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几个字,流传至今,成了口头禅

君一人成不了事,往往伴随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用好多人的流血来开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新朝代的建立。其中有些人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中坚力量,在好的结果下,往往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几个字,流传至今,成了口头禅

物极必反,此时君主必将怀疑你的不臣之心,毕竟他还想他的霸业在子孙万代手里流传千秋。国士无双的韩信的陨灭,与他功高盖主有着密切联系。

韩信是刘邦麾下一员大将,为刘邦的称帝霸业立下汗马功劳,在刘邦与项羽即将分出成王败寇的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刘邦为人奸邪,韩信虽为他屡次冲锋陷阵,冒生命之危险,可刘邦一点为他封侯拜相的意思都没有,韩信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在刘邦希望韩信速速去支援的时候,说你得封我为齐王,我才会出兵去支援你,且许我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韩信这么想也对,我为了你的伟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不得给我点甜头,等你成了帝王,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自此韩信可算光宗耀祖了,本来自小家寒,为了闯出一番事业,才走上了从军打仗之路,也算有脸面见父老乡亲了。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几个字,流传至今,成了口头禅

韩信的生活自此是舒坦了,可刘邦这个小人,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对韩信有了不满之心,我可是你老板,你敢胁迫我,是不是有了不臣之心呀?刘邦之所以可以成事,善于用人是他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可谓是武有韩信,文有萧何。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几个字,流传至今,成了口头禅

萧何是开国功臣,成为了丞相,并且受到了刘邦和吕后的信任,与韩信在某些层次上可不是同日可比。有次朝后,刘邦把萧何留下,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帮他除忧,杀了韩信,萧何为了头顶的乌纱帽,不顾往日的同事情谊。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几个字,流传至今,成了口头禅

当初韩信也不是一开始就被委以重用,有了萧何的引荐才得以有了现在的一切,真真是此一时彼一时。欺骗韩信入宫,说是为了庆祝刘邦战胜而归,韩信一介武将斗不过文臣的弯弯绕绕,就随同进宫了。

见状,韩信说我曾被汉王许下三不杀,你可杀不了我,吕后冷笑,命人罩住韩信的头,将其吊起,命宫女用削尖的竹竿去戳他,不一会韩信倒在了一片血泊中,韩信一代枭雄就这样凄惨死去。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几个字,流传至今,成了口头禅

这个时候刘邦正在出征,等他回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韩信被杀的消息了,心中怜悯的同时又充满了欢喜。最终询问韩信在死之前留下了什么话。结果他提到了蒯通,大体意思是没有使用他的计谋,结果被女子给害死了。他的这句遗言竟然把刘邦吓得不轻,他赶紧下令抓了蒯通。

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其实他原名叫蒯彻,是范阳人,擅长谋略,从小就读了许多史书。秦始皇在位期间,他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在天下大乱之后,他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在平定燕国和赵国的时候,他帮了不少忙。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几个字,流传至今,成了口头禅

萧何可能也预料到了自己以后可能的下场,加上惜才之心,大喊道:“为了天下百姓,我才杀害韩信!”从此,“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流传至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俗语讲述了韩信与萧何的“爱恨情仇”,韩信由萧何举荐成功,也由萧何设法处死,刘邦如同现在的老板,老板让你做事,在道德原则和法律准则允许下,你不得不而且不敢不做,毕竟这关系到你的“饭碗”,而我们也不可如韩信般急功近利,过于张扬,进而连累家人。

然而刘邦作为老板,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人口中,实质上就是个泼皮无赖,无武皇之才,无项王之勇,无仁宗之德,空是个饱暖思淫欲的军囊饭袋,却最终打下天下,赢得胜利,靠的是审时度势,借势依势。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几个字,流传至今,成了口头禅

结语:与马家女打赌,以生命为赌注,在罪犯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差点掉脑袋时,绝地反起,自立为王,最重要的是会用人,总之,做人须知分寸,做事须知度,做事要有气魄,毕竟有时候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好输的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