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6年鲁迅出殡,16位大佬抬棺,各路文豪齐聚,为什么郭沫若没去?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二十世纪东南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伟人曾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是那个时代文坛的巨人,但可惜的是,这位巨人在55岁那年陨落了。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先生因病在家去世,享年55岁。先生的去世,无疑是一个大新闻,虽然曾有遗言丧事从简,但他的影响力还是造成了盛大的葬礼。

1936年鲁迅出殡,16位大佬抬棺,各路文豪齐聚,为什么郭沫若没去?

追悼会在万国殡仪馆举行,本来安排瞻仰遗容是一天,可吊唁的人太多,只能延长一天。出殡的时候,有十六位大佬给他扶棺,这十六位大佬分别是:萧军,黎烈文,吴朗西,周文,靳以,姚克,黄源,张天翼,胡风,曹白,巴金,鹿地亘,孟十还,陈白尘,萧乾,聂绀弩和欧阳山。除了大佬扶棺,更是有十万上海民众,自愿以步行方式送先生最后一程。

1936年鲁迅出殡,16位大佬抬棺,各路文豪齐聚,为什么郭沫若没去?

除了抬棺的十六位,当时不少文豪也都是全程参与葬礼,比如说叶圣陶等人。但是,同样是圈内名人的郭沫若,却并未到场送行。有人认为,是因为郭沫若跟鲁迅不合,所以不愿去参加。事实上,鲁迅跟郭沫若此前确实有段纠葛,双方互相看不惯,甚至互怼。两个天纵英才的交锋,别说现在,即使在那个大家频出的时代也是十分的精彩。

1936年鲁迅出殡,16位大佬抬棺,各路文豪齐聚,为什么郭沫若没去?

1927年的中国文坛分成两大派,左翼和右翼,鲁迅是左联的领军人物。当时左联还有一个文学社,叫创造社,郭沫若是这个社的核心人物。但这个创造社对鲁迅这一类前辈是发起挑战的,郭沫若为此发表文章,讽刺了鲁迅一番。说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一开始鲁迅懒得理会他,谁料郭沫若又说鲁迅是一个“不得志的法西斯”。

1936年鲁迅出殡,16位大佬抬棺,各路文豪齐聚,为什么郭沫若没去?

这次鲁迅就怒了,对于看不惯的人,他向来是说怼就怼的。于是乎便有了现在人所说的才子加流氓,两个人因观点不同,发展成互相攻击。似乎不去参加也比较正常?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文人相差是常有的事,只能说是不合,不能说是仇敌。

鲁迅自己也曾说过:大家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茅盾)如何,郭(郭沫若)对鲁又怎样,好像我们只在争作为,斗法宝。

1936年鲁迅出殡,16位大佬抬棺,各路文豪齐聚,为什么郭沫若没去?

所谓的因关系差不肯参加,也只是世人的揣测,不去参加是因为当时郭沫若压根就回不来。1927年,也就是开始对骂的那一年,郭沫若写了一篇骂老蒋的文章,结果受到通缉。1928年的2月,开始被迫流亡日本,过了十年也就是抗日战争爆发才回来的。也正是因此,他跟鲁迅虽然用笔墨相讥,却并未见过一面。

而且郭老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比较识趣,风往哪边吹他是再清楚不过的。鲁迅这一死,就直接被推上神坛了,再骂他就得挨骂。再有他俩说到底也是同一个阵营的,总而言之,他不仅停骂还为鲁迅写了挽联和悼文。

1936年鲁迅出殡,16位大佬抬棺,各路文豪齐聚,为什么郭沫若没去?

其中一幅写着: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在日本,那郭沫若肯定也会前来参加鲁迅的葬礼。毕竟抛去那不大不小的“仇怨”,形势还是比这要强,毕竟郭老的一生极擅长看风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