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为何会战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总结了3点

前言

蒋经国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说:“父亲决定下野之后,非常痛苦,几天食不甘味。”

事实的确如此,蒋介石在1949年的第一天发布《新年文告》后,重新对重要人事作出调整,并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

此时蒋介石的心境不难理解,他内心充满了不甘,不能接受孙中山一手创建的中华民国就此葬送在自己手中,此情此景之下,蒋介石想起了自己和孙中山先生结缘的往事……

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为何会战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总结了3点

蒋介石当权

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后,孙中山被困永丰舰,蒋介石闻讯马上返回护卫孙中山,最终使其脱险,并由此得到孙中山的赏识,孙中山专门为他题写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条幅。

后来,孙中山采纳蒋介石的建议建立了黄埔军校,并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此外还让其出任粤军参谋长,蒋介石的权利基础由此建立起来。

黄埔军校建立以后,蒋介石抓紧培训干部和新兵,很快便在军事上站稳了脚跟,并在后来以极其罕见的升官速度成长。

孙中山去世后,随着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党权力的调整组合,在国民党二大和二届一中全会上,蒋介石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此时,蒋介石已经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人物。

随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蒋介石自导自演了一场“中山舰事件”,意在借此挤走苏俄,打击中共和汪精卫。

在这次事件中,疑心颇重的蒋介石解除了中山舰武装,包围广州罢工委员会,拘捕了众多共产党员,还武装包围、搜查、监视东山苏联顾问的住宅及海军局、制弹厂等。

蒋介石的行为引起了汪精卫的极大反感,可当时广州市内并没有能给予他军事支持的实际力量,在这种腹背无援的背景下,汪精卫只得妥协退让。

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为何会战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总结了3点

事实上,从中山舰事件开始,蒋介石已经违背了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此走上与我党南辕北辙的道路。

撵走汪精卫、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在蒋介石的操纵下,于1927年4月18日成立,

从此开启了国民党在全国的执政时期

1928年,蒋介石将中国政府和国民党的大权集于一身,张学良也对外宣布东北军愿意服从国民政府,蒋介石成为了中国政坛上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蒋介石当政后,一党专政和确保个人集权成为其内政外交政策的着眼点。为此,蒋介石在执政初期就公然对外宣称,“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

有数据显示,到1932年为止,被国民党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人数有百万人之多。

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统治下的国民政府始终持狭隘的立场,坚持反共立场。其实由此便可看出,蒋介石所维护的是狭隘的个人利益,而并非人民的利益。

在艰苦的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奋战在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则挺进敌后,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同时,党员、军队以及根据地面积均有所发展。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调整了对华政策,向中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高额借款,甚至没有及时提出偿还的条件和办法,此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南京政府为主要受益者。

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为何会战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总结了3点

有了国际社会的援助,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事实上得到很大加强,除此以外,其在抗战胜利后还接收了日军留下的各种军事装备和经济基础设施。

重庆谈判

此外,蒋介石的失败还可以从一件事中看出端倪。

1945年8月28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乘飞机来到重庆九龙坡机场。刚下飞机,毛泽东便发表了书面谈话,向国内外人民说明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此次的重庆之行,毛泽东是冒着极大的风险来赴蒋介石之邀的,他用几句简短的讲话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当前时局的政治主张:

“目前最为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抵达重庆当晚,毛泽东等人被安排居住在山洞林园蒋介石官邸。毛主席乘坐的汽车向山洞林园驶去,并落脚在群山环抱中的林园,高墙外戒备森严。

8月29日清晨,毛泽东早早起床到外面散步,不时张开双臂伸展着身躯,就当他漫步在蜿蜒的林中小道时,与同样早起的蒋介石打了个照面。

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为何会战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总结了3点

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见面,他们沿着长满青苔的石阶拾级而上,走到一个圆石桌时坐了下来。

蒋介石对毛泽东说:“润之先生,你怎么起这么早哇?我听说你有晚上办公的习惯,怎么,来这里不习惯?”

毛泽东摇摇头,面带微笑地说:“岁月就像流水,有句话说得好,叫做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不知道蒋委员长有没有这个体会?”

