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1970年12月7日,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致歉。而反观同样作为二战罪魁祸首的日本,不仅毫无悔改之心,日本的军政大员还从未停止过“隆重”地参拜具有军国侵略性质的靖国神社。

甚至,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还曾派出无数批别有用心者伪装成商人前往中国以利诱之手段购买记录着其累累罪行的“物证”。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2004年,河南鹤壁市的一个农村,来了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坐着豪车而来的他,在村口的稻田旁停了下来,用极具礼貌却显得无比生硬的普通话,向正在劳作的村中青年问道:

“您好,请问你们村是不是有一位叫侯永胜的老伯?”

青年略显诧异,侯老伯在十里八乡可谓是家喻户晓,因为他是个抗战老兵,并且家中还珍藏着一把从战场上缴获的日本军刀。而如他传奇事迹同样人尽皆知的,是侯老伯是一个孤寡老人,并无远亲。而眼前这个一看便是富贵之人的中年人,竟然如此客气,难道是侯老伯失散多年的亲人?

尽管心里有疑问,但青年并未询问具体原由,只是告诉他了侯老伯家的具体方位。青年不知道的是,这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不仅不是侯永胜老人的亲人,甚至可以说是侯老伯一生都无法释怀的“仇人”。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这位名叫侯永胜的老伯生于1926年,在那遍地狼烟的年代,侯永胜幼年的生活十分困苦。但虽然日子清贫了点,好在一家人整整齐齐,也算是在那乱世中有所寄托,然而在侯永胜12岁那年,连这最简单的愿景都被剥夺了去。

1938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中原大地烽火四起,作为沿海的山东更是首当其冲。犹如恶魔般的日寇由海上和陆地双面进攻山东,整个齐鲁大地很快便全部落入了日寇之手。侯永胜的老家鹤壁,更是遭受到了日寇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那一日,整个鹤壁都被鲜血染红,曾听闻日寇残忍的父母带着侯永胜先一步出了鹤壁四处逃亡。然而,在那本就艰难生存的逃亡之路上,又恰逢蒋介石炸毁了花园口侯河大堤。虽然此举成功打乱了日军的进攻计划,却也导致数十万的山东百姓流离失所、饿殍载道。

侯永胜的父母在逃亡的路上不幸双双去世,只余下了侯永胜一人孤苦伶仃地漂浮在世上。侥幸存活的侯永胜,为父母报仇、打日本鬼子成了他唯一的念想。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1941年,四处漂泊的侯永胜终于在15岁这年接触到了抗日游击队。他想都没想,便参加了这支活跃在敌后的八路军。虽然年纪小,但侯永胜训练却是最为刻苦,因为他知道只有强大了自身,才能够为死去的父母报仇,让那些年幼的孩子不像自己一样年纪轻轻就成了孤儿。

一次,侯永胜受命去破坏日军的电网,却不料正面撞见了一伙装备精良的日军小队。尽管侯永胜镇定自若,但为首的那名配着军刀的长官还是觉察出了侯永胜的异样。见日寇朝自己而来,侯永胜转身就散进了田野辗转到了周围的一个村子里。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见势,那名日本军官下令分别去寻找侯永胜。但他没想到的是,凭着对地势的熟悉,不见了踪影的侯永胜又折返绕到了他的身后。因为手下都被派去前往寻找,当侯永胜犹如鬼魅一般从其身后窜出时,他的身边已经空无一人。

在撂倒这名军官后,侯永胜死死地掐住他的脖子,以防他叫喊出声引回那些日军士兵。几个呼吸间,那名日本军官便气绝身亡。随后,侯永胜抄起他那精致的佩刀赶忙跑回了游击队。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当回到连队后,战友们观摩着侯永胜拿回来的佩刀时,发现其上竟有着“坂本吉太郎”的名字,而另一面还印着“天皇”二字。这个发现让众人欣喜若狂,颇有见识的老兵对侯永胜说道:“这可能是日本天皇赏赐的佩刀,你可是立了个大功啊。”

因为缴获了这把可能有着极大来历的军刀,侯永胜被记二等军功一次,那把佩刀也被游击队领导留在了他身边当作战利品。此后,侯永胜多年的军旅生涯一直都带着这把记录着他荣耀时刻的日本军刀。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侯永胜并未留在部队,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过安稳日子。而那把天皇御赐战刀,也被他珍藏在家中,经常在给同村人或是外乡人讲述抗战的艰难时展示。

