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劳模精神传承影响一代又一代!广东省百名劳模图片展开展

作者:南方工报

“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广东省百名劳模图片展开展以来,每天逾三百人走进展厅,从105位劳动模范的故事和贡献中得到不少感悟:“看到劳模故事,深受鼓舞,新的一年,希望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不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劳模精神永放光芒”……这百余名劳动模范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一路走来,在各自岗位上贡献着光与热。让我们一起重温他们的事迹,感受他们的付出和贡献,看看他们是如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职工群众。

王长英、谷源松、罗木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 从“战斗英雄”中涌现的劳动模范

广东省百名劳模图片展第一部分“尊基立业”开篇展出的是三位从战斗英雄中“评”出的劳模,给人留下独特印象。

1949年底,解放海南岛在即,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128师383团1营为渡海先锋营,正在东海岛上紧张地进行着渡海作战训练。此时,王长英已年近半百,因长年捕鱼,颇熟悉附近的水路,且精于掌舵驶船,被延请协助渡海先锋营作训练及引航。

1950年1月,王长英直接“献船参军”,又动员了周边村落的老百姓带船参战。他分属渡海先锋营三连,与40多名觉悟高、身体壮、水性好的战士组成水手队。仅4天时间,王长英就教会了15名水手学会掌舵、拉帆、看水文等技术。

1950年3月10日13时,风力增大到五级以上,渡海先锋营起航,全营1000余名战士分乘21艘战船。王长英被任命为船工分队长,率领121名船工协助引航,目标直指海南岛赤水港。当晚10时,风浪夹杂暴雨冲散了船队队形,全身湿透的王长英稳稳地把着舵,乘风破浪。次日凌晨,冒着炮火,渡海先锋营冲上海滩,打退敌军。成功登陆后,王长英又奉命返回湛江,动员150艘船和300多名船工,护送1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再次登陆海南岛。

王长英因此被记大功2次,战后被授予“渡海特等功臣”光荣称号。1950年9月下旬,王长英赴京出席首届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跟王长英一样,谷源松也是与“海”结缘,曾在洋船上干过勤务,后在大连永源公司、烟台惠通公司和招商局等多艘海轮实习,考取了三张证书,逐级晋升为驾驶员、代理船长、海轮船长。

1950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却依然对内地进行海上封锁,其军舰时常在香港沿海来回巡逻。时任民302轮船长的谷源松接受香港地下党组织的任务,担任护产纠察大队长,积极反击国民党特务的一系列破坏活动。

1950年7月16日晚,他奉命率船冲破封锁,载着民航飞机零件及物资,于次日下午抵达广州,成为首位把起义海轮驶回祖国的船长,民302轮也因此被交通部授予“起义先锋船”光荣称号。

稍事休整后,谷源松返港粉碎了国民党特务散布的“民302轮已被炸沉”的谣言,并抓住时机向香港同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祖国的美好前景,再把一批物资拉回广州,打通了祖国南大门的航道。

1954年7月8日,谷源松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和他所在的南海163轮是华南海上运输的一面红旗。1955年1月19日上午,停泊在汕头港卸货的南海163轮遭遇敌机轰炸,危急关头,谷源松带领全体船员奋起抵抗,创下了商船用少数轻武器打中一架敌机的战绩。

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的劳动模范,还有供应军需、技改提效的罗木命。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罗木命所在的汕头机械修配厂,加足马力赶制着战争急需的喷雾器。1952年8月24日,生产过程中,因电石爆炸,罗木命双眼近乎失明。

罗木命并不认命。他坚持返岗,利用工闲时间在车间反复摸索,以熟悉车间各个角落和通道,从而克服工作时走动的困难。可困难远不止这一点。失明初期,罗木命劳动效率低、产品不合格,但他没有放弃。在全国劳动模范张明山、王崇伦技术革新经验的启发下,他开始钻研改进生产工具,经反复试验,改进钻床刮水碗的办法获得成功,效率比一般工人手操高3倍。

到1954年底,罗木命先后成功革新的有锯铜管机、皮管机及桶身喷漆工具、橡胶管接头操作法、钻接头去屑等10多种工具和操作方法。1955年,汕头机械修配厂成立罗木命小组。

在技术革新中,罗木命比正常人付出更多。设计图纸时,眼睛看不清,就找来一块黑板,用粉笔画出粗大的线条,有时接连画上近百次,才勉强画成一张草图。加工零件时,只能用手摸着干,常常被刺伤、砸伤。

罗木命小组共改进和创造了375件生产工具和设备,开展技术革新800余项,多次被各级政府评为先进小组。1955年,罗木命被评为“广东省特等劳动模范”,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并赴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

罗木命被誉为“保尔式劳动模范”。他的事迹曾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故事片《慧眼丹心》,北京出版社也出版发行过《罗木命》一书。

何享健、李东生、董明珠

改革岁月,劳动模范是时代的“弄潮儿”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何享健、李东生、董明珠,这些赫赫有名的企业家,这些从改革开放大潮中“雄起”的“弄潮儿”,也是劳动模范。他们的名字与中国制造品牌美的、TCL、格力牢牢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初发起于农村地区,企业家也是以“农村能人”的形象出现的,他们所创办的企业被统称为“乡镇企业”,其中就有何享健所创办的“美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港澳同胞返乡探亲流行带家电,外商投资的多数合资企业也选择了家电行业。身处侨乡顺德的何享健迅速嗅到了商机,将原先集资创办的北滘公社塑料生产组转为顺德县北滘公社电器厂,并推出第一台40厘米的明珠牌台扇。此前,跟许多乡镇企业一样,何享健的企业几乎是“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

