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前言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图 宋庆龄

1981年5月29日,为革命奔波一生的宋庆龄因病去世,遵照她本人的遗愿,葬礼选在她的故乡上海举行,并拒绝了与丈夫孙中山合葬。

1981年6月4日,宋庆龄的葬礼如期举行,一切准备就绪,但是邓颖超却临时决定提前五分钟开始,大家十分不解,一头雾水。

邓颖超表示:葬礼上出了任何事情我负责,但是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宋庆龄遗愿

1978年年底,宋庆龄疾病缠身,只能待在医院静养,她知道自己的情况已经开始恶化,不由得格外思念家乡,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她如愿回到了上海,同样这也是她生前最后一次回到上海。

在这两个月里,宋庆龄过得格外安心,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仿佛什么都没变,但是她的病情实在是不允许久留,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每次思乡心切之时,只能拿出摄影师所拍摄的照片看看,缓解自己的乡愁。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图 认真工作的宋庆龄

1981年的春天,北京下了一场大雪,周围一片白色,此时的宋庆龄只能卧病在床,她稍稍撑起疲惫的身体,透过窗户看着天空中漫天飞舞的雪花,脑海中思绪万千,不知道故乡上海是否已经转暖。

宋庆龄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就算继续待在医院接受治疗,也不可能出现奇迹,思考再三她决定把自己的想法上报中央:希望在离开之后,葬回故乡上海。

宋庆龄的这一遗愿让他们的意见产生了一定分歧,有一大部分人认为,就应该按着宋庆龄本人的意思走,尊重她的想法,但是还有不少人认为,宋庆龄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妻子,理应与丈夫合葬在一起,他们之前感情很深,一直互相帮助、互相成就。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图 左宋庆龄 右孙中山

出现这种情况中央也很是为难,无奈之下只能找宋庆龄的秘书杜述周代为转述,亲自问询一下当事人是否愿意接受与孙中山先生合葬。

宋庆龄在听到这一说法之后,当下就直接选择了拒绝,她告诉自杜述周:“我离开之后,不要与中山葬在一起,务必要把我葬回故乡上海的万国公墓,那边有我的家人。”

杜述周听着宋庆龄断断续续说完,郑重地点了点头,打点好一切之后,默默地关上门,走出了病房,站在外边的他再也忍不住,开始掩面哭泣,泪水不断涌出,他看着宋庆龄这样心里很是难受,同样也很是不舍。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杜述周把宋庆龄内心的真实想法汇报到了中央,其中那一部分人依旧难以接受,他们夫妻二人如此恩爱幸福,合葬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为何宋庆龄却一直坚持葬回自己的家乡上海呢,杜述周陷入了沉思。

作为她身边的贴身秘书,他一直十分了解宋庆龄,同样也知道如今这么做的真正原因。

1915年,宋庆龄与大自己27岁的孙中山相恋,他们情投意合、无话不谈,年龄在他们心中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这段感情却遭到了父母的一致反对,年少的宋庆龄根本听不进劝,坚定不移的与孙中山结为夫妻。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在这之后,他们二人一直以自己的革命事业为重,宋庆龄紧跟丈夫的步伐,多年来辗转于全国各地,她的一生为国为民,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孝敬过自己的父母,这也就成为了她最大的遗憾。

既然说自己没能在生前好好的陪伴家人,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那就只能在离开之后葬在父母身边,用另一种方式尽自己的一片孝心。

在中共经过商讨之后一致决定,选择尊重宋庆龄本人的心愿,离世之后,直接葬回她的故乡上海,并且下达命令,提前准备相关事宜,按国葬举行。

当时上海的副局长李家炽在接受到这一命令之后,不敢有片刻耽误,甚至还亲自前去探望了身患重病的宋庆龄,那时候的她已经是癌症晚期,虽然说在这期间治疗一直从未中断,但是她的情况却依旧一日不如一日。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图 中间穿白色衣服的为李家炽

李家炽看到宋庆龄病恹恹的躺在床上,很是心疼,为了不耽误她的休息时间,只能选择长话短说,共同商量了一下葬礼的细节,宋庆龄表示她不希望不要大张旗鼓,一切从简就好。

李家炽听过之后陷入了两难,中央要求举行国葬,而她本人却希望简单操办,思前想后他决定综合一下双方意见,将原计划出席的五百人直接减少到二百。

1981年5月,宋庆龄的病情已经完全恶化,医生们不停地忙前忙后也难以转好,大家心里都明白,她可能已经时日不多,李家炽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只能不断地加快进度,在短时间内上交一份详细的方案。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为了能够达到双方的意愿,他的所有想法都必须综合考虑,而且中央也一直密切的关注着此事,只要有需要,立马派人前去帮忙。