毛泽东的话看似只是十分寻常的感慨,可蒋介石却从中感受到一股锐利的锋芒,赶紧岔开了话题,说道:“嗯,润之来到这天府之国的雾都,感觉如何呢?”

不等毛泽东说话,蒋介石接着又发表起了自己的感慨:“四川的土地肥沃得很哩,林森老先生以前对我说过,这里的任何一块土地,就算只是插上一根龙头拐杖,等到来年也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老先生对这土地感情很深,死后就长眠在此间山水之中,前年政府将先生的梓棺从官邸大礼堂移入墓中,润之如果有兴趣,余(我)可陪你去那里看看……”

对此,毛泽东说:“

不敢有劳委员长大驾陪同,改日,我一定亲自拜谒林主席之墓。林老先生在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期间,对日态度强硬,力主抗战,深受国人爱戴。

毛泽东对林森是敬重的。虽然林森曾贵为元首,可他始终过着平民化的生活,衣着简朴,饮食清淡,喜欢清静简约的住所,出行一般都是轻车简从。

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为何会战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总结了3点

林森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将自己的毕生心血全部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在对待抗日的态度上,林森始终和国家与人民站在一起,七七事变后,他号召“全民奋起,全力抵抗”;1941年12月9日,林森代表国民政府对日宣战。

1943年8月1日,林森因车祸在重庆逝世,中共中央在发来的唁电中写道:“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溘闻逝世,痛悼同深!”

由此便可看出,毛泽东在赞扬林森为何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同时,也使蒋介石对自己“消极抗日”不顾大局的做法感到理亏词穷。

1945年8月29日下午,国共双方开始正式会谈,蒋介石在谈判桌上摆出一副大家风度,对毛泽东说:“政府方面尚未提出具体方案,是为了表明政府对谈判并无一点成见,愿意听取在中共方面的一切意见,希望中共本着精诚坦白之精神,提出自己的意见。”

毛泽东开门见山,诚恳说道:“我们到这儿来,一句话,是为了和平,中共希望通过这次谈判,使内战真正结束,实现永久的和平。”

就在这时,蒋介石打断了毛泽东的话,说道:“中国没有内战”。

面对如此没有说服力的话,毛泽东当即批驳道:“

要说在中国没有内战,蒋主席恐怕是自欺欺人吧!从‘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就已经产生了和平建国的需要,我们表示了,但是没有实现……抗战八年,我们一再表示愿意谈判解决各种摩擦……

当着蒋介石的面,毛泽东历数了十年内战以及抗战以来发生的各种事情,充分证明了内战不但在中国存在,而且从未停止过。

面对这些被堆砌出来的铁证,蒋介石哑口无言,并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脑筋深受刺激

”。

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为何会战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总结了3点

蒋介石此番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并非真心,毛泽东也看出其“假和平真内战”的图谋,但始终没有放弃谋求和平的可能。

在重庆的最后几天时间,毛泽东又几次和蒋介石会面。

谈话间,蒋介石再次将自己摆在居高临下的位置:“谈判快要结束了,我心里有几句话很想对毛先生再说一遍,不然不吐不快啊!”

对此,毛泽东淡淡一笑,说道:“请蒋先生直言,我当洗耳恭听。”

蒋介石说:“共产党不要搞军队,如果你们专在政治上竞争,那你们可以被接受。国共两党缺一不可,两党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特长,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只要我们二人能合作,中国的问题就都好办,十年之内,总要搞出个名堂,否则,对不起人民。”

显然,蒋介石话里有话,他想将共产党的军队架空。

对此,毛泽东说道:“对解放区的努力应当承认和帮助,我赞成军队国家化,军队只要为国防服务,党则全力办政治。”

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已经给我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毛泽东当时就总结出“枪杆子中出政权”的英明结论。正因如此,他提出将所有军队国家化的建议。

毛泽东的建议是十分高明的,一方面表示共产党可以不搞军队,但前提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也要一样,并提出军队国家化这一蒋介石从未想过的建议。

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为何会战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总结了3点

自己心里的想法就这样被人当面挑明,蒋介石见状只好再次转移话题,总结了整个重庆谈判:“这次没有谈好。”

