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作为义社十兄弟,刘廷让已经杯酒释兵权,为何还会绝食含恨而死?

刘廷让,在宋太祖赵匡胤还在周世宗柴荣手下打工的时候,就和赵匡胤以及其他八个人,结拜成了异姓兄弟,史称“义社十兄弟”,具体在这里就不再多说,咱们今天聊的重点是刘廷让他怎么死的。不过在说这个重点之前,还得费些口舌把一些事交代下。

各位看官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坐稳了皇位之后,接下来就是“杯酒释兵权”,这帮开国元勋基本被赋闲了,刘廷让被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为镇宁军节度使,治所大概在现今河南新乡浚(xun)县附近,多说一句,去年河南7.20大水灾,浚县受灾也很严重,我们洛阳市义工联合会收到洛阳人民捐赠的好多物资,其中有四车物资运往了浚县(一辆车12米长、三辆车9.6米长)。

作为义社十兄弟,刘廷让已经杯酒释兵权,为何还会绝食含恨而死?

宋太宗赵光义上位后,刘廷让有两个变化,一是改名叫刘廷让了,他原来叫刘光义(一作毅),这不和皇上重名了吗,宋太宗赐名刘廷让。再一个是镇宁军节度使也不让干了,被授以环卫闲职----右骁卫上将军。

还得说明下,宋代的“环卫”,可不是现在咱们想的负责市容环境卫生的环卫工人,当时北宋负责这块的叫“街道司”,但是比咱们现在环卫部门权力大,换现在说法应该是“环卫局”+“城管局”+“河道局”。

北宋环卫官大概是“禁卫”的意思,禁卫军咱就不解释了,但是,这类官名大多是虚职,官名听上去大得吓人,但有官名没事做,也调动不了一兵一卒。

但是,“环卫”官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储备干部,一旦哪里缺人,就能从这批环卫官中挑人去补缺。关键时候用他们比起用新人稳妥,因为这帮子人有经验也更稳重。

作为义社十兄弟,刘廷让已经杯酒释兵权,为何还会绝食含恨而死?

刘廷让就是后来被重新起用的。咱们先交代下他重新被起用的背景。

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雍熙北伐以失败告终,这个失败后果很严重,整个军队士气低迷,一批能征善战的老将战死,最著名的就是老将军杨业,而潘美这批人虽然活着回来了,但因为这样那样的罪责被降职、调职或者免官,军队里特别是守边的部队里缺少高级指挥将领。

在这种背景下,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六月,宋太宗起用刘廷让为雄州(现今河北雄县)知州,不久后又改为瀛州(现今河北河间)都部署。

这年年底(十二月),辽军再次南侵,前部正印先锋就是我们多次提到的战神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此次前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发动大举进攻,而是小心翼翼前进,稍稍遭遇宋军顽强抵抗就立刻后退,不与宋军发生大规模战斗,显得很有耐心。

作为义社十兄弟,刘廷让已经杯酒释兵权,为何还会绝食含恨而死?

结果有人沉不住气了,谁啊?宋太宗赵光义。

刚刚经历了雍熙北伐的失利,宋太宗赵光义急需一场胜利,来拼凑起掉到地上碎成渣渣的脸面;也急需一场胜利,来鼓舞起将士们跌至冰点的士气;更需要一场胜利,来检验这半年来人员调动的成果。

于是乎,他直接向刘廷让发出了主动进攻的命令,要求刘廷让北上寻找辽军主力,并与之决战。不知道刘廷让是对自己这几万精兵信心满满,还是为了皇上对自己重新启用的报答,抑或是为了满足皇上的内心需求,他居然说我一口气能干到幽州去。

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想到这的时候,总能想起我们志愿军刚刚入朝时,有些战士说过的一句话:“撒泡尿就能把美国鬼子滋太平洋里去”。

作为义社十兄弟,刘廷让已经杯酒释兵权,为何还会绝食含恨而死?

