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亚历山大征服三大文明,未尝一败,中华文明可以抵抗得了他么?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让小编来带你走进历史,了解历史。

公元前325年,这一年,秦国惠文王称王了, 按周礼,王只能是周天子的称号,他的父亲秦孝公,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只是公侯一级,而他,摈弃了东周的这套体系,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王天下时代。这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此时,商鞅的改革已经在秦国实行了整整30年,秦国国力突飞猛进,在此期间,秦军击溃了凶悍的魏武卒,打败了国土二分天下的楚国,国力已经和其它诸侯国拉开了距离,变成了一个予取予求,为战争而生的恐怖机器。

亚历山大征服三大文明,未尝一败,中华文明可以抵抗得了他么?

同一年,距离咸阳3000公里的印度河流域以东,一场惨烈的民族战争刚刚落下帷幕,从希腊远道而来的亚历山大帝,打败了印度国王波拉斯的军队。这是古典文明时代,中华帝国与西方帝国距离最近的时候。此时,亚历山大治下的马其顿帝国是空前的强大,在刚刚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这个帝国统一了希腊,征服了古老文明埃及,然后通过三次大战,摧毁了盘踞在巴比伦文明基础之上的波斯帝国,然后通过伊朗高原,远征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击败了波拉斯的军队,至此,世界最古老的四大文明摇篮,他据有其三,国土面积达到55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战国七雄面积之和还大,亚历山大本人更是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常常以少胜多,征战无数,但却未尝一败。

亚历山大曾说,他要一直打到陆地的尽头,如果他真能继续向东挺进,来到中国境内,历史会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他能打败已经崛起的秦帝国么?

这是一场令人兴奋的对比,当时的世界,除了更远的东方,马其顿已再无对手,而秦国的崛起已经注定要称霸东方,两强相遇,谁更胜一筹呢?令人遗憾的是历史上他们并没有过实际的接触,没有现成的答案,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详细的对比,得出他们之间的优劣。

决定输赢的要素很多,总起来说就是两条,一,军事力量;二,国家的体制。军事力量表现的是账面实力,即时力量;国家体制表现的是发展实力,快速的反应,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国家稳固程度的隐形实力。

首先从军事力量来看,军事力量包括了军队规模,单兵质量,阵容,武器装备,将帅等多个要素。

军队规模:

这里的军队规模指单次能够投入战场的军队人数;马其顿军队由于编制比较清晰,所以军队规模比较明了,不包括后勤人员,军队初期由三万步兵方阵和五千伙伴骑兵组成,到了后期,由于不断有被征服的地区军队加入,发展到了八九万人。

秦帝国的军队规模,据史记载“虎贲之士百万,马万匹”这里是指的全国总军事力量,由于没有详细的军队编制,不清楚单次投入兵力具体情况,不过从当时战争中经常斩敌甲士八九万首的结果来看(甲士说明了不包含后勤人员),战斗规模还是相当大的,至少十万人数以上。人数上来看,秦国有优势。

亚历山大征服三大文明,未尝一败,中华文明可以抵抗得了他么?

单兵素质:

马其顿帝国的军队在当时已经职业化,训练专业而系统,再加上长时间不间断的战斗,单兵素质非常优秀。

秦帝国当时也完成了军制改革,从民兵制转变为征兵制,国民在适龄阶段都有义务参加军事训练,整个国家处于全民皆兵的状态,从根据真人大小制作的兵马俑来看,当时秦军的平均身高在184左右,身体素质可以说极其优秀。这一项两军相当,或许马其顿军略有优势。

阵容:

马其顿是重步兵方阵和伙伴重骑兵为主,加上辅助性的轻骑射兵和轻投射步兵组成。

秦军由重步兵、战车、弓弩兵和骑射弩兵组成。从阵容方面看,都是多军种的配合作战,优劣不明显,战争的输赢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将帅的指挥。

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包含了攻防两方面;防具方面:

马其顿重步兵方阵前排士兵有金属质头盔、亚麻胸甲,胫甲和直径60厘米左右的木盾,轻步兵有少量皮甲,伙伴骑兵有金属质头盔和胸胫甲;秦国重步兵有防护面积很大的皮甲和头盔,材质根据优劣有牛、羊、鹿等多种,骑兵为弩骑兵,有胸背皮甲和胫甲和头盔,战车为青铜,木材和皮革的组合。

亚历山大征服三大文明,未尝一败,中华文明可以抵抗得了他么?

