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1950年的一天,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

杨得志

带着家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湖南株洲,当时,乡亲们听说这位将军要回来,特意派人找来四人轿前去迎接。

杨得志刚来到村口,就看见了父老乡亲们的身影,因为知道杨得志要回来,附近好几个村子的村民都赶来迎接,此刻村头的场景可谓是人山人海,这个时候,村里的一位长者走到杨得志面前说:

“将军,快上轿吧。”

杨得志听见后,哈哈大笑地说道:

“我是乡里人,过去也抬过轿,现在,我可不把别人的肩膀当路。”

可是,周围的村民一再邀请,盛情难却之下,杨得志只好让自己的小外甥女坐上轿子,而自己却是跟着乡亲们一路走一路聊家常。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杨得志

当杨得志大概走了十几分钟后,终于来到了自己家,得知父亲,大姐,二姐以及小弟弟都已经去世后,杨得志痛苦万分,直言:

“儿子不孝啊,没有早点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杨得志就来到了父亲和其他亲人的坟墓面前祭拜他们,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杨得志的脑海中,他的思绪渐渐地飘向远方。

1911年,杨得志出生在湖南省醴(

陵南阳桥(现在属于株洲)三望冲一个贫穷的铁匠家庭,当时,家里的生活十分困难,全家人居住在两间茅草房里,且这两间茅草房也是向别人借的。

本来家里就很贫穷,加上家庭成员又这么多,所以压在杨得志父亲身上的担子变得越来越重,在杨得志小的时候,他只读过了几天的书便又回到了家里跟着父亲学习打铁,为的是掌握一项技能,以后还要靠这吃饭。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茅草房

然而事情的转折点就出现在杨得志十一岁那年,那个时候,杨得志的母亲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身体变得越来越差,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离开了人世,留下了父亲和家里的其他孩子相依为命。

母亲的离开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困难,有时候都吃不上饭,没有办法,杨得志只好给地主家放牛,赚点钱贴补家用,可是,那个时候做工的地主是一个十分霸道的人,只会用尽一切的手段来剥削穷困的老百姓。

在地主家放了三年的牛后,杨得志就再也受不了了,他情愿去做一些脏活累活,也不想再给地主家放牛了,于是,他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他的哥哥

杨海棠

,几天后,他和哥哥听说江西安源煤矿正在招工人,便收拾行李一起赶去了江西安源,那个时候杨得志只有14岁。

在杨得志16岁那年,他和哥哥又来到了湖南衡阳做起了一名挑夫,每次都要挑着重重的货物行走四五十里,那个时候他总是会想,我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生活,让家人们过上好日子。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挑夫

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杨得志的生活,让他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那会是什么呢?

1928年2月的一天,杨得志跟往常一样来到了工地做工,这个时候他听到了两名工友之间的对话,其中一个工友说:

“你听说了没?红军的队伍好像快要经过我们这里了。”

另一个工友回答道: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听说有不少人还去参加红军呢,我也想去参加红军了,就是不知道收不收。”

听到这里,杨得志异常激动,因为在以前,杨得志就听别人说过红军的事迹,说这是一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那个时候,杨得志就很向往这支队伍,暗暗发誓将来自己一定要加入到其中。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那天,杨得志根本就没有心思工作,满脑子都是红军的事情,当他看见哥哥的时候,便把红军的消息告诉了他,没想到的是,哥哥也十分想要加入这样一支队伍,于是,兄弟俩一拍即合,决定去寻找红军加入他们。

经过几天的寻找,兄弟俩终于找到了红军队伍,那天,负责招兵的红军问杨得志:

“你叫什么名字?”

杨得志回答说:

“我叫杨得志。”

接着红军又问:

“你今年多大了?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

杨得志回答道:

“我今年17岁,家在湖南醴陵南阳桥村,家里有父亲和姐姐,对了那个叫杨海棠的是我哥哥。”

这个时候,那名红军看了看杨得志,又问道:

“你为什么想要加入红军啊?”