与蒋介石不同,毛泽东则面带笑容地说:“我看还是很有收获的嘛,主要是方针,确定了和平建国的路线,我们对此完全拥护。”

蒋介石为何会失败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不过,《双十协定》公布还没多久,在得到美国支持,做足充分准备之后,蒋介石就单方面撕毁了这份协议,向共产党不宣而战。

1946年6月,蒋介石向解放区全面进攻,全国性的内战爆发。

可以说,此时的蒋介石有些膨胀,他曾这样评价:“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无论是军队装备、作战技术或经验,共军都不如我们,至于像粮食弹药这些军需补给,我们也比共军要丰富十倍。”

虽然有美国的大力扶持和援助,可自从内战全面爆发以后,国民党在战场上逐渐由进攻、弱势演变为败势、败局。

对此,美国驻南京政府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曾这样评价国民党在战场上的表现:

自从我来这里起,他们没有一次作战失败,是因为缺乏弹药或装备的。在我看来,这些军事上的惨败都可以归因于世界上最糟糕的领导以及许多降低士气的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导致完全失去战斗意志。

对于这一点,即使蒋介石对自己的实力再乐观,他也不得不承认。蒋介石曾埋怨道:“现在我们大多数军人的脑筋真是在睡觉了。因为我们中国一切落后,人才贫乏,所以你们以微薄的才能担负如此重大的责任。”

1948年8月,面临自己在战场上频频展现的颓势,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军事检讨会,蒋介石在会议讲话中承认:“就整个局势而言,我们确实处处牵制,着着失败。不仅使得全国人民的心理动摇,军队将领信心丧失,士气低落。而且中外人士对我们国军讽刺污蔑,令人难以忍受。”

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为何会战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总结了3点

三大战役之后,就在南京政府军事溃败的同时,其国统区内的财政经济也陷入了总崩溃。

面对无限扩张的战争开支所带来的巨额赤字,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南京政府只能靠印钞机来弥补,可这种方法并根本不能够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1948年11月,此时的美国顾问团已经失去了指导国民党军队战斗下去的信心,他们一致得出结论:

在这种政治、军事和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的形势下,不论美国给多少援助,都不可能挽救蒋政权,顾问团继续留在中国已无济于事。

同年12月,巴达维在给陆军部的电报中写道:“由于国民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与丧失面子,纵令时间容许,国民政府是否能取得必要的人民支持,以动员这一地区(华南)的充分人力,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之事。惟有无限制的美国援助,包括直接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以阻止共军南进的政策才能使国民政府在华南保持立足点,以反抗共军的坚决推进,然而这种政策是我所最不主张的……国军的完全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对蒋介石政府的援助不是无偿的,是需要给予回报的,美国需要的是一个独立统一,对美国亲近友好的中国,但蒋介石似乎并不能让他们的愿望成真,相反,中国人民选择了毛泽东。

其实,早在重庆谈判期间,通过这段时间与毛泽东的接触,在对对方有了更多的了解后,蒋介石那时心里已经隐约意识到自己的威胁。

蒋介石曾对自己身边的秘书陈布雷透露:“

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据说每天都要抽一听(50支),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绝不吸一支烟,这种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始终弄不明白,自己究竟为何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就被实力本不如自己的共产党打得一败涂地。这个问题,蒋介石想了很久也没能想明白。

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为何会战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总结了3点

后来,蒋介石将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主义不明、心志不坚以及党内出现的所谓‘变本卖节’”。

然而,蒋介石始终想不通,不肯承认,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领导下的国民政府的统治是不得人心的。不过,蒋介石与毛泽东的交往并没有因为他的退守台湾而终结。

后来,毛泽东曾对中央领导说过:“台湾是要胡适、陈诚还是蒋介石?我看,还是要蒋介石好。”

对此,毛泽东解释说,从蒋介石退守台湾岛所经历的风波曲折中,不管他是出于哪一种政治动机和政治意识,在坚持“一个中国”,确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上,他是一贯的。

在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有着强烈的共识,即使到了晚年,蒋介石仍旧多次公开反对“两个中国”的主张。

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民选择了毛泽东,而蒋介石则被时代和人民抛弃,他的功过也自有后人评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