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户口新制度——户贴制

明朝户口新制度——户贴制

前言

“人口是国力的源泉,财富的源泉。但人口的增长不仅受豢养力的限制,还受地理、气候、交通、战争等因素的限制。

明朝户口新制度——户贴制

▲连绵战乱

起因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为了让官民的脑海中对君王的权利充满敬畏,要求在祭祀的时候回报户口数,从此实行户贴制来核查户口。

明朝户口新制度——户贴制

▲户贴

结果

户贴制度成立后,明朝在户贴制度的基础上,又建立了黄册制度,从此土地税收制度被更进一步地完善。

明朝户口新制度——户贴制

▲黄册制度

始末

1.实行户贴制

公元1370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实行户贴制,标志着明朝户贴制正式启用。最开始建议朱元璋决定实行户贴制的人是太常少卿陈昧,当时的陈昧主要负责朝廷的宗庙礼仪,一次陈昧向朝廷上奏,奏折上说按照周礼,皇帝在祭祀时应该把这个国家的户口人数告诉上天。

陈昧的谏言与朱元璋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陈昧上奏的时间是洪武三年,也就是明朝刚刚成立三年,这个时段最重要的是要得民心,然后才能继续发展,然而如何得到民心,让他们认为君王是至高无上的。

必须要实行一些措施来告诉百姓,自己的江山的权力是上天注定的,天道不可为,好让那些黎民百姓真正臣服于自己。这个措施如何制定?朱元璋觉得祭天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明朝户口新制度——户贴制

▲陈昧(剧照)

2.户贴的形成

不过陈昧的建议虽好,可是存在一个客观的现实,就是首先要掌握这个国家的详细人口数量,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况且明王朝还未完全巩固江山,战事连绵不断,统计人口更是难上加难。不久之后,宁国知府陈灌的出现为朱元璋解决了统计人口的难题。

陈灌是明朝成立的大功臣,也是为数不多的清官,在陈灌任命期间,除了尽职尽责地搞地方建设之外,陈灌时常去体察民情,询问当地百姓过得怎么样。不问不知道,一问发现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中让百姓怨声四起的事情就是当地豪强霸占他们的土地,陈灌听到随即下令不准豪强欺压百姓,否则严惩不贷。

陈灌觉得光这样还是不够,如果官府没有一个明确的土地账册,日后豪强还是会霸占百姓土地,下达命令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于是陈灌开始在宁国地区彻底清算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防止豪强霸占。

陈灌命官员挨家挨户的清算,把每一家的人口,房屋,土地,甚至是耕牛的数量一五一十的统计出来,统计完成后经过官府和被调查住户的确认,俗称户贴。签字画押后一式两份分别交给官府和百姓保管。这样一来每家的财产都有了明确的数字,即使被豪强霸占,百姓也可以拿着户贴去官府告状。

明朝户口新制度——户贴制

▲陈灌

3.全国实行

陈灌这一举动可谓一举两得,不仅有效维护了百姓的利益,还让官府精确掌握了子民数量和土地面积这两项重要数据。很快陈灌的措施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认为如果效仿陈灌的户贴制,把户贴制普及全国,那么不仅可以掌握全国子民的数量,还能有效抑制全国地区的土地兼并。

朱元璋深知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堪比得水的鱼。经过再三考虑,朱元璋决定全国各地都要推行户贴制,命令各中书省的官员纷纷效仿陈灌的做法,在全国实行户贴制。命令下达后,首先要制作户贴,由于这次的实行是全国范围的,规模宏大。

对户贴的制作标准自然也要严格得多,新户贴除了有原有的几项外,还增加了豪强之家的奴婢数量,并且为了公平公正,朱元璋下令制作户贴的所有官员,无论大小只要参与过监制过程都要在户贴上签字画押,白纸黑字防止有些官员投机取巧。

明朝户口新制度——户贴制

▲新版户贴

4.动用军队

即使这样朱元璋还是不放心,最后他还命令军队到各地区核查户贴,防止地方官员与豪强相互勾结,如果发现户贴上的数目与实际数目不符,就要严惩统计数量的官员。

派军队去核查是因为军队与地方属于两个不同的管辖范围,彼此之间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户贴制出台后没过多久,全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相继统计出来,仅仅苏州地区的人口就多达两百万人。

明朝户口新制度——户贴制

▲明朝军队

5.户贴制的渊源

其实户贴制不是明朝才开始实行的,早在宋朝户贴制就曾实行过汉代和唐代也曾采用度田和括户的方法来统计土地和人口,不过与朱元璋相比,他们没有选择去动用军队来实行政策,正因为朱元璋这样做,最终使得他是唯一一个把户贴制实行的最好的皇帝。

然而取得成效的朱元璋并没有为此而感到自满,相反他比以前更认真,朱元璋说每年都要对人口进行一次普查,每十年就要对户贴重新编造,要与时俱进,实时掌握实际人口和土地的数量。

明朝户口新制度——户贴制

▲宋代查户口

小结

户贴制的实行,有利于明朝抑制土地兼,增加了朝廷的税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是一项国富民强的政策,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定。

【参考资料】:

《明史》

《明朝的那些事》

《细说明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