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实版“小兵张嘎”:13岁小八路在汉奸面前装憨,骗取手枪一枪爆头

作者:小橘子

新中国电影史上有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儿童题材作品《小兵张嘎》,电影刻画了一个战斗在华北平原上的抗日小英雄的鲜活形象,他机智勇敢又顽皮活泼,又饱含爱国热情,受到许多国人的喜爱。

真实版“小兵张嘎”:13岁小八路在汉奸面前装憨,骗取手枪一枪爆头

这部作品的人物,并非都是艺术虚构,而是有真实的历史依据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地的确涌现出了无数“小兵张嘎式”的小英雄,他们出于对侵略者和汉奸的刻骨仇恨,担负起了本来不应该由他们稚嫩肩膀承受的责任,或乔装打扮深入敌营侦察,或神出鬼没给部队传递情报,有的则勇敢地拿起武器,在战场上与凶恶的敌人殊死战斗,许多人尚未成年便光荣牺牲,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小游击队员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淮北宿县,这里是日伪盘踞的地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加紧占领区的“治安”,以巩固大后方的统治秩序,不断对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的根据地进行“清乡”、“扫荡”。

为此,大批汉奸被武装起来,成立“别动队”“特务团”之类的组织,这些家伙就和电影里的汉奸一个德行,穿着绸缎衣裤,挎着崭新的盒子炮驳壳枪,骑着自行车整日穿行于村镇乡间,名为侦缉八路军,其实干的都是绑架打劫、敲诈勒索的罪恶勾当。

真实版“小兵张嘎”:13岁小八路在汉奸面前装憨,骗取手枪一枪爆头

他们才不想真的和八路军游击队真刀真枪地干,搞不好小命就丢了,他们真正擅长的还是借机发财,往往瞅准谁家有钱又没有后台撑腰,就会胡乱罗织一个“通匪”的罪名,把家里顶梁柱的男人绑走,逼着人家拿出不菲的钱财来赎人。如果拿不出,他们就真的把人送进日军宪兵队,这些百姓十有八九最后都被残酷杀害,搞得无数家庭家破人亡,百姓对这些败类恨之入骨,八路军和游击队也想方设法铲除这些害人虫。

为了打击汉奸的嚣张气焰,保护群众安全,淮北区委决定派出一个行动小组,小组由4个队员组成,其中还有一个年仅13岁左右的小游击队员。这个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却已经是有好几年革命历史的“老同志”了,他聪明机智,极善于装扮,人送绰号“憨虎儿”。

真实版“小兵张嘎”:13岁小八路在汉奸面前装憨,骗取手枪一枪爆头

【武工队】

小组选择汉奸下乡必经的一个岔路口,在这里摆了一个茶棚,侦察监视敌人的动向,同时寻找歼敌机会。

茶棚子里备有香茗茶水,还有小吃果子香烟等物品,所以汉奸路过此处总要停下,喝口水吃点点心休息一下。他们喝茶抽烟嗑瓜子之余,总会肆无忌惮地吹牛聊天,无意中便会流露出一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都被伪装成小伙计的“憨虎儿”暗暗记下。

这些家伙喝茶,哪里会给钱?他们的做派就是上来一坐,首先把腰中的盒子炮往桌上一拍,那意思就是:看见没有?知道老子是干啥的吧?好吃好喝侍候着,别提钱,不然要你好看!

“憨虎儿”每次都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唯唯诺诺地小心侍候,当然也不向这些人要钱,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时间长了,这些汉奸见憨虎儿老实也“孝敬”,对憨虎儿态度好了许多,有时也会掏钱结账,还爱故意逗一逗憨虎儿,看他憨憨傻傻的模样开心取乐。总之,他们已经和这个小孩子成了“熟人”,在他面前毫无戒备之心,他们哪里知道面前这个小孩其实是个小八路!

真实版“小兵张嘎”:13岁小八路在汉奸面前装憨,骗取手枪一枪爆头

一天,两个汉奸又来到茶棚喝茶,他们坐下后,掏出新配的崭新盒子炮把玩。这些枪都是进口的德国原装驳壳枪,乌黑锃亮,枪油还没有擦干净,于是两个家伙就擦起枪来。

憨虎儿装出好奇的样子,愣愣地盯着他俩看,俩汉奸早就和憨虎儿很熟悉了,平时也老爱戏耍憨虎儿,见他一副痴迷的样子,觉得好玩,就想再戏耍戏耍他取乐。

一个汉奸就问憨虎儿:“虎儿,知道这是什么嘛?”

憨虎儿傻呵呵笑道:“知道,是枪。”

汉奸把枪往憨虎儿一递:“想玩吗?拿去玩。”

憨虎儿像看见长虫一样,吓得连连摇头:“我可不敢,害怕。”

两个汉奸哈哈大笑:“别怕,老子教你。”

说罢,一个汉奸把手枪装弹、上膛,瞄准动作做了一遍,问:“看会了吧?”

憨虎儿还是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看不明白!”

汉奸撇嘴:“真是笨瓜,一辈子只会被人捏的命。”汉奸以为憨虎真不懂,放心地把手枪往憨虎手里一塞:“看你平时孝敬,就给你玩玩吧。”

真实版“小兵张嘎”:13岁小八路在汉奸面前装憨,骗取手枪一枪爆头

他哪里想到,憨虎儿玩枪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种手枪他蒙上眼睛都能装卸,比他俩只会鱼肉百姓不敢真枪实弹打的家伙可熟练多了,现在手枪在他手里,只见憨虎儿手指轻快一拨弄,手枪转了几圈,枪口直指汉奸的脑袋。

这个汉奸这才恍然大悟,吓得脸色大白,刚想张口求饶,只听“乓”的一声枪响,汉奸脑袋就开了花!当场毙命。

另一个汉奸吓得立即跪倒求饶,其他几个游击队员上前就把他手枪缴了,绳捆索绑,押回游击队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