin,、ApacheRocketMQ、SOFAJRaft、Nacos社区的核心提交者。另外,移动云在产品规划上也借鉴了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CloudNativeComputingFoundation)云原生产品图谱, 提供越来越多的云原生产品,例如 Kubernetes容器服务、容器镜像服务、函数计算服务、微服务治理、容器安全、云原生数据库、云原生消息队列等。无一例外,这些产品都使用了Kubernetes——这一云原生应用的事实标准。

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基于他们的实践经验编写了此书。我相信,开发者们一定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

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IaaS 产品部总经理

刘军卫

2021年 5月 9日于中移软件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