“我想让穷人变得不再贫穷。”

红军听到后很高兴,笑着对杨得志说:

“从今以后,你就是红军了,好好努力让穷人变得不再贫穷吧。”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就这样,杨得志和哥哥都加入到了红军的队伍中来,当时,杨得志被分配到了师部当一名通讯员,刚加入到红军的那些日子,一切都是那么多新鲜,杨得志不怕吃苦,不怕流血做任何事情都很卖力,也越来越喜欢这样一支队伍。

不过,那个时候杨得志心中也有自己的遗憾,那就是渴望得到一支枪,他现在还只是一名通讯员,身边只有一杆梭镖,看着其他拿着枪上阵杀敌,杨得志特别羡慕,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

“要是我也有一把枪,该有多好啊。”

那个时候,杨得志听别人说,只有到了战斗连队,才能领到一把枪,事实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有一天,杨得志得到了上级的命令,把他调到了师部特务连当一名战士,那天杨得志很高兴,因为在他看来,只要自己到了特务连,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枪了,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特务连报到。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梭镖

当时他被分配到的是特务连三排七班,知道有个年轻的小战士调了过来,七班的班长特别地高兴,早早地就在门口迎接,等了一会儿,七班班长终于看到了杨得志。

见到杨得志后,七班班长笑着对他说:

“我是七班的班长,从今以后,你就是我们其中的一员了。”

听到班长的话后,杨得志很是感动,坚定地说:

“班长,将来我一定多打胜仗。”

班长用手拍了拍杨得志的肩膀说:

“好样的。”

这个时候,班长递给杨得志一柄梭镖头,然后对着他说:

“去找根木棍削一削,把这个装上去。”

杨得志很是疑惑,便问班长:

“这是什么?”

班长回答道:

“这是你的武器啊。”

听到班长的话后,杨得志愣了一下,然后问道:

“不是会发枪的吗?”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看着杨得志始终不接过梭镖,班长也有点不高兴,对着杨得志说:

“想要枪的话,就自己去敌人手里夺。”

说完,马上让七班的战士们集合,杨得志看着那些战士很少有背枪的,有些拿着砍刀,有些拿着梭镖,他沉默了,悄悄地接过了梭镖。

这天晚上,杨得志一直都没有睡着,第二天,他找到哥哥,对他说了昨天发生的事,哥哥问他:

“你现在还想直接领一把枪吗?”

杨得志摇了摇头说:

“不想,我要靠自己的努力,从敌人手中夺来,还要送一把给班长。”

哥哥听到杨得志的回答后,感到很欣慰,笑着对他说:

“好样的,就是要这样,哥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那么,杨得志的第一把枪是怎样得到的呢?接下来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那个时候,红军经常会到各个山村打土豪,打地主,杨得志就跟着队伍去了好多次,也从中收获了很多,他很高兴能帮助到老百姓,所以每次他都特别的积极。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打地主

一天,杨得志跟着部队前往一个小山村打土豪,就在他们准备回去的时候,班长对杨得志说:

“要是今天就遇到了敌人,你该怎么办?”

杨得志笑着对班长说:

“要是今天遇到敌人,我就用手中的梭镖把敌人手中的枪给夺过来。”

这次还真被班长说着了,当他们走到一个山坡的时候,发现了敌人的踪迹,当然,敌人也发现了他们,就这样,战争一触即发,红军战士迅速找到掩体隐藏起来,这个时候,敌人的炮弹也攻击了过来。

班长看着身边的杨得志问他:

“你怕不怕?”

杨得志坚定地说:

“我不怕,我还要去夺他们的枪呢。”

等到炮声停息下来之后,班长对杨得志说:

“准备开始冲锋了。”

紧接着,就可以看到所有的红军战士拿着梭镖冲了上去。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杨得志就像是一只下山的猛虎,用手中的梭镖狠狠地向着敌人刺去,当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杨得志听到一名红军战士对他说:

“快去看看班长吧,他快不行了。”

听到这句话后,杨得志立刻将身边剩下的几名敌人击毙,然后来到班长的身边。

当他看见班长的时候,只见班长的身体已经变得越来越虚弱,肚子还一直在渗着血,班长也看见了杨得志,用手举了举枪,表示把这把枪送给杨得志,杨得志在接过枪之后,班长便牺牲了。

