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陕西乡磨沟村:小挂瓜子结出金子果实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陕西乡磨沟村:小挂瓜子结出金子果实

陕西省西乡县千灵沟村种植的挂瓜果,西乡县委宣传部图

中国青年网西乡11月24日(见习记者席聪聪)挂着瓜子,是陕西省白龙塘镇的一张"金名片",也是当地村民摆脱贫困根源的"利器"。六年前,没有人想到,在米尔峡村,一个小挂瓜就能结出果实。

村里位于秦岭坝山之间,距西乡县40多公里,山路很远,时间长了,村民只能种一些玉米、土豆等农作物,连基本的食物和衣物都无法维持,很多人宁愿离开那里的土地,出去干活。因此,该村已成为省级贫困村,共有133户贫困户在建立档案卡340人,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

2014年,当地村民王文清回乡调换了30亩土地,同时创办了叔叔和村里的分店,魏石田共种植了89亩挂瓜。第一年每亩收入2500元,第二年每亩收入达到3500元。这个消息在小山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民们开始种植挂瓜,其中一些是租来的。

近年来,全村种植甜瓜面积2000余亩,人均1.2亩,挂瓜产业也走上了"公司合作、农户"的发展道路,80%的贫困户通过种植挂瓜收入脱贫,而磨坊沟村也于2018年底正式退出贫困村。

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跟随《决断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陕西省西乡县米岭村,走进当地吊瓜种植基地和贫困户,感受小挂瓜给磨坊沟村乃至整个西乡县带来的巨大变化。

陕西乡磨沟村:小挂瓜子结出金子果实

图为油炸甜瓜儿子,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席聪聪

"挂瓜王"开辟道路,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

王文清是米尔峡村人,19岁开始在国外工作。这期间,他了解到一种叫挂瓜的产品卖得火辣,而他的村里也有,最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利润,"当时买重10斤的挂瓜需要400元,但当时村里的生挂瓜卖给毒贩, 一磅只能卖六七件。"意识到市场前景,王文清还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浙江等地的挂瓜种植业,发现种植挂瓜的技术含量不高,而且一年种植投入,五年收获效益、人工、成本、经济效益,非常适合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种植, 是山民脱贫致富的好方法。

2014年,王文清回到家乡磨峡村,调走了30亩土地,同时创办了叔叔和村分书《魏世天》,共种植了89亩挂瓜。第一年每亩收入2500元,第二年每亩收入达到3500元。

村民和政府都看到了王文清引进吊瓜种植的成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5年王文清牵头成立了西乡县汉园挂瓜专业合作社。为了鼓励更多的村民,特别是贫困家庭种植甜瓜,"合作社成立后,对于贫困农民,我们签署了固定的回收价格,同时免费提供一些幼苗和技术,以确保他们的稳定收入。"那一年,米尔斯沟村的挂瓜种植面积达到1730亩。

陕西乡磨沟村:小挂瓜子结出金子果实

王文清向中国青年网记者席聪介绍了公司"助力脱贫"相关产品

2016年,村挂瓜总产量持续提高,但由于没有自有品牌,销售渠道单一,挂瓜种子销售缓慢严重。为此,王文清成立了汉中宏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了"汉牧园"牌挂瓜商标,为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在一条路上挂瓜的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

陕西乡磨沟村:小挂瓜子结出金子果实

榆子沟村特产"汉牧园"牌挂瓜子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席聪聪

目前,全村有挂瓜种植面积2000余亩,其中86户贫困户种植挂瓜400余亩,挂瓜已成为村民脱贫增收的龙头产业,王文清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挂瓜之王"。

记者当天接受采访时,多位合作村民带着自己种植丰收的挂瓜种子来到公司,工作人员在现场称重后换取现金要分发给村民,还赠送了一些洗脸盆、毛巾等日用品作为奖励。

陕西乡磨沟村:小挂瓜子结出金子果实

种植挂瓜的村民,右,是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李,席聪聪

其中有一位 76 岁的李,他的家人住在 10 公里之外,那天骑着摩托车过来,这次旅行收到了 3000 多元。

李的老伴因为中风截瘫已经上床三年了,他照顾着日常生活。李的身体不是很好,有脑梗塞,通常靠吃药来维持。他一手刚拿到3000多元,一手拿着洗脸盆、毛巾,手不停地发抖。

