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痛别!知名演员去世!

戏曲界传出令人悲痛的消息。名满天下的最美“杜丽娘”、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张继青2022年1月6日12时56分仙逝金陵,享年83岁。

痛别!知名演员去世!

张继青是首届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她所扮演的杜丽娘惊艳四方,成为一代经典,是无数人心中的“最美杜丽娘”。

“张继青先生千古!月落重生灯再红!”“旦角祭酒,她是我心中最美的皇后”……一时间,无数戏曲爱好者、业内人士悲痛不已,愿天堂姹紫嫣红开遍,良辰美景下再遇她。

痛别!知名演员去世!

张继青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供图

她是全国“第一朵梅”

曾把昆曲带出国门

在梨园界,张继青因为把《牡丹亭》中的《惊梦》《寻梦》和《朱买臣休妻》中的《痴梦》演得炉火纯青,让观众看得魂飞天外,而得了一个美誉:“张三梦”。也有人叫她“昆剧皇后”,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就是因她而设。

1983年,应《戏剧报》《戏剧论丛》的邀请,她进京演出“三梦”,台下的戏剧界大师看后个个满口称赞。张继青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时,在全国还没有为演员而设立的奖项。为了推动全国各剧种的繁荣,中国剧协决定设立戏曲‘梅花奖’,各位专家给我打了高分,于是我成了全国的‘第一朵梅’。”

张继青还是中国第一个把昆曲带到海外的人。在20世纪80年代前,出国演出的一般都是京剧武戏,因为武戏动作多、台词少,外国人看得懂。而昆曲用的是600年前的台词,理解起来比较困难。1980年,苏州与意大利威尼斯市结成友好城市。后来,威尼斯邀请苏州去演出,威尼斯市长亲点了张继青。因为语言问题,张继青一直担心意大利人能看懂吗?但首场演出落幕时,掌声不绝,谢幕谢了10多次,观众还不肯走。

剧团杂活一人通包

每日练3功唱出好嗓子

时间拉回20世纪30年代,张继青出生在浙江嘉兴乌青镇(今乌镇)。那时的乌镇笼罩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刚出生不久的张继青却两次以嘹亮的“歌喉”大哭不止,使一家人被迫转移藏身之所,而躲过了炸弹的袭击。

四处飘零的童年里,衣食温饱是最大的企盼。但说起昆曲,张继青觉得自己很幸运。小时候,她就在苏州小镇的茶楼上,抱着弟弟看祖父拉胡琴。14岁那年,因为家庭贫穷,她被介绍进民锋苏剧团。张继青曾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起这段时光:“当时,管茶水、搬道具、跑龙套、拉大幕等都由我一个人包了。”拉大幕的时候,她总是在舞台边上偷偷地看着台上的剧情,暗暗地模仿着,由于看戏太入神,不是把幕拉早了就是拉迟了,甚至拉反过。

1954年,早已醉心戏曲的张继青终于等来学戏的机会,得到昆剧老前辈尤彩云、曾长生等人的指导。后来,苏州当地政府又请来“传”字辈老师教戏,请技艺高超的武功师教功。张继青因为好学,得到昆曲大师俞锡侯的喜爱。当时,俞锡侯规定张继青一天必须练3功,一功20遍,用火柴棒数着唱,不满20根绝不收场。日复一日,张继青终于练出一条宽、厚、脆、亮的好嗓子。

“别无所求,只想把昆曲传下去”

2003年,在白先勇的坚持下,一直坚持只教学生不收徒弟的张继青破了例,一口气收下三个徒弟:苏州昆剧团的沈丰英、顾卫英和陶红珍,后来又收了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员单雯为徒。2009年,张继青在文化部举办的中青年昆曲演员学习班上教了26名学生,被评为“最认真的老师”。

为昆曲奋斗了一辈子,有人问张继青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她的回答很朴实:“没什么其他心愿,就是带学生!过去我的主要职责是演戏,我就专心好好演戏;现在我的主要职责是当老师,我就好好教戏。我别无所求,只想把昆曲传下去。”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张继青依然做着很多幕后工作,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很多剧目都要请她“把脉”。2019年,她的徒弟单雯成功摘“梅”,夺魁剧目正是张继青老师亲授的《牡丹亭》。

大师,一路走好!

来源:现代快报、文汇报

值班编辑:肖琳琪

值班主任:金路遥

值班编委:陈明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