武器方面:

马其顿使用铁质武器,重步兵方阵装备5.5—6.5米的长枪,轻步兵为标枪和弓箭和矛等,重骑兵为三米左右的木质同骑枪和铁质刀剑等。

秦军部队基本使用青铜武器,武器种类多为戈、矛、戟、剑、弩机等。骑兵部队基本使用弓弩。在武器装备方面马其顿军要优良一些,这得益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古老文明的高度发展,公元前3000年,青铜器出现在了中东地区,随着文明的扩散,公元前两千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掌握了冶铁技术,公元前1200年后随即在整个中东和东欧流传开来,中国的冶金术出现得较晚,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国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在公元前7世纪掌握了冶铁技术,虽然中国冶铁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最终在汉朝时期超越了西方。

将帅:

亚历山大作为国王更是天才的将领,他直接领导的伙伴骑兵战无不胜,往往给予敌人致命打击;秦国这时期并没有太出名的将领,如果把时间再往推后30年,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就要崭露头角,他就是战神白起,白起一生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最擅长打大规模阵地战,尤其是最惨烈的歼灭战。如果让这两位天才对位,那会是怎样的神仙战争呢,可惜时间稍有错位,这里不做比较。

通过军事力量的整体比较,马其顿军是有一定优势的,马其顿军的优势体现在它独特的方阵和重骑兵战术方面,这种战术被称为“砧锤战术”,依靠这种装备和阵容的优势马其顿军打败过号称百万军队的波斯军,也击败过西徐亚人的游牧骑兵,且有打败战车和战象的经验,不过这种战术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就是太考验军种之间的配合和友军间的信任,如果在战斗中,友军没有保护好方阵的侧面被敌人撕开了口子,近身战将是方阵的噩梦。或者重骑兵并没有在敌人侧翼造成杀伤,整个战术也不会有多少效果。所以这种优势有很大一部分其实体现了亚历山大的个人优势。

亚历山大征服三大文明,未尝一败,中华文明可以抵抗得了他么?

秦军此时虽然战绩没有马其顿军辉煌,但是在战争中也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西北边的游牧民族被逐渐收服,东边击溃有铁质武器的韩魏军队,在蓝田之战中,面对楚国倾国之兵(当时楚国号称带甲百万),秦军亦是轻松将其击败。

如果在军事上没有足够的差距,那么体制的优势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诚然,当时的马其顿帝国非常庞大,后勤也做的十分不错,但是坏就坏在根基十分不稳,在很大程度上,马其顿是继承了波斯帝国的衣钵,

而波斯帝国也是在多种族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帝国,是帝国和各个部落国共存的模式,存在着天然的分裂基因,所以亚历山大能够维持帝国的前提就是不能失败,哪怕在战争中受到很大损失也是不行的。而唯一同源的希腊半岛,由于城邦制的根深蒂固,也随时有倾覆他的危险。

亚历山大征服三大文明,未尝一败,中华文明可以抵抗得了他么?

另一边就不同了,秦国当时已经经过重大的制度改革,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实现了君主对各个地区的彻底掌控,不论秦国国内,其实整个东方战国各国都有同一的民族认同和天下观以区别于夷狄。这让秦国的政治体制非常的稳定,从而可以有效快速的整合全国资源。以上,那么亚历山大要想赢得这次战争,唯一的选择就是在自身损失不大的前提下彻底击溃秦军主力,而面对如此高效的战争机器,做梦都在想着收割对方人头的秦国军队来说,这显然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只要亚历山大没能在战争中占到便宜,或者在战争中击败了秦军但自身也损失惨重而被拖入持久战的话,那么,最终等待亚历山大的都将是失败。更别说秦军还有可能在战争中将马其顿军彻底击溃。那么综合这两方面来看,马其顿军赢得这次战争的概率十分渺小,而历史也证明了,当中国处于强盛期时,是不可战胜的,只有在自身内耗严重和虚弱中,外人或许还有点机会。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