李家炽在筹备的时候十分注重细节,甚至还特地拿出了一块白色手帕,上面绣着宋庆龄最喜欢的花,想着等到葬礼开始之时,便将这块手帕放入她的手中,伴随着她离去,李家炽的每一个想法都尽量实现。

1981年5月29日晚,为革命奔波一生的宋庆龄因病去世,全国人民陷入了无尽的悲痛,她身边的人员更是泣不成声。

中央在经过共同商讨之后决定,两天之后在北京为宋庆龄准备公祭活动以及追悼大会,6月3日人民大会堂现场十分庄严,领导人们的讲话也格外沉重,伴随着大家抽泣的声音,追悼大会顺利结束。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图 宋庆龄的追悼大会

宋庆龄的国葬

1981年6月4日,正值夏季的上海是那样炎热,火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烘烤着大地,迎面的微风好似热浪打在脸上,原本热闹非凡的街道现如今变得无比安静,因为就是在这一天举行宋庆龄先生的葬礼。

一大早,人们便开始筹备相关事宜,他们行色匆匆,脸上的表情十分严肃,很多领导人以及各界优秀人士都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送她最后一程,除此之外,万国公墓上还出现了不少仰慕她的普通百姓,其中不乏老人、小孩。

邓颖超等人不敢有片刻耽误,直接乘坐飞机到达了上海,一切按照之前的计划进行着,领导人们可以在国宾馆稍稍坐一会,等待葬礼的正式开始。

但是邓颖却很是不放心,甚至还亲自联系了李家炽,表示希望能够亲自去现场看看,确定一下是否还有不妥之处。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图 邓颖超

那个时候的上海早已人山人海,不仅仅车辆难以行动,就连人也挤着一下走不了,但是邓颖超依旧坚持要去现场,独自一人艰难的在人群中前行,过了很长一段是时间她才终于来到葬礼地点。

万国公墓周围摆满了花圈,各界人士站了一地,由于夏季的天气很是闷热,他们无一不满头发汗,甚至就连有的老人都险些晕倒,邓颖超看着这样的场面,内心感动万分,但是更多的是对他们的心疼。

正午的阳光最是毒辣,闷到人们喘不过气来,如果他们长时间的待在人多的地方,老人和小孩肯定是最先受不了的,甚至还有可能中暑甚至晕倒。

邓颖超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联系葬礼负责人李家炽,并且立即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今的天气实在是热,现场老人和小孩肯定不能在这里待太久,如果说葬礼的相关事宜已经完全没有问题,那么此时是否可以直接开始?”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图 老年时期的邓颖超

李家炽知道邓颖超的顾虑,紧接着回答道:“一切都已经准备完毕,现在开始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之前已经说好国葬于十点准时进行,这样临时变动实在是难以交代。”

“宋庆龄的葬礼现在开始,不论出了什么事情,都由我来负责”邓颖超斩钉截铁地说。

李家炽听到这句话之后,立马通知下去,将原计划十点开始的国葬,提前五分钟进行,所有人不得耽误。

在葬礼上,邓颖超看着宋庆龄的遗像哭成了泪人,很多往事瞬间涌上了心头,他们二人相识多年,在这期间一直联系未断,感情可谓是十分深厚,如今就这样离开,邓颖超内心非常煎熬。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图 上海宋庆龄的葬礼现场

尽管说宋庆龄的葬礼提前了五分钟开始,但是完全没有出什么差错,顺利地结束了,邓颖超回到北京之后,把自己的心情写在了日记中:“宋庆龄先生,今日颖超送你最后一程,想起先生过往种种,恍若昨日,倍感思念。”

中央当时一致决定为宋庆龄举行国葬,主要原因就是她一生都在为国。

宋庆龄的革命生涯

1893年,宋庆龄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大家庭,她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富商,所以说她从小就过着十分优越的生活,而且还接受着最好的教育,等到16岁之时,便直接前往美国一所女子学院深造。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宋庆龄十分担心国内局势,决定在学成之后直接回国,父亲知道她的想法以及抱负,在引荐之下认识了大自己27岁的孙中山。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图 年轻时期的宋庆龄

那个时候的孙中山正缺好一名贴身秘书,在接触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宋庆龄各方面条件都很适合,便直接询问她的意愿,宋庆龄自然是不会拒接,就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很多革命者的不满,当下就采取措施抵抗,孙中山就是其中之一,他直接发出了“二次革命”,鼓励大家参与其中,但是不幸的是却因此遭到了北洋军阀的追捕。

