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跃鲤
直到布庄老板送来儿媳的一个月薪水,
她才知道那小畜生把娇娇逐出了家门 !
一时明白一时糊涂的痴呆已经多年了,
难怪好久都不见娇娇给她挑长江水喝!
赶忙跟着布庄老板找到儿媳,问起原委,
娇娇哇的一下就扑到她怀里失声痛哭......
就是一个月前的那次大风,她回来迟了,
一路看见好几颗大树连根拔起、拦腰折断!
看到老母举起拐杖,姜诗嬉皮笑脸地跪下,
他其实知道错怪媳妇,怕邻里笑话才僵着,
娇娇真想他挨上一拐,心一软又拦住了婆婆。
哗啦啦一阵响亮,屋旁的池塘冒起了喷泉,
一群鲤鱼随着喷泉上下翻腾,邻里循声而至,
真是奇迹啊,若不是亲眼看见,谁敢相信?
老刁于2016.7.7

故事:东汉姜诗之妻每日取婆婆爱喝的长江水,还常做婆婆爱吃的鱼。一次她回来晚了, 姜诗怀疑她不孝顺而将她逐出家门。后误会澄清, 姜诗将妻子请了回来, 此时院中突然冒出了与长江水味道一样的泉水, 以后每天还跳出两条鲤鱼。
历史: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涌情夫妇事于母,泉替江水澄妻苦。跃鲤泉从舍侧出,鲤跃姜门慈孝屋。
闻雷泣墓
无数条紫色长龙在夜空中炫丽地燃烧,
一律指东的柏枝随着狂风暴雨婆娑摇曳,
六旬的王裒跪在母亲墓前,喃喃叨念:
裒儿在此,裒儿在此,母亲不必惊慌!
泪水、雨水潺潺而下,霹雳在头顶炸响!
他至今不理解父亲怎么就成了一介武夫?
那一帮称兄道弟的洛阳豪门恶少真真可恶,
象祖父一样老老实实地做个文人挺好嘛。
噩耗传来,他更加坚信洛阳不是人呆的地方,
回到故里,祖父的好友华严寺住持居然健在,
拨给他两间厢房开课授徒,五亩庙地糊口。
墓地周围的柏树蔚然成林,儿孙搬到新居,
他依然在草庐中陪伴父母,钦差都懒得理睬,
七征五辟毅然不就,十二道诏书刚好引火.....
老刁于2016.7.9
故事:战国时魏国王哀的母亲生前惧怕雷声,他常在打雷时陪伴母亲。母亲去世后王哀特意把她安葬在幽静的山林中, 打雷时还跑到坟前跪拜, 低声说道:“母亲请不要怕, 儿来陪您了。"
历史: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闻震阿香生惧母,雷动山林亲已卒。泣子雨日绕坟护,墓寄情思隐私塾。
作者简介
黄胜源,土家族,湘西人,生于六十年代。笔名网名,老刁、阿刁、湘西刁民、大河刁子等。以诗歌见长,作品多见于网络,诗作曾代表中国参加鹿特丹世界诗歌节。
作品原创:黄胜源
文章审核:谷遇春
图片摄影:网图(侵删)
美术设计:罗元彬、张冬梅
法律顾问:杨廷鑫、李汉云
原创申明:品湘