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道德经》中为什么说“以无私成其私”,老子是“阴谋家”么?

历史上,出于儒道之争的原因,很多儒生会断章取义地抹黑《道德经》里的话,比如说,他们会找出《道德经》第七章里,“以无私成其私”这句话,来指出老子是个腹黑的阴谋家。

《道德经》中为什么说“以无私成其私”,老子是“阴谋家”么?

但原文是什么呢?原文是: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与?

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中为什么说“以无私成其私”,老子是“阴谋家”么?

这段话怎么理解呢?如果说圣人是以其无私成其私,那天地也是在以其不自生求其长生么?

显然,天地不自生而长生,是一个客观事实,并非天地主观想长生而不自生;同理,圣人无私而成其私,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并非圣人主观想成其私而无私。

由此可见,这并非什么“腹黑”的言论,并不是告诉人们要装作“无私”去实现自己“自私”的目的。

儒生这种断章取义的做法无疑是试图用逻辑学里的稻草人谬误攻击。(稻草人谬误,即歪曲对方立场,攻击一个假象出的对象来抹黑对方。)

另一方面,如果真有阴谋家,装出无私的样子来成其私,也最终会失败。比如说,王莽装作谦恭的样子,篡取帝位,但其一上位就开始倒行逆施,最终遗臭万年。

《道德经》中为什么说“以无私成其私”,老子是“阴谋家”么?

倘若是一个符合道德经里的圣人呢?在前半段,可能表现的是一样的,上位后呢,则会“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去折腾民生,而是更好地为广大民众考虑,最终实现更好地治理。

这个过程并不涉及“成其私”的考量,却在客观上是做到了“无私”——不以自己想意志强加他人,不自以为是地干涉下面的民众。最终,让百姓自然而然地发展,最终实现繁荣,从客观上也成就了圣人自己的“私”。

另外,关于这一段后半部分的“长生”,实际上,真正能长寿的人,大部分都不会刻意去养生,反而是那些喜欢养生的人,比如著名养生专家梅墨生去世时只有59岁;同仁堂董事长张生瑜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39岁;整体自然医学疗法的创始人林海峰51岁去世。

……

《道德经》中为什么说“以无私成其私”,老子是“阴谋家”么?

反观很多长寿老人,本身并不追求什么“长生”,有些七八十了还能下地干活,也不会什么功法,也没吃过什么保健品,照样活得健康长寿。

毕竟,人活着并不只是靠所谓的饮食和“功法”,只去关注那些实际上是本末倒置,自然,也就不足以达成其目的。

庄子那句“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这里的道,改成“长生”,改成“成其私”,改成任何一个目的,其实都是可以的……

《道德经》中为什么说“以无私成其私”,老子是“阴谋家”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