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副团长战亡,母亲每年祭奠,17年后突然收到北京来信:请亲娘来相见!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在旧社会,农村除了贫穷落后之外,再就是愚昧。黄安县谷峰岭下徐家河的农民徐金楼,本来家中还有9亩田地,可不知啥时染上了赌博恶习,从此每晚外出,赌到深更半夜才回来。白天懒洋洋,无精打采,不下地干活。从此,田地荒芜,家里的生活也越过越苦。

副团长战亡,母亲每年祭奠,17年后突然收到北京来信:请亲娘来相见!

1927年春—天深夜,他的儿子徐花奎睡了一大觉,听见门响,知道父亲赌博回来了。17岁的徐花奎说:“爹,你又赌得这么晚才回来呀!”

徐金楼只是“哼”了一声,算是回答。

“爹,你莫去赌啊,搞得田荒地荒,日子越过越难。”

徐金楼喝道:“你好大口气,现在就管起老子来了。我不要你养。以后老子的事,你莫插嘴!”

“爹……”徐花奎话还没说完,父亲便打断了他:“三更半夜,你莫吵了,快睡觉吧!”

谁也不料世界上的事,常常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徐家楼也是这样。

副团长战亡,母亲每年祭奠,17年后突然收到北京来信:请亲娘来相见!

由于家庭的衰落,日子过不下去,他外出赌博,却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接受了共产党闹革命的思想,下决心改掉了恶习,加入了农民协会,还当选为乡农协会土地委员了。现在,他半夜回来,不是去赌博了,而是发动、组织农会去了。

但是,大革命很快就失败了。年关暴动失败后,徐金楼一家也由于白色恐怖不得不颠沛流离,跑到这躲一躲,逃到那住一些日子。

1930年,徐家河又掀起了“参加红军,拥护红军”的热潮,徐花奎联络村子里七名青年报名,参加红军,一起编入了红1军。

红军新战士徐花奎,就是徐深吉。

副团长战亡,母亲每年祭奠,17年后突然收到北京来信:请亲娘来相见!

两年后,1932年,他就是红军副团长了。

这一年秋,红军与国民党三个师在七里坪、古峰岭一带开战。徐深吉率部开往七里坪参战,走到古峰岭时,团长洪美田劝他:“你顺路回家看看家人吧。”

于是,徐深吉骑上一匹枣红马跑去徐家河。他到家时,不料父亲已于开春时去世,弟妹也被敌人杀害,只有母亲在家。他的母亲叫石顺香。她见儿子回来,又惊又喜,马上准备杀鸡做饭。徐深吉说:“娘,我就要出发,杀鸡来不及了。”

母亲说:“几年没回,哪能一顿饭不吃就走?”

徐深吉握住母亲的手说:“娘,军令如山。我来看一下您,就得走了!战斗就要打响了!”

副团长战亡,母亲每年祭奠,17年后突然收到北京来信:请亲娘来相见!

这时,敌人正向古峰岭、七里坪前进。徐深吉急着对母亲说:

“娘,我不能久留,马上要上战场!”

石顺香端详着儿子,说:“花奎,你去吧,狠狠打这些白军!”

徐深吉与母亲道别,跃马扬鞭,直追部队而去。

这一战打得十分激烈,战斗之残酷为鄂豫皖苏区前所未有,双方都伤亡很大,徐家河的河水都为之变了色。

战后,石顺香却获知儿子徐花奎在这次战斗中也牺牲了,大哭了一场。

副团长战亡,母亲每年祭奠,17年后突然收到北京来信:请亲娘来相见!

次年清明节,她手提—只篮子,带着纸钱,来到古峰岭下,祭奠儿子:

“花奎,娘总以为你的命 大,没想到你死得这么惨,连尸都没收回,娘心里痛啊!”

以后,每年清明、霜降节,孑然一身的她风雨无阻,都要来到这个老战场,替儿子烧纸,祈求他在另一个世界无忧无虑。

尽管家破人亡了,敌人还是不放过她。一次,几个敌兵持着上了刺刀的长枪在徐家河搜查石顺香。这一次,她躲在附近的大徐家村。不知谁提供了情报,敌兵又赶到大徐家。情况万分危急。贫农徐有田急中生智,让她戴上一顶已变黑色的破草帽,藏在自家暗床后,身子紧靠后墙,双脚蹬在床档子上。敌人搜查到徐有田家,也搜了石顺香躲身的房间。敌兵从明亮处看黑暗处,不见人影,用刺刀在床底下戳来戳去,也没戳到石顺香。

石顺香又一次死里逃生了。

副团长战亡,母亲每年祭奠,17年后突然收到北京来信:请亲娘来相见!

石顺香年老了,不能劳作后,乡亲们同情她,东家请她吃一顿,西家叫她过一餐。就这样,她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熬到了1949年。

1949年11月的一个大早,雨过天晴,村人徐书楼手里拿着一封信,领着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满面春风,来找石顺香,看见在家门口的石顺香,老远就大声喊道:

“顺姐,恭喜你呀!”

石顺香不解地问:“书楼哥,我这个孤老太婆,有什么可恭喜的啊?”

“花奎来信了,还派人来接你上北京去哩!”

儿子自1932年与她一别,17年音讯全无。石顺香只听说儿子在古峰岭战斗中阵亡了,每年祭扫,哪里相信儿子还活着,更不相信儿子派人接她去北京!但是,儿子的亲笔信在手,接她的军人就在眼前!

副团长战亡,母亲每年祭奠,17年后突然收到北京来信:请亲娘来相见!

喜从天而降,石氏母毫无准备,一时又哭又笑,老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原来,徐深吉已是解放军高级将领,因病正在北京休养,思母心切,便派警卫员前来接母亲去北京相见。

第二天,石顺香在乡亲们的欢送下,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上车后,她还恍如梦中,喃喃地说:

“没想到花奎命这么大,人还活着,真是托共产党和红军的鸿福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