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1年,邓小平为什么决策: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81年8月11日,石河子第一招待所迎来了一批不同寻常的客人。只见他们身着清一色的中山服,举手投足之间给招待所的工作人员一种如沐春风之感,而领头的那位面色慈善的老人,正是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

1981年,邓小平为什么决策: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而之所以低调来到石河子,是为了一件牵动整个新疆甚至是全国的大事——考察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此项建议其实早在1978年便被农垦总局到新疆的考察小组向中央提出,但是因为当时国际社会风云变幻,中央一直被复杂的国际局势所缠,所以此项建议一直被搁置着。

幸好曾主持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王震将军一直在关注此事的进程,最终在1981年初到新疆重点考察之后,发现了种种弊端。回到北京后,王震将军正式向中央郑重建议: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但是,新疆作为中国最大的一省,并且位居祖国大西部,而且因为宗教信仰问题自古以来新疆局势就不稳,所以这关乎新疆一省的改革还是要慎重而行的。为此,邓小平特意决定,在暑期假期之时,由王震将军带头,他们一起去新疆实地考察一下,再做出最后的决议。

那么,作为刚刚全面拉开改革开放大幕的重要时间节点,邓小平为何要亲自前往远在西部的新疆亲自考察?又为何在回到北京后便下令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的历史由来

新疆被纳入到中原版图,最早是在汉朝时。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为了打压匈奴,派遣张骞两度出使西域。经过张骞前后20余年的努力,最终将汉朝与西域接轨。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从此,新疆正式成为了中国的领土。自汉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征伐不断,中央政权再无能力对新疆实行统治。

1981年,邓小平为什么决策: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直到盛唐建立,凭借着开明的文化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新疆地区才再一次被接管。但是因为新疆的民族文化和宗教差异,致使和中原一直有所矛盾,再加之外部势力的虎视眈眈,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新疆和中原都是一直在分分合合的状态。到了晚清,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蚕食,浩罕汗国阿古柏趁虚而入,新疆再一次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慈禧为了守住她那仅有的荣华,决定放弃新疆。幸得晚清中兴重臣左宗棠冒死直谏,最终才允得大清王朝这最后一片“净土”得以保全。左宗棠抬棺出征的那一日,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当得起时人与后人的一声“左公”。也正是因为有左宗棠为了民族大义而悍不畏死的勇气和决心,才有了后来新疆建设兵团的曲折故事。

全国解放,兵团初立

1949年9月,由彭德怀率领的第一野战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仅用了不到四个月便平定西北解放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随后,将大军由甘肃河西走廊挺进,屯兵于酒泉、玉门、安西、敦煌一线,只待中央军令一下,大军将长驱直入,解放新疆。

此时,国民党军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已经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了,被第一野战军重重包围下的新疆,根本没有一点胜算可言。但是,秉着和平解放的宗旨和“上兵伐谋”的军事理念,中央军委并未直接下令进攻新疆,而是派出了使者,准备和陶峙岳和谈。

1981年,邓小平为什么决策: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当陶峙岳收到和谈的电报时,一颗悬着的心立马放了下来。他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的,便接受了中共中央所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9月19日,陶峙岳向留守新疆的国民党军队庄严宣告:自即日起,将和广州国民政府断绝一切关系。新疆的路途远远和地形复杂,曾被认为是最不易攻下的地区之一,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政策下,竟然不费一兵一足便成功解放。

1949年9月26日,为了巩固国防、稳定边疆局势,中央军委下令第一野战军于10月10日开拔,进驻新疆。彭德怀得令后,指定麾下第一悍将王震率领所部的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二、五、六军执行此中央军委的命令。在经过空运、车运、和徒步行军三种方式齐进的情况下,第一兵团首批部队于11月6日到达迪化。其余军队也陆续在1950年3月底全部抵达所定地点。其中,环境最艰苦的步行军,长途行军了2000千米,穿过的荒漠戈壁不计其数。

随后,自1950年开始,经过三年的奔波,王震所率的第一兵团和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的陶峙岳部最终完全平息了国民党顽固分子的叛乱,新疆局势宣告稳定。但是,看着百废待兴的庞大土地,一件棘手的事情摆在了中央军委的面前。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地广人稀,经过多年的战争新疆境内军队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普通民众,这也导致了军队的粮食异常紧缺。而作为国家的西部边疆,毗邻着极不稳定的中东,驻守军队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从华北富庶之地运粮,路途又着实过于遥远。如此以来,十数万大军的安置问题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1981年,邓小平为什么决策: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于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新疆驻军进行了一次中国军队独一无二的制体改革。由王震将军率领的原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二、五、六军大部加之起义后被改编为第二十二兵团的陶峙岳所率领的原国民革命军全部,将实现就地转业,组成新疆军区生产部队。

但是,虽然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却很快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因为新的军区生产部是有多个部队的成员组成,并且还包括投诚而来的国民党部队,这使得在生产实践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摩擦,在加之生产部队没有统一的番号管理,虽然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但却仍旧矛盾重重。