杨得志看着手中的枪,发誓一定要用这把枪多杀几个敌人,为班长报仇,为那些死去的战士们报仇。

1934年的10月,红军主力部队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当时杨得志接到的命令是带领红一团担负先遣任务,为红军长征开辟道路。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红军长征

1935年1月5日,杨得志带领着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的战士连续行军好几天,终于赶在国民党到达之前来到了乌江渡口龙溪,看着面前滚滚的江水,杨得志打算用竹筏渡过乌江,于是,他立刻带领着红一团的战士在附近竹林砍取竹子,然后把这些竹子制作成竹筏。

为了检查竹筏渡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杨得志在队伍里面挑选了几名水性比较好的战士,让他们先行渡河,就这样,这几名战士乘坐着竹筏来到了乌江的中心,这个时候,对面的敌人向着渡河的战士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而渡河的战士当然是一边躲避一边还击。

就在这时,竹筏撞在了礁石上,一阵巨大的晃动后,整个竹筏被撞击地四分五裂,那些战士们全部都掉入了冰冷的乌江水中,于是他们赶紧向着岸边游过去,不过,还是有一些战士被卷入到漩涡中牺牲了。

有了前一次的教训之后,杨得志开始总结渡河将会遇到的各种情况,第一是敌人的攻击,第二是水中的礁石,第三则是江水产生的漩涡。针对这些问题,杨得志让战士们在每个竹筏上都安装了扶手,大大提高了渡河的安全性。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强渡乌江

另外,杨得志还特意在乌江沿岸勘察,找到了一处水流比较缓慢,礁石比较少的地方渡河,就这样,第二次渡河正式开始,因为事先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准备,所以后两个问题也都基本解决了,现在就只剩下对面敌人的攻击了。

当战士们来到乌江中心的时候,敌人果然开始向我军发起进攻,面对敌人的攻击,战士们只能冒着枪林弹雨渡河,最后,这些渡河的战士在其他战士的火力掩护下,成功渡过了乌江。

然而,长征路上的艰难不止这么一处,之后在杨得志身上又会发生什么?

1935年5月24日,杨得志带领着红一团的战士连夜赶到了大渡河的渡口安顺场,当时在安顺场还有国民党的驻军,通过望远镜观察,可以看到他们的守备还是比较严密的,强攻的话肯定不太合适。

于是,杨得志便让红一团的政治委员

黎林

带着二营的战士来到渡口的下游佯攻,驻守的敌人发现了下游发生了战斗,以为红军战士要从那个地方渡河,便抽调了大部分的兵力前往下游,这个时候,早就埋伏好的杨得志带领着一营的战士对安顺场的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安顺场

经过几十分钟的战斗之后,安顺场这边的敌人已经解决,而下游的敌人听到安顺场已经被占领后,瞬间就慌了手脚,被我军战士一举歼灭,那个时候,杨得志在安顺场只找到了一条渡河的船,很显然,敌人肯定早就把那些船弄到了对岸。

现在安顺场渡口已经打下来了,船也已经有了,只剩下船工还没有找到,后来经过多方打听,知道很多船工已经被国民党抓到了河对岸,不过还有一些没有被抓走,

帅仕高

就是其中之一,于是,红军战士赶紧来到了帅仕高的家中,请他帮助红军渡河。

要知道,这种情况下帮助红军渡河将会面临十分危险的境地,但是,看着这些为老百姓而战斗的红军战士,帅仕高不顾个人的危险,还是选择帮助红军渡河。

同时,为了增加渡河的安全性,帅仕高还找来了其他几名船工协助他。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帅仕高

第二天凌晨,红一团开始渡河,当时,杨得志挑选了十八名先行渡河的勇士,他们不惧危险,誓死要完成任务。由于只有一条船,所以只能分成两批渡河,

熊尚林

带着8名勇士登上了船,作为第一批渡河的勇士。

看着船慢慢地向着对岸驶去,敌人也开始发起了进攻,这个时候,渡河的勇士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子弹从耳边穿过的声音,船工帅仕高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就在这时,一颗子弹朝着帅仕高飞来,眼看就要击中帅仕高的时候,熊尚林一个飞扑,救下了帅仕高。

