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1年,一被捕特务说:谋害杨靖宇的叛徒,还在解放军中当官

在“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东北地区最大的抗日力量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北抗联。

在缺衣少食、弹药奇缺、孤立无援的种种艰难境况下,抗联战士们生活艰苦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而且在初期建立时,队伍还比较庞大, 但经过之后敌人的几次大型围剿后,只能被迫转入地下,开始小规模的游击战。

就像毛主席后来所说的一样:

“抗联战士的苦,是红军长征都无法比拟的,他们才是真正地在逆境中抗日。”

1951年,一被捕特务说:谋害杨靖宇的叛徒,还在解放军中当官

中原的组织遭受着蒋介石政府的围剿,东北的联军遭遇着日寇势力的讨伐,联系不到上级,获取不到补给,几乎将他们推入绝境。

这种折磨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军队伍中逐渐出现了不少难以支撑而投向日军的叛徒。

当时抗联的主要领导是周保中、赵尚志等人,还有最为著名的名将杨靖宇,他自从“九一八事变”后持续在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活动,一直到“七七事变”前后,多次对日军部队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在实力增强后,还经常主动出击,支援关内的友军。

屡战屡胜的杨将军早已成了日本人的心腹大患,他们甚至曾经以高达十万块大洋的悬赏要捉拿杨靖宇。

而就在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后,东北抗日形势也逐渐得到好转的时候,杨靖宇将军却不幸为国捐躯了。

在我们这一辈人小的时候,都曾听说过将军牺牲时的壮烈景象:杨靖宇不幸落入了敌寇的包围中,他一个人顾身和敌人周旋了整整五个昼夜,最后还是寡不敌众而牺牲。

在他死后,日军将领对他的顽强感到十分难以理解,所以派人剖开他的肚子,想看看他究竟如何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环境里支撑这么久的,但结果在他的胃里看到的都是一些树皮、棉絮,实在大为震撼,称其为英雄。

但这些描述真的都是事实吗?

也许其中一部分是的,但杨靖宇将军究竟如何陷入敌人的包围当中的呢?

1951年,一被捕特务说:谋害杨靖宇的叛徒,还在解放军中当官

事实上,将军死于被身边叛徒出卖,而叛徒当中的一人甚至亲手扣动了杀害他的扳机。

这四个叛徒分别叫程斌、张秀峰、赵廷喜、张奚若,他们当中只有罪行最大的程斌在解放后被处决了,其他几个人都因为年代太久远,所以法院不予立案而逃脱了惩罚,一直活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而影响最大的程斌其人,当时是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职务十分紧要,也是杨靖宇将军最信赖的左膀右臂,他为何会叛降?他的变节又是如何导致杨将军最终牺牲的呢?

1912年,程斌出生在东三省的吉林,先后读过书、当过学徒,因为有一些文化基础,所以当“九一八事变爆发”,热血沸腾的程斌刚听到中共组织地下抗日,就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

他一开始被分配到了磐石游击队,只是一名普通战士,直到后来1932年,中共组织委任杨靖宇担任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他来到磐石游击队检查情况,已经升任了队长的程斌被他很是看好。

而随着杨靖宇的到来,东北各地的抗日力量都逐渐取得了一些胜利,磐石游击队也被合并,成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程斌此时作为下辖连队的政委。

他在战斗中有一些自己独到的看法,个人文化水平也较高,表现一直都不错,再加上有杨靖宇的信任,所以职位升得很快,没几年就从连队政委变成了第一师师长。

1951年,一被捕特务说:谋害杨靖宇的叛徒,还在解放军中当官

不过这个时候的抗联状况正是最艰难的时期,背后的国家政府不能给予一丝一毫的支援,前方的敌人已经发现了这群经常搞破坏的人,所以时不时就发动大规模扫荡。

除此之外,他们还针对抗联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建立一个专门负责策反的机构,在一些汉奸的帮助下,通过威逼利诱和挟持家人等方式向抗联成员施压,以及采取所谓“集家并屯”,用消灭小村庄的方法压缩抗联的活动范围。

经过这一系列高压政策,许多人实在坚持不住,只能向日军投诚,而叛变后的一些人为了得到更丰厚的回报,便向日军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其中就有人说:“第一师是杨靖宇的嫡系部队,对于抗联非常重要,程斌那个人是可以争取的,不过要从他的家人下手。