李的孙子今年 15 岁,高中,下次放假回来一次,儿子和儿媳都在外地打工。李说,我儿媳从出门工作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儿子每年元旦都会回来看看,现在种瓜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国家低保障补贴,今年的产量超过 400 英镑,这样才能维持自己老夫妇和孙子的生命。

王文清旗下汉中宏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响应行业扶贫宣传口号,2018年和2019年总投资532万元,为当地5个村267户952户贫困户免费提供育苗、化肥、农药技术指导,同时签订"高底"恢复合同, 促进当地甜瓜产业的发展。

"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后,我们村里和我一起种瓜的老百姓真的赚了钱,"王文清说,"挂瓜之王,"他随时敢说。

村分书率先种植,贫困户翻车

2015年,与王文清一起,在西乡县成立了汉田园挂瓜专业合作社,其中包括千灵沟村书记魏石田。

在动员之初多次,村民们为种植甜瓜而普遍在一旁观望,持怀疑态度。"说一千零一万,最好先做",魏士田种了20亩瓜,年底卖了8万多元,他用这笔钱买了一辆车。

看到实际,村民们立刻就看好了种瓜的好处,纷纷跟进种植,有的还租了土地种,"大家长得好看,有技术指导,有发展前途,不再需要做思想工作。

李代华一家六口,儿媳常年在广州工作,两个孙女还在读书,度假时间需要他和老同伴接送的照顾。李大华一只眼睛失明,跑到很多医院,被告知没有办法手术。再加上家庭人口众多但劳动力较弱,只能靠几亩土地勉强维持食衣,一家人住在山脚下的土坯房里。2013年底,他们在档案中被列为贫困家庭。

陕西乡磨沟村:小挂瓜子结出金子果实

从左到右依次为李大华的老伙伴、村支书魏世天和李大华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席从成

在村枝书的鼓舞下,李代华和他的老伙伴于2016年开始在自己超过5英亩的土地上种植甜瓜。2018年,老夫妇发现一些村子因为村民外出闲置土地,挂瓜种植面积扩大到9亩,今年种植9.5亩。李大华说,他们现在"每年种瓜可以赚45万元,加上儿女到外面打工,也可以赚到45万元",所以全家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左右。现在已接近深冬,土地暂时闲置起来,老夫妇也比较放松,偶尔给别人做帮手。李代华告诉记者,最忙的时候种瓜,老夫妇基本可以应付,村里的邻居也会来帮忙。

陕西乡磨沟村:小挂瓜子结出金子果实

李代华及其女婿在吊瓜领域工作 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

2018年,李代华一家搬进了三栋两层分散的农民工搬迁房屋来建房,李代华一家花了10万多元,国家补贴了9万元。新房白墙红瓦,前房挨着几个房间,用来做饭和放杂物,前面的房间是他们老两个用来种瓜地的挂瓜地。

陕西乡磨沟村:小挂瓜子结出金子果实

李代华的新房子,前面是种瓜的土地,由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席聪拍摄

68岁的李代华,长相很强壮,9岁的孙女每个假期都会骑摩托车去接,但李代华自己也说,"都是靠吃药来维持的,很难坚强。

李代华说,前段时间,采摘的瓜子送到合作社,他们"今天要我提钱,我还没来得及去。现场有记者问,今天拿到钱有什么计划?李戴华立刻回答道:"我当然要救。这个答案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笑了起来。李后来补充说,省钱是"把事情做好的一种方式"。

碾沟村吊瓜产业的发展,让荒地物有所值,也让村民的口袋凸起,让沟里的贫困户看到了不用离开家园就能脱贫的希望。如今,"挂瓜之王"王文清以村磨为基地发展挂瓜产业,辐射当地11个村及周边嗟县、杨县、石泉等地,种植面积16000余亩,带动贫困户1000余户,人均收入3000余元。

这些小挂瓜子结出金黄的果实,数量越来越丰富,面积也越来越广阔。

来源:中国青年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