1954年,为了解决这隐患颇深的问题,王震将军向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以“生产建设兵团”的新番号对生产部队命名,延续军队的体制管理,让将士们切实感受到国家并未放弃他们、剥夺他们的军人身份。收到王震的请示后,中央军委立即开会讨论了此项建议的可行性,并最终支持新疆成立建设兵团。

1954年10月7日,在王震将军的宣布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但是,本以为部队番号的问题解决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会蓬勃发展。却不曾想,这不过是万里长征走过了第一步,新的问题在此后又源源不断地产生,并最终发展到被取代。

1981年,邓小平为什么决策: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轨道偏离,生产建设兵团被裁撤

在确立和稳定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局势后,王震将军被中央军委调回了北京工作。鉴于王震将军在新疆建立生产建设兵团的成功经验,1958年国务院正式成立了农垦部,负责全国的屯垦戍边事业并由王震出任首任部长。1962年,王震在向国务院报告全国屯垦戍边成绩时,提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指出:

我们现在所积累起的国营农场的家当,已经相当规模了,目前就是存在着大家长如何将他它管好的问题。

如何发挥国营农场这个大家的作用,就要多搞生产建设,分成不同的领域,进行管理,农场的多少,人员的定数、定额和工资绩效规定,以及责任制,才能真正像办企业一样的办好兵团。

在王震的建议下,中央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做出“要切合联系实际情况,搞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种经营方式”的批示。可是,就在新一轮改革即将开始的时候,一场意外却突然降临了。

1963年,中苏关系恶化,赫鲁晓夫下令撤走了国内所有援助设备和苏联专家。并且,苏联还恶意在新疆边境屯兵,借此煽动新疆那些亲近苏联的民众逃往苏联。更加令人愤恨的是,这些在逃往苏联的过程中,竟然肆意践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构建的生态基地,致使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

1981年,邓小平为什么决策: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此后,因为要提防苏联的入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进行了大规模重组,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又回到了拱卫边疆的部队中。这样一来,新疆地区所产生的粮食又难以维持现状,每年都要靠中央救济才得以延续。据统计,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改组之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2个亿,这让当时的中国感到很大的压力。

最终,中央痛下决心,于1975年5月宣布裁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改为组建自治区农垦总局,用以恢复新疆的生产。但是,新接手的农垦总局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力挽狂澜”。

中央领导亲往考察,建设兵团终恢复

在自治区农垦总局接手后,农垦局领导准备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从而实现破而后立振兴新疆经济。却没想到事与愿违,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矛盾显化,而农垦局的制度又不像军队那般严明,致使在错误与分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7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裁撤仅3年的时间,在农垦总局治理下的新疆经济形势,就已经走到了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况。由于纪律的劣势,加之本身新疆地区存在的种族文化矛盾,致使新疆的生产力大幅下降,新疆国营农场亏损巨大。为了解决新疆问题,国家农垦总局派遣工作小组前往新疆调研。

1981年,邓小平为什么决策: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78年末,当调研小组回到北京后,向中央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但是由于当时中越局势紧张,这一提议被暂时搁置了。不过,身为新疆建设兵团创始人的王震将军,却一直都将此事挂在心上。

1981年,国际局势稳定后,王震第一时间便前往了新疆考察。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王震最终在当年6月向邓小平正式提出了要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邓小平当即回复应准,并让王震在夏季假期时,带着中央小组前往新疆做最后一次调研活动。

1981年8月11日,邓小平一行人在王震的带领下,如约到达了新疆。他们的第一站,就是驰名中外的“诗城”石河子,亦是曾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总部所在地。在邓小平一行人10天的调研中,他们先后考察了石河子、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一眼望去,见不到边际的棉花种植地,此时却是略显荒废;纺织工厂里,大批的工人都无精打采的,劳动模范代表在跟邓小平谈论起新疆近年生产的境况时也总是唉声叹气;更重要的是,那些卫戍边疆的将士们,在长期的食不饱腹的情况下,精气神也并不俱佳。

新疆,作为连接我国与中亚和欧洲沟通的门户,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而且,新疆的区域庞大,与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是向外展示中国军人与中国国力最直观的地域。更加重要的是,新疆广阔的土地是天然的自然资源,仅矿场就达到了140种之多。

1981年,邓小平为什么决策: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如此于各个方面都颇为重要的省份,与之匹配的却是落后的生产力,这让邓小平的心中极其不是滋味儿。1981年8月21日,邓小平一行人结束了此次的调研之旅。回到北京后,邓小平立即就“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召开了中央会议,并高票通过。

1981年底,经由中央批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恢复重建,为了展示中央此次扶持的决心,特意将名称由原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1981年得到的不仅是重建,更是一次重生。此后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极其强大的生产力,推动着新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巨轮突飞猛进。如今的新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打造下,俨然成为了绿色与现代化完美结合的代名词。

而这一切傲人的成绩,都离不开当机立断的中央领导英明的决策。王震将军由始至终的挂念,邓公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仍亲身求索、力挽狂澜的魄力,最终才让一个美丽富饶的新疆于今日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