日军对这些“忠言”倒是非常信任,没过多久就派人把找到了程斌的家人,将他的母亲和哥哥都抓了起来,借此想要逼迫他投降。

而此时的程斌以及麾下的部分战士,正由于日军的大肆围捕被困在深山中,失去了和大部队的联系,弹药、粮食都已经快要断绝。

在收到了日军刻意空投下的劝降传单,又得知了亲人被捕的消息后,摇摆不定下,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抵抗,于1938年7月率部115人向日军投降。

变节后的程斌日子过得很舒服,日本人直接给了他伪通化警务厅富森警察大队长的职务,并且要求他协助搜捕杨靖宇这个心腹大患。

这下就出现了最严峻的情况,程斌作为杨靖宇最亲近的部下,对他的很多作战方案、行动习惯以及抗联部队的重要机密都了如指掌。

1951年,一被捕特务说:谋害杨靖宇的叛徒,还在解放军中当官

据说他在战斗中光用耳朵就能听出是不是杨靖宇开的枪,这样的一个人成为了日军的走狗,对抗联来说是极大的威胁。

叛变后的程斌还积极为日本人出谋划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让日军部队在围剿抗联的过程中无比顺利,陆续毁掉了抗联许多隐蔽的补给点、医院和工厂。

以前,夜间的日军、伪军部队根本都不敢进入林海范围,生怕被抗联战士偷袭,所以杨靖宇等人总是像影子一样忽隐忽现,耍得敌人团团转,可是现在程斌当了伪军队长,日本人展开了每日每夜的扫荡,让抗联的处境岌岌可危。

敌人的嚣张态势让杨靖宇只能将部队分成小股,各自隐蔽,也因此他身边的战士一下少了很多,只剩下一两百人。

到了1940年年初的时候,杨靖宇正在吉林濛江附近活动,日军仍然在努力围捕他,而就在此时,抗联警卫旅一团参谋丁守龙被敌人抓捕后叛变了,他清楚地交代了抗联的情报和杨靖宇的所在地。

这份情报无疑是致命的,对于困境中的抗日战士们更是雪上加霜,因为日军以很快的速度聚集起了几万人的大部队,向情报中杨靖宇所在的山区进行了包围,他们这次势在必得,一定要剿灭这个难缠的敌人。

这次围剿的规模太大,加上事出突然,抗联方面根本没有防备,重重围困之间,根本无法逃出去,于是杨靖宇等人被堵在了山林中,而日军逐步缩紧包围圈的同时还让一些汉奸喊话劝降。

1951年,一被捕特务说:谋害杨靖宇的叛徒,还在解放军中当官

这种劝降还真达到了效果,毕竟已经到了绝境,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不是所有人都有崇高的觉悟,他们在日军许以高官厚禄的诱惑下纷纷投诚。

杨靖宇身边的警卫排排长名叫张秀峰,他原本是一个孤儿,被杨靖宇收留后一直抚养长大,对他的恩情如同再造父母,可是如今当敌人从四面八方围攻过来的时候,他竟然带着为数不多的几支枪和一些机密文件以及9000多元的东北抗联经费投靠了日军。

他唯一算得上良心发现的事情,就是当他拉着警卫排的其他几个人叛变时,并没有趁机去偷袭孤立无援的杨靖宇。

张秀峰的变节再一次导致日军得知了杨靖宇具体的宿营地点,情况一步一步走向了绝境,敌人派兵疯狂围追堵截,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了五六个战士,却仍在誓死不屈地抵抗着。

到了2月15日,杨靖宇和其他的战士们都已经跑散了,而日军逮住了其余的六名抗联战士,他们既然和杨将军坚持到现在,自然是决不可能投降的,在生死周旋当中,有两人受伤被捕,一人被杀。

不过日军当时误以为那个被杀的战士就是杨靖宇,还大肆宣扬邀功,直到程斌赶来以后才确认了身份。

日军指挥官发现自己搞错了,不由得大为恼火,所以下令进一步严加追捕杨靖宇。

1951年,一被捕特务说:谋害杨靖宇的叛徒,还在解放军中当官

2月22日的上午,苦苦躲在山中的杨靖宇好不容易等到了四位进山砍柴的村民,他恳求村民们能回去为他带一些食物和棉鞋过来,不过四人中其实有一个是日伪军的排长,名叫赵廷喜。

