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子求真|《老子》五千言言简意赅,思想深邃,我们应该怎样读?

老子求真|《老子》五千言言简意赅,思想深邃,我们应该怎样读?

文|新知堂原创

《老子》书,所以学界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老子》一书成于战国初年,并不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聃所著。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坚持认为《老子》一书是老聃所著,真是扑朔迷离,莫知所宗。

关于老子的谜并非只有一个,《老子》一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迄今为止也是没有定论的,老子通过这样一本书究竟要传递给我们怎样的思想呢?这同样也是一个未解之谜呢。

《老子》一书所有文字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千多字,其体例也很特殊,几句话甚至一两句也分为一章,短短五千余字就被分割成八十一章。而且章节与章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逻辑次序。虽然全文被分为道经和德经两大体系,但是很明显,道经中也有讲德的,德经中也有讲道的,这说明它的章节编次也是很混乱的。《老子》一书的这一特性必然导致它内容的难读难通。

老子求真|《老子》五千言言简意赅,思想深邃,我们应该怎样读?

理论上讲,如果我们能够将书中每一章节的文字都翻译得足够准确,就应当能够获得老子思想的正确内涵。但事实上却不是,从事《老子》一书翻译注释工作的学者一定不在少数,但关于老子思想却并没有在学界获得一致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研读《老子》的确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大问题了。

很显然,我们只是将《老子》书背的滚瓜烂熟,甚至倒背如流,也不等于理解了老子,不等于获得了正确的老子思想。那么我们该如何着手我们的研究呢?我自己的意见是我们需要对《老子》一书的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老子》思想必然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基本观念和基本立场的存在,除非《老子》一书并非出自一个之手,并反映多个人的多种不同思想。

如果我们事先假定老子书是出于一个之手的,那么老子思想总要提供一个基本立场与观点,而《道德经》五千文就是为传达这一基本观点和立场而创作的。

问题是这个观点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接近它?我的做法是将老子置于春秋战国的乱世中,推测他创作《道德经》的意图和目的。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诸子学术几乎都是为救乱世致太平的目的而作的,所以我们推测老子学术也是为了同样目的,虽然不能说一定符合老子书原意,但总不至于大错。我们设定这样一个创作目的,就是为研读老子时提供一个参照系,使我们的阅读和理解老子书中内容时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其思想的立足点。

老子求真|《老子》五千言言简意赅,思想深邃,我们应该怎样读?

我们既然假定老子学术的目的是为拯救乱世,那么老子书中必然要解答天下何以大乱的原因,并依据这些原因提供救世的具体方案。那么我们在读老子书时就要在他的书中试图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老子提供出他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还必然要对他的观点进行论证和证明,否则如何才能令读者们认同呢。

所以我们读老子书就不仅要了解他为实现救乱世的目标提供了怎样的立场和解决方案,还要进一步了解老子对其立场和方案加以论证的思路和步骤。于是,我们对老子书的理解就由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而展开。我研读老子书就依据了这样的一个思路。带着问题去读书,总比漫无目的阅读更容易有所收获。

我读老子书有了一些心得,我今后就以一个系列的文章向大家展示我的思路和主要结论及其获得的过程,供大家研读《老子》时参考。但就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还需要作一个补充,在我的研读过程中事先假定的老子书的创作意图和目的,只具有假设的性质,因为它不是直接来源于书中的具体内容,所以我们一定不拘于成见。

我们阅读和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与老子思想交流的过程,所以我们也不要害怕自己会错,我们只要做好随时都需要修正自己成见的准备即可。我们的假定其实只是阅读和理解书中固有思想的一种方法,坚持了不执定偏见的原则,既使我们的假设是错误的依旧不妨碍我们可能对老子书中所包含的思想获得正确的理解。

老子求真|《老子》五千言言简意赅,思想深邃,我们应该怎样读?

只要我们能知道老子通过《道德经》的内容准备表述哪个具体的思想,我们就能够充分理解老子的经文究竟说了什么和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所以我认为宏观上把握老子的创作意思和主要观点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读老子切忌支破碎的理解,我们一定要善于将八十一章的不同文字和不同的思想统一在某一个基本的原则和立场之下。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读懂老子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古今之间语言上的差异,而是因为我们不能与老子在思想高度上协调一致。我们不能了解老子的思想,所以我们不知道老子究竟想表述什么。所以,我们的探索目标就定位在文字背后的某个东西而不是文字之中或之上的某种东西。

我们的假设是,如果我们有了那个思想,也自然会写类似经文的那些文字来。所以,我们读老子,就要通过研读经文抓住他的核心思想观念,并构建他的思想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若喜欢该文章,请长按下面图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