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原因

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和曹操发生交战,最后,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史称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原因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曹操兵强马壮,又新收荆州,气势正盛,为何在赤壁大败而归?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本文以赤壁的特殊地理环境及气候为落脚点,分析导致曹军失败的因素。

赤壁地区的地理形势

赤壁地区地形很狭窄,沼泽、缓坡、河滩密集,这给曹军作战留下了隐患,曹军败退后匆匆退居长江北岸,长江北岸自古便是云梦泽的沼泽地,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的平地很少,曹军指挥者对江南的地理形势不熟悉,他们把步军全部安排在长江一线狭长的条状地带上,军队行动困难,根本无用武之地,自然也不能对水军进行援助。

曹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原因

孙吴军队则是一开始就占据了有利地形,其南岸地势险峻不易登岸,易守难攻,且其地理位置居高临下,便于观察对岸;再则丘陵地区植被茂盛,曹军的步骑即使打到了南岸,丛林作战的难度也将加大。曹军把自己的劣势完全呈现在对手面前。?

《孙膑兵法》云:

“三里沮洳将患兵”。

“沮洳”,即沼泽也。云梦泽地区气候湿润,河网发达,植被密集,植物死后有机质分解快,在下沉地带、河流蜿蜒处很容易形成沼泽,沼泽表面平整,但进入后会不停下陷,直至完全陷入无法脱身。另外,沼泽总是环绕着多种水生植物,尤其是芦苇丛,冬天这些植物干燥易燃,这也给火攻提供了条件。

曹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原因

东南风

赤壁之战的精华在火攻,然而万事俱备,还要借助东风,但是当时正处于冬季,盛行风向应是西北风,怎么打仗的时候正好刮起东南风?风是这场战役重要的因素,没有风,火攻无法顺利实施。如果说是偶然刮起风,在当时的条件下,周瑜怎么会预测得到作战时的天气状况?唯一的一种可能,就是在赤壁地区有局部盛行东南风。

冬天的东南风是怎样形成的?可能与湖陆风、江陆风有关。湖陆风、江陆风形成还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水体必须足够阔大,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独立的气压系统,汉末时云梦泽的水体还不像后世萎缩得厉害,成风条件是具备的。由于水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水上形成高压,便从水面吹向陆地,水域上摩擦力小,遮挡物少,风力会很强劲,这一点我们在坐船时就有体会。

曹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原因

另外,长江地区经常有暖锋活动,从南部来的暖锋也会带来偏南风,它一旦与江陆风、湖陆风重叠,风力会加大,还有南岸地势比北岸高,西北风在南下时会遇到高大的山体阻挡,在遇到南岸的峭壁后,被抵消了一部分,剩余部分被山壁反弹回北岸,也就是偏北风被折射成偏南风。

疾病

曹军来南方作战,军中疾疫流行,士兵的作战力大大受损,曹军士兵得的是什么病,历来说法不一,有血吸虫病、疟疾、伤寒几种说法。

血吸虫病和疟疾都是江南地区的高发病,血吸虫生活在多水的地方,只要有机会接触人体皮肤就会进入体内,因此,士兵只要有接触到水或岸边的水草就有可能被感染,此病潜伏期一到两个月,曹军九月份进入江陵,此病潜伏期一到两个月,到十二月时可能正赶上发病。

曹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原因

疟疾,古称瘴气、瘟疫,传播媒介是蚊子,?传播季节在4月~10月,这与南方的水期、水稻生长期有一定关系,感染过此病的人有一定的免疫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孙吴军队在作战时就没有患病。

至于伤寒,是东汉末年大规模爆发的流行病,据说当时人口锐减,十之有七是死于伤寒,此病冬春季节多发,主要流行于北方,曹军士兵多为北方人,他们可能从北方南下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分人得病了,到了南方开始发病。

由于资料缺乏,我们不能断定具体的病因,但是可以推断曹军的疾疫成因复杂,可能患多种疾病,而且很可能是南方的地方病,以寄生虫病为主,北方人对这种病抵抗力差,再加上水土不服,天气寒冷,加重了病情。

曹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原因

当然,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还有许多,地理气候的原因,只是其中的一个,至于其他原因,限于篇幅,笔者就不展开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