此人倒不是个大奸大恶之辈,他没有立即去举报,反而跟杨靖宇攀谈了几句,他看到对方浑身都是冻疮,便以劝慰的口气说:“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

实际上,如果杨靖宇愿意投诚日军,他们都已经准备好了伪满洲国军政部长的职位,但杨将军岂会叛国呢,他也没有怒斥赵廷喜,只是平静反问他:

“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这是何等慷慨激昂的话语,深深震撼了赵廷喜,作为一个汉奸,他完全无颜以对,于是默默地离开了,可是在路上他碰到了一个老牌伪军,他迫于家人的安全,只好交代了杨靖宇的行踪。

日军闻言大喜过望,马上派人追赶精疲力竭的杨靖宇,他孤身被困在林海雪原之中,敌人向他一步一步靠近,而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

当初跟随程斌叛变的人当中有一个机枪手名叫张奚若,他原本在大队里很有名气,最终却投敌叛国。

1951年,一被捕特务说:谋害杨靖宇的叛徒,还在解放军中当官

张奚若在跟随日军追击的过程中受了伤,此时正在濛江县城里养伤,而当时日本人把所有部队全派了出去,当找到杨靖宇时,周围已经没人可用了,于是把这些伤兵也都拉了出来。

当杨靖宇被重重包围、无路可退时,日军向他喊话让他投降,得到的却是一阵漫长的沉默,于是日本军官对张奚若下达了开枪的指令,他并没有多么犹豫便扣动了手里的扳机,随着子弹出膛,一代抗日名将杨靖宇就这么倒在了大树前的雪地里。

程斌再次前来确认了身份,而当日军得知杨靖宇终于死了,还安排程斌等投诚人员去日本免费旅游了一趟。

在此之后,这个叛徒还作出了很多天怒人怨的行径,比如积极帮助日军杀害老百姓、围剿八路军等。

而当后来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程斌又转投向了国民党,他甚至还杀害了一位前来谈判的八路军团政委。

但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国民党反动派大势已去,自知作恶多端的程斌便带着当官时捞的钱,带着家人跑到北平躲了起来。

结果还没等他来得及再逃,解放军就已经和平解放了北京城,避之不及的程斌看到满大街的共产党武装吓得不轻,但他作为一个老油条,马上想到了办法:凭借自己还算不错的文化水平,化名陈子平,假装成一个积极分子。

1951年,一被捕特务说:谋害杨靖宇的叛徒,还在解放军中当官

由于当时人员混乱,他竟然成功加入了解放军,不久之后还做上了华北军区后勤军械处的副科长。

不过到了1951年,“镇反”运动展开,那些心中有鬼的人自然按耐不住,就在一个暴雨天里,程斌在路上忽然遇见了一个老熟人——以前同在伪军工作,后来进入军统当了特务的刘其昌。

自那以后,两人对彼此身份心照不宣,但是天道有轮回,后来刘其昌在“镇反”运动中身份泄露被捕,为了保命他便将程斌供了出来。

经过审判,罪恶滔天的叛徒程斌被押解到他当初犯下罪行的热河地区,和刘其昌一并执行了枪决。

而当初的那个日伪军排长赵廷喜则于1946年落网后,被带到了杨靖宇将军的墓前击毙以告慰。

至于同样叛变的张秀峰和亲手杀死杨将军的张奚若则侥幸躲过了裁决,因为时代久远、证据模糊,法律不能定罪,但人民群众的谩骂声几乎将他们淹没。

1951年,一被捕特务说:谋害杨靖宇的叛徒,还在解放军中当官

1984年的吉林还有一位记者曾采访过张奚若:

他一脸避讳的表情,坚决不承认自己参加过什么抗联,更没有打死过“老杨”,这个刽子手能一直活下去,让许多的抗联老战士终生都耿耿于怀。

但这些叛徒的行为绝不会被遗忘,他们将永远作为罪人被后世记住,再漫长的岁月也不能冲刷。

而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那些为国家、民族英勇献身,立场坚定的烈士,将永远被人民怀念,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