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死前对儿子说:把一猛将贬为小官,若他答应,即刻封其为宰相

网友们好,非常感谢朋友们打开小编的文章,我将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开诚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识和看法,如果说接下来的内容哪怕能对您产生一些小小的快乐,笔者将不胜荣幸!

徐懋功在归顺大唐以后,名义上在李世民手下做事,却并没有像秦琼和程咬金那样死忠于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贴心爱将,徐懋功的政治态度十分中庸,在李世民和李建成间始终没摆出明确的意向倒向某个势力,在玄武门之变这一关键时期,面对李世民的拉拢,徐懋功婉言拒绝,仍保持中庸的态度。

皇帝死前对儿子说:把一猛将贬为小官,若他答应,即刻封其为宰相

虽说徐懋功态度暧昧,但李世民对他的才能了若指掌,若将此人弃之不用,对大唐是莫大的损失。所以李世民将许多重任都交由徐懋功,徐懋功也不负所托为大唐建立彪炳的战功:平定突厥,大战高句丽等等。

李世民登上龙椅后,对拉拢徐懋功可谓竭尽全力,史籍记载有次徐懋功生病卧床,大夫说得用胡子作为药引,李世民听说后,亲自剪下胡须,为徐懋功熬药,徐懋功看到李世民如此对待自己,感激涕零,这时唐太宗说了一句极有水准的话:“我这是为了江山,爱卿不必感谢。”

到后来李治被封为太子,李世民对徐懋功委以托孤重任,让他尽心尽力帮李治坐稳江山,徐懋功当时便表了忠心,感动得连指头都咬出了血。后来唐太宗大宴群臣,徐懋功贪杯喝多了,李世民脱下皇袍盖在他的身上。从这些表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对徐懋功非常好,但若琢磨到更深层次正是因为徐懋功这人实在“不识抬举”,才让李世民不得不放低身段拉拢。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世民时日无多,想到徐懋功这么多年来的暧昧态度,他十分看不透这个人,思索良久后叫来自己的儿子李治。

在病榻前说出了肺腑之言:“徐懋功的才能卓越,可儿子你与他并无恩情,恐怕不能让他信服,在我死后,我会对徐懋功设下一道考验,把他贬到地方去,如果他对你言听计从立刻上任竭尽所能效力大唐,那么你可以将大唐宰相的重任交给他;如果他徘徊不定不肯走马上任,不忠于你,立刻将他杀掉。”

皇帝死前对儿子说:把一猛将贬为小官,若他答应,即刻封其为宰相

可以说徐懋功的命运此时全在他自己一念之间,性命攸关的时刻他会作何选择呢?史籍中有相关记载,那就是徐懋功接受被贬,连家都没回,即刻走马上任。在唐太宗手下干了这些年,徐懋功对李世民太了解了,这一定是李世民临死前对自己的最后考验,稍有不慎恐有性命之忧,平日里处事严谨谦和的徐懋功,自然能凭借多年来的经验逃过一劫。

唐太宗驾崩后,李治见徐懋功果然一刻不停的走马上任,认为他忠心可嘉,随即封徐懋功为宰相,自此朝中许多大事小情都交由徐懋功处理。而徐懋功则更加谦逊,对朝政处理得更加严谨,同事们都说,徐懋功昼夜谨慎处理朝政,把国家放在心中首位。

十几年后,七十多岁的徐懋功病逝,他在一生中辅佐了三位李姓君主,建立了显赫功绩之余,凭着谦卑严谨的处事态度数次化解帝王的猜忌,得以善终。公元六百六十九年,他终老病死。当时唐高宗李治得知其去世后,伤心欲绝,后来皇帝年期功劳,让其如皇陵,而且和卫青霍去病等人享有一样的位置。

事情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其实并不是,在其死后又经历了一段波折。事情还要从武则天登基称帝后说起,公元六百八十三年,唐高宗李治病死,之后武则天掌权朝政,为了全部权利,武则天废了李显,准备让李旦登基。这样就是为了武则天登上权利的巅峰做准备。

皇帝死前对儿子说:把一猛将贬为小官,若他答应,即刻封其为宰相

当时宫中有很多人都反对,对武则天的行为也是嗤之以鼻。其中就有徐懋功(原名徐世勣、李勣)的后人李敬业。他在号召起兵讨伐武则天,并自称自己是匡复府上将,当时支持他的有唐之奇、骆宾王等,但是结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武则天知道后很是生气,当即派大将领兵三十万之多,围剿他。结果显而易见,最终兵败被杀。虽然叛乱被平定,但难以消除武则天的心头之气。便命人将李敬业的祖先,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徐懋功(李勣)的墓掘开,弄烂棺材,同时削去徐懋功的爵位。本以为自己死后能得以安生,没想到多年后,自己的后代竟害的自己被刨棺挖坟。

公元七百零五年,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李显重新登上帝位,便立即下令恢复徐懋功爵位,同时给他重新安葬。这位大将一生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虽然经历了这个插曲,但最终还是被历史所铭记,他的功劳也不会被磨灭。

你还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各位小可爱们在评论下面与大家一起讨论关于你知道的趣事。喜欢小编的可以点个关注哦,小编每天都会更新一些趣谈,有兴趣的点关注不迷路,每天更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