面对这样的情况,宋庆龄很是担心,但是自己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陪在孙中山身边,不仅仅整日帮忙处理手头的工作,而且还开始照顾他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宋庆龄简直就是突飞猛进,她学到了孙中山遇事的稳定,学到了他不断变通的能力,更学到了对待革命的那份坚定,在长时间的配合之下,他们逐渐产生了感情,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结为了夫妻。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1920年,在孙中山的推荐之下,宋庆龄见到了李大钊,他们相谈甚欢,而且有很多想法都不谋而合,在这之后,宋庆龄又不断接触到了一些共产党员以及各国代表,很多想法逐渐的浮现在她的脑海。

尽管说宋庆龄从小的生活条件较好,没有受过罪,但是也总能设身处地的感受百姓的苦,想要凭借自身的力量逐渐改变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她和丈夫孙中山一同联起手来逐渐调整国民党,加快了与共之间的合作。

1921年,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在这期间他不断组建军队,鼓动各界优秀人士以及老百姓们拧成一根绳,慢慢的大家对孙中山更加信任,宋庆龄看到这样的现状很是开心,之后更是忙得停不下来。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孙中山在与北洋军阀谈判期间,老毛病意外发作,尽管说已经第一时间采取了治疗,但是依旧无济于事,第二年的开春孙中山因病离世,当时的宋庆龄悲痛欲绝,难以走出自己的情绪。

但是宋庆龄知道当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去做,收拾好心情之后,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中,完成未完成的心愿。

1927年,蒋介石下令全面清洗,杀害了很多无辜革命青年,宋庆龄在上海亲眼看到这样的场面,十分悲痛,不仅仅直接抨击了他们的一切行为,而且还表示在这之后国民党的所有政策,自己都不会参加。

在长达多年的抗日战争里,宋庆龄不断地推动着两党之间的合作,为最后的成功作出了不少贡献,她特别希望大家的力量都能凝聚在一起,共同赶走外来侵略者,让百姓们尽早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在解放战争期间,宋庆龄依旧坚自己的岗位,一直留在大陆,她和邓颖超一起领导着妇女的解放运动,不断改变她们的封建思想,除此之外,宋庆龄还十分关心一些留守儿童的温饱问题,常常捐款捐物,她的爱心大家都看在眼里。

1981年在宋庆龄的葬礼上,邓颖超为何要改时间,提前五分钟举行?

图 中间宋庆龄 右邓颖超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一致决定邀请宋庆龄来参加开国大典,虽然说她的内心十分感动,但是却依旧选择了拒绝,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北京是她的伤心地,她不愿意再来到这里。

当年宋庆龄的丈夫孙中山就是在北京病逝的,那种伤心欲绝她一直没敢忘记,除此之外,在孙中山灵柩迁移的过程中,她强压着自己的情绪再次来到了北京,就算如今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内心依旧抗拒。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派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前去上海,他们二人共同参加革命多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没有人比她更合适了。

邓颖超到达上海之后,稍作休息便直接来到了宋庆龄家中,宋庆龄内心十分激动,直接就送上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他们两姐妹也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见面,宋庆龄拉着邓颖超的手赶忙坐下,哽咽着说道:“我终于又见到你了。”

邓颖超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说自己这次的来意,而是不停地关心着宋庆龄的生活近况,甚至谈论到了他们的往事,等到时机合适之时,才拿出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的两封手写信,并且正式的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在北平召开,中央人民政府也将正式建立。党中央、毛主席恳切盼望庆龄先生能北上共商建国大计。”

宋庆龄看着二位领导人的诚意,逐渐有所动摇,邓颖超不想逼着她现在就做决定,便直接开口说:“这件事情你可以多考虑一下,想好再给我答复。”

宋庆龄看着她点了点头:“那我再好好想想。”

一个月之后,宋庆龄亲自去找了邓颖超,并且告诉她自己已经做出了决定,接受他们的邀请去参加开国大典,邓颖超听过之后很是开心,二人激动相拥。

在这之后他们的感情更进一步,尽管说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常常聚在一起,但是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彼此,得知宋庆龄重病之后,邓颖超非常着急,时时刻刻都担心着她的病情,只要有空定会去医院探望。

宋庆龄离开之后,邓颖超声泪俱下,看着自己的革命好友倒下,她的情绪一直很不稳定,但是尽管如此,在葬礼上邓颖超还是依旧先考虑百姓,处处为民着想,他们二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同样也是伟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