之后,包括熊尚林在内的九名勇士赶紧把船工们护在身后,拿起手中的武器还击敌人,而在岸边的杨得志等人没有闲着,他赶紧让炮手

赵章成

向着敌人发射了两炮,击毁了敌人的两处碉堡。

这个时候,敌人的一部分火力也被杨得志等人吸引过来,敌人也是分身乏术,一边要攻击渡河的红军战士,一边还要攻击杨得志等人,而杨得志为了让那些勇士顺利渡河,带领着红一团剩下的战士对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强渡大渡河

等渡河的勇士到达河中心的时候,因为敌人的攻击,导致船行驶的方向出现了一些偏移,眼看就要撞上礁石的时候,帅仕高立刻跳到了水中,用肩膀把船抬起,其他的船工看到后,也跟着一起跳到了水中。

就这样,渡河的勇士成功地过了礁石地带,杨得志通过望远镜的观察,也看到了这惊险的一幕,不由得出了一把冷汗,眼看渡河勇士就快要到达对岸时,敌人火力集中在了他们身上。

这个时候,杨得志又让赵章成开了两炮,打在了敌人的正中心,敌人的攻击也被打乱,就这样,渡河的勇士顺利到达了对岸,到达对岸之后,熊尚林迅速带领着战士抢占了滩头阵地,而帅仕高则是回到了杨得志身边,开始运送下一批渡河的勇士。

这次红一团渡河的成功,不仅痛击了对面的国民党守军,还为后续红军渡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正是有着这些战士的不怕牺牲,才换来了大部队能够更加安全渡河。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赵章成

杨得志在长征时期就显现出了他的不凡,之后的抗日战争更是如此。

1943年的深秋,日军对冀鲁豫边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10月2日那天,日军纠集了大量的兵力,分成13路对我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当时,伪军

孙良诚

最为猖獗,还把总部转移到了距离市中心最近的八公桥。

那个时候,为了袭击孙良诚的总部,于是,我军便发起了八公桥战役,11月15日,杨得志带领着战士们来到了八公桥附近的火神庙,通过侦察兵的侦察得知,孙良诚在八公桥前面设置了大量的碉堡,但是后面却很虚弱。

于是,杨得志便打算从后部入手,统一指挥,奇袭孙良诚的总部,16日的下午,杨得志带领着战士行军二十多公里来到了敌人的深处。

那天晚上,杨得志早早地来到了敌人附近,他们隐藏在树林中,趁着乌云遮住了月亮,杨得志迅速地发起了袭击,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遭到了我军的重创。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孙良诚

那场战斗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上午,一共歼灭了敌人18个据点,俘虏敌人3000多名,击毙敌人数百名,同时,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迫击炮就有两门,还有数不清的子弹。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收复了八公桥附近的大片区域,同时还粉碎了敌人蚕食抗日根据地的计划。

朝鲜战争时期,杨得志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战场,参加了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对上甘岭地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了进攻,当时,“联合国军”出动了300多门大炮,170多辆坦克,还有大量的飞机,战场上可以看到数不清的大炮向着我军阵地飞来。

1950年杨得志回到株洲,得知父亲和亲人去世后,直言:儿子不孝啊

图 |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那个时候,杨得志参与领导了四万多的志愿军以坑道为主的防御阵地,和敌人战斗了43天,在这43天里,“联合国军”对我军阵地进行了数百次的冲锋,但是都被我军战士击退,43天之后,我军战士成功守住了阵地,粉碎了敌人的计划。

这场战役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坚守防御战,不仅打击了“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威力。

1955年,在我军的第一次授衔仪式上,杨得志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能获得这个荣耀,他实至名归,不仅是在长征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后来的朝鲜战争时期,杨得志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中国人的骄傲。

1994年10月25日,这个一生都在为国,为党的英雄离开了人世,他戎马一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一个大英雄,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中国军人身上该有的品质,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