1981年,何享健正式注册使用“美的”商标,生产业务也从台扇、转页扇慢慢延伸到空调。此时的美的有员工251人,年产风扇13167台,总产值328.4万元。到1988年,美的实现产值1.24亿元。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广东省大力推行股份制改革试验。何享健认为这是一个契机,推动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美的成为中国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乡镇企业,同时也是第一家由乡镇企业发展而成的上市公司。

1996年,美的遭遇危机,销售排名滑落至全国第七位。为此,何享健启动“事业部改制”,将集团分拆为数个拥有极大经营自主权的事业部。此后数年,美的业绩涨了四倍,销售收入完成从30亿元到100亿元的跨越。

2000年,何享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与之同榜的还有TCL的李东生,两人于2018年共同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李东生被誉为“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他主导TCL开展重大跨国并购,开创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先河,带领企业在全球设立28个研发机构,产品销往160个国家和地区。此外,他带领团队建成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高世代面板线,实现了我国视像行业显示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成为继日、韩之后掌握自主研制高端显示技术的国家。

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明珠也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崭露头角的“巾帼英雄”。

劳模图片展中,对董明珠的介绍是“中国制造的坚定推动者”。2013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概念正式面世,意味着制造业的一场进化革命启动。此时的国内,电商繁荣有余,实业支撑不足,制造业自信全无,正需有人挺身而出,这人便是董明珠。

董明珠1990年加入格力,时年已经36岁,从业务销售员打拼起,她将一个年产不足2万台空调的小厂发展成营业收入超过千亿的行业领军集团,创造了一个“中国制造”的传奇。2012年,她主导的“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14年,联合国开发技术署授予其“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宣传大使”荣誉,以表彰其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贡献。

2015年,董明珠担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时提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此后,在多种场合持续为中国制造鼓与呼。同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关山月、红线女、冼东妹、何镜堂、钟南山

复兴路上,行业精英传承劳模精神建功新时代

劳模,劳动者的模范,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部分公众在劳模图片展中看到,岭南派画家关山月、一代粤剧艺术家红线女也曾身披“劳动模范”的红绶带时,都感到好“新鲜”。

关山月与红线女,都是1960年全国劳动模范,影响久远。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刻苦自学绘画,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赏识,招其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

1959年,关山月和傅抱石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合作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由毛泽东亲自题词,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为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其开创的红派艺术是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被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誉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

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骄》、《王昭君》,改编《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实践上,根据自己的天赋、嗓音条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红腔”。

20世纪80年代,面对粤剧舞台演出的不景气,为振兴粤剧,她重排旧剧,编演新戏。1988年国庆前夕,红线女率粤剧团到北京举行“红线女专场”。1994年,红线女又在北京主演《白燕迎春》,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外科医生沈洁的艺术形象。

2009年,红线女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还被评选为“2009年时代领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

广东职工还敬仰着一位体坛“牛人”——“妈妈级”柔道女将冼东妹。她也是这次图片展中的劳模之一。

时光回溯到2008年。这一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这一年,北京奥运会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心,中国以51枚金牌占据金牌榜榜首,其中一块金牌获得者就是广东本土女子冼东妹。

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29岁的冼东妹就夺下了52公斤级柔道金牌。因她一路轻松杀入决赛,几无敌手,赛事本身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决赛时,肇庆四会老家的亲友守在电视机前准备为她加油打气,可整个过程只持续了短短的66秒。

2005年,冼东妹退役结婚,也是在这一年,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7年,女儿仅3个月大时,冼东妹受邀再战北京奥运会。此时的她已是“32岁高龄”,如无意外,确是“人生的最后一战”。眼含不舍把女儿托付给丈夫后,冼东妹投入了长时间封闭的训练中,闯过了一系列选拔赛,拿到了参加奥运会的门票。

北京奥运会上,冼东妹的决赛对手是年轻力壮的朝鲜悍将安琴爱。体力不复当年的冼东妹很快气喘吁吁,不敢硬碰,她以守代攻,全盘控制节奏,在时间剩余不到2分钟的时候,利用对方急于取胜的心态,抓住一个漏洞,给予终极一击,拿下10点加分,艰难获胜。冼东妹也因此成为我国奥运史上首位“妈妈级”冠军,并入选“改革开放30周年感动广东人物”。

进入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一并成为社会热词,为建功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价值引领。早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时年66岁的钟南山,身份是广东省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被称为“抗击非典第一人”。2020年年初,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时年83岁高龄的钟南山再次挂帅征战,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带头研讨疫情形势和如何抗击疫情,集结全国医学力量,研究病毒、研发检测试剂、研判疫情发展变化、研学科学防控、研讨救治方法等一系列举措,让抗击疫情的战役变得紧张有序,给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打了一剂强心针,也给全国人民打了一剂镇静剂。钟南山先后于1995年、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20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