出兵是出兵了,不过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年近六十的刘廷让还是很谨慎的,他将自己最精锐的一万人马拨给了当时驻守沧州的沧州都部署李继隆,并和李继隆约定好,自己一旦有什么不测,让李继隆带领这一万人马和李继隆自己本部人马前来救援。

然后,刘廷让带领着这几万人就出发了,然后在离瀛州(现今河北河间)北30里的君子馆遭到辽军包围,几万人马全军覆没。具体细节就不多说了,以后有机会单聊这场战役。

《宋史·刘廷让传》:“契丹数万骑来侵,廷让与战君子馆。时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契丹围廷让数重。廷让先分精兵属李继隆为后殿,缓急为援。至是,继隆退保乐寿,廷让一军皆没,死者数万人,仅以数骑获免。”

什么意思呢?说当时天气非常冷,将士们连弓箭都拉不开,刘廷让被包围了,而且是被围了好几层,刘廷让分兵给李继隆就是为了关键时候李继隆来救援,可是李继隆带着人马撤退了,结果刘廷让这几万人全部战死,仅有几个人保护着刘廷让逃了回来。

《续资治通鉴长编》:“廷讓全軍皆沒,死者數萬人,廷讓得麾下他馬乘之,僅脫死。”

说刘廷让战马都死了,骑了其他人的马才逃出来。

作为义社十兄弟,刘廷让已经杯酒释兵权,为何还会绝食含恨而死?

孤军冒进的结果是队友临阵脱逃,自己部队被全歼, 这件事皇上怎么处理?《宋史》:“知为李继隆所误,不之责。四年,复命代张永德知雄州兼兵马部署。”

什么意思呢?皇上知道是因为李继隆没来救援,所以没有追究他的责任,第二年六月,任命他为雄州都部署。

也许有人问了,李继隆呢?临阵逃跑,咋处理他?《续资治通鉴长编》:“逮繼隆,令中書問狀,尋亦釋之。”

简单吧?人是抓了,也审问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人放了,领本州观察使。

李继隆是没事了,刘廷让内心的不满可是与日俱增,这事换谁心里也憋屈啊,皇上您非得让我出征,我的几万将士,就这么战死了,李继隆你不来救我,还把我那最精锐的一万人马也带走了,你这干的,是人事吗?还有皇上,他都这样了,居然不受处罚?

作为义社十兄弟,刘廷让已经杯酒释兵权,为何还会绝食含恨而死?

刘廷让越想越觉得憋屈,越想越觉得憋屈,人往往就是这样,心里有事,疙瘩解不开,时间久了,身体就会生病,所以说啊,这个那个的病啊,大多是气出来的,憋出来的,您看那些乐观开朗的人,一般没啥事,越是心胸不够宽阔的,就越容易得那些中医说“淤”、“滞”之类的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通,不就是淤积、阻滞了嘛!

刘廷让也是这样,在雄州都部署任上没多久,就病了,还挺重,皇上很关心,从开封派御医到雄州来给他看病,身体有病吃点药能治好,可这心病,岂是吃点药能治的?所以咋也不见好转。

刘廷让就给皇上写了封信,说我要回开封养病,我估摸着一方面是真的回去养病,另一方面呢,也有闹情绪撂挑子的意思,然后这哥们收拾收拾就启程回京了。

作为义社十兄弟,刘廷让已经杯酒释兵权,为何还会绝食含恨而死?

这可犯了大忌了,在古代,手握重兵的将领,没有得到皇上允许,擅自到京城去,那可是谋逆大罪!您是写了信说回京养病,可皇上并没有同意啊,这还了得,于是宋太宗赵光义直接就下令抓人。

《宋史》:“帝怒,下御史按问,狱具。”“狱具”,罪案已定,被削夺官爵发配商州(现今陕西商洛)。刘廷让这哥们心里不服啊,又没啥办法对抗皇上对抗朝廷,于是就和自己较劲,绝食不吃饭,走到华洲(现今陕西渭南)附近,就含恨而死。

开封到渭南,就现在公路还得一千里地呢,何况当时土路,刘廷让年近六十,还生着病,又不吃饭,不死才不科学呢!

作为义社十兄弟,刘廷让已经杯酒释兵权,为何还会绝食含恨而死?

最后咱们多说一句李继隆,刘廷让去世一年后,身为定州都部署的李继隆再战耶律休哥,说:“阃(kun)外之事,将帅得专焉。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

啥意思呢?“阃外”,朝廷之外,用现在咱们都知道的话说,就是将在外,君(皇上)令有所不受。想当初我不救刘廷让,是因为我把这几万人搭进去,也救不了他,留着这几万精兵,就等着今天杀敌报国呢!

一代战神耶律休哥要说遇到最强劲的对手,应该就是李继隆了,两人交手无数,互有胜负,但李继隆赢得好像更多一些,自己的亲妹妹是赵光义的皇后,身为皇上大舅哥,没在朝堂上专权,而是在边关杀敌,硬刚战神耶律休哥,就凭这点,我给32个赞。

最后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看开点,别给自己找气生,笑一笑,十年少,给老尼克点个赞,捎带手让我也笑笑……

参考资料:《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特邀作者:老尼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