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北王张作霖主政东北时,为什么没有将日本人全部赶出去?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近代史上的东北,从来就不是一个我们能够说得算的地方,即使是东北王张作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日本的代理人。

从清军入关时开始,作为龙兴之地的东北地位就很超然,清朝统治者认为东北是龙脉,过度开发会破坏大清的国运,到康熙时期,直接弄了一个柳条沟,禁止关内的人到东北去开发,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保护了东北的生态,却也因为人口稀少,导致对东北的控制力下降。

被后崛起的日俄等列强所觊觎,沙俄在康熙时期就曾入侵过东北,尽管清朝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但还是通过各种条约使得东北大片国土落入沙俄之手。

东北王张作霖主政东北时,为什么没有将日本人全部赶出去?

鸦片战争后,曾经强大的清王朝被西方国家挫败,本身清朝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倒是旁边的日本意识到必须强大起来才能够自保,随即进行明治维新,逐渐强大起来。

强大起来后的日本,也将未来的发展方向投向了欧亚大陆,为此在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并且借机侵占了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

在日本已经事实占领辽东半岛的情况下,清政府在1895年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同意将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诸多土地割让给日本。

我们前面已经说到,俄国一直在对东北进行蚕食,他担心日本在夺得辽东半岛后,损害他的利益,于是联合德国和法国干涉日本还辽。

当时沙俄外长表示:“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我们的计划是,如果日本不接受此项友谊的忠告,俄国正考虑三国对日本在海上采取共同军事行动,切断日军在中国大陆与本国间的一切交通。”

东北王张作霖主政东北时,为什么没有将日本人全部赶出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俄、德、法三国协商,最终清政府以三千万两赔款赎回辽东半岛。

然而借此机会,各国争相迫使清政府划出租借地给他们,沙俄就以三国干涉还辽为由要求将旅顺和大连两港口作为租借地。

西方列强已经将势力触伸到东北,其中,最有利益争议的就是日俄两国。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沙俄采取了两个方案,一方面是与联军行动,从天津登陆;另一方面直接从开入东北。

当时如果不是李鸿章死得早,按照李鸿章的想法,东北差点就割让给沙俄了,这让崛起后跃跃欲试的日本非常不爽,因此,在1904年与沙俄为争夺在东北的权益爆发了日俄战争。

东北王张作霖主政东北时,为什么没有将日本人全部赶出去?

1904年2月,日本在与沙俄断交的同时,开展对沙俄的军事行动,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战斗,双方损失惨重,由于沙俄国内爆发起义,不得不终止战争,沙俄将旅顺与大连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日本在关东州租借地设立关东都督府,日本取得了在辽东半岛的权益,并且在1907年与沙俄签订条约,将东北划分为南满和北满,南满为日本势力范围。

从此,开启日本在中国东北驻军的先例,也是日本对东北进行渗透的开始。

1905年,日本取得从长春到沈阳间的南满铁路两侧的治外法权,为了管理这些占领区,日本开始设立关东军及满铁守备队。

东北王张作霖,虽然一直被视为很有骨气的军阀,比如有很多关于张作霖仇日的言论,有一个故事讲张作霖前去日本人的宴会,有一位日本人想请张作霖题个字,其实是想让张作霖当众出丑,张作霖抓过笔,也没含糊,直接写了个“虎”字,最后在落款时,却写成了“张作霖手黑”,日本人嘲笑张作霖,把“墨”写成了“黑”,结果张作霖说,“妈那个巴子的!我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

东北王张作霖主政东北时,为什么没有将日本人全部赶出去?

关于张作霖对付日本人的故事有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一条是公开发表出来的,大多都是民间故事中出现的,然而关于张作霖媚日的一些言论,都是在报刊等资料中出现的。

实际上他也是在日本人的扶持下逐渐发展壮大的,在甲午战争时期,张作霖参加了清朝的军队与日军作战,后来逃回老家,干上了保险队,最后受清廷招安,在后来的东北剿匪中,表现良好,逐渐出人头地。

正是因为和日本人交过手,张作霖才知道日本人的厉害,辛亥革命后,东北地区也出现一定的权力真空,张作霖多方奔走,曾多次拜访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并且表示:“本人认为与其将东三省委于南方人之手,勿宁让予外人更为了当。当此时刻,日本国如对本人有何指令,本人自必奋力效命”。

此后,日本人不断考察张作霖,最终才把宝压在张作霖的身上,使得张作霖一跃而成为东北王,当然,张作霖在国家核心权益上始终没有让步,这也让日本少壮派军人无法忍受,最后痛下杀手。

可以说,近代史上的东北,环境相当复杂,在日本几十年渗透的情况下,即使是东北王张作霖也无法完全控制局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