久而久之,侯永胜有一把从战场上缴获的天皇御赐战刀一事越传越广,慕名而来一睹风采的人也比比皆是。甚至,还曾有富商出价20万元想要买下这把佩刀,但被老人婉拒。侯永胜老伯之所以留下这把佩刀,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让后人铭记着那充满血泪的14年抗战,让中国人记着日本的种种恶行。

直到2004年,那位富贵的中年人到来之后,侯永胜才想到这把战刀最好的归宿和其具有的重要意义,不是一直放在自己的手中。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那位富态的中年人根据青年所指的路,很快便找到了侯永胜老伯的家里。在见到已经年过古稀却仍旧精神焕发的侯永胜后,中年人不由得恭维老人身体强健、精神抖擞。被人夸赞,按理说都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但侯永胜老人却是有些皱眉。

因为,眼前的这个中年人,虽然礼貌异常,但是那略显蹩脚的普通话却让人有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况且,作为一生都无法遗忘日寇的自己,看着眼前之人有着一种难以说清的熟悉感。

当那中年人提出,想要一览那把战刀时,侯永胜没有拒绝,而是转身进屋将那把佩刀拿了出来。当他看到中年人在观摩那把刀,眼中不禁流露出的精光时,确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想。随后,侯永胜略有所思地问道:“你不是我们中国人吧?”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见侯永胜察觉到异样,那中年人倒也不再掩饰,而是开门见山地说道:“我的确不是中国人,我这次来是想要买下您这把刀,您开个价吧。”侯永胜听到这话,当即面色阴沉:“这把刀不卖,你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说罢,侯永胜收起战刀就要回屋。那日本人却不放弃,而是赶紧拦住侯永胜并让随从拿出了一个木箱:“您别急,我出3000万买您这把刀,这箱子里是定金。”这名日本人打开那木箱露出满满的钞票,胸有成竹地看着侯永胜,因为他早已打听好,彼时的侯永胜生活十分困苦,只能靠着政府的救济金过活。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却没想到,侯永胜连看都没有看那笔钱,只丢下一句冷冷的“这把刀我坚决不卖,你赶紧离开。”后便进了屋。在日本人离开后,在侯永胜院门外围观的街坊邻居跑进来,问他:“3000万哪,那得是多少钱,您干嘛这么倔呢?”

侯永胜却是眼神坚定道:

“我一个将死之人,无牵无挂的,要这钱有什么用。况且,这把刀记录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勋,而是千万个中国人舍生忘死护我家国的英勇,更是日本人所犯下的累累罪证,我岂能为了一己之私而让那些牺牲的国人寒心。”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在场众人听罢,纷纷为侯永胜而鼓掌叫好。但是那名日本人似乎不想放弃,一连多天,每日都要来侯永胜的家中不依不饶。而其之所以如此“锲而不舍”,目的也是十分地简单明了,就是为了销毁这些记录着日本曾经累累劣迹的物证。

随着日本人“求刀”之事越传越广,当地的电视台也闻讯赶来采访侯永胜老人。面对镜头,侯永胜不禁眼眶湿润:

“这把刀见证了日军在我们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残忍罪行,也是我们那一代人不畏死亡,前赴后继抗击侵略者的重要缩影,岂是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在采访结束后,侯永胜老人却突然叫住了记者:“我不识几个字,能不能劳烦您帮我写一份遗嘱?”记者闻之欣然应允:“老伯,您说,我给你写下来。”随后,侯永胜嘴唇微颤:

这把日本佩刀,在我身死后,无偿上交给国家,如此意义重大的战刀,在博物馆供国人观赏铭记其背后的特殊意义才是最好的归宿,也是让那些居心叵测之人最好的回应。

侯永胜老人的采访和那份遗嘱一同被电视台所公开,那“孜孜不倦”的日本人才最终打消了想要求取这把佩刀的念头。

抗战老兵拿走一把军刀,日本想花3千万赎回,今珍藏在博物馆

2014年,侯永胜老伯病逝,享年88岁。在其身后,那把由战场上缴获的日本军官佩刀,被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如今,那把佩刀仍旧陈列在博物馆内,提醒着世人“铭记历史,国耻勿忘。”

如今,山河仍在,国泰民安。但,这是无数个如侯永胜老伯一样,用鲜血所换来的。作为享着先辈 “余荫”的我们,怎能忘记,又怎敢忘记那深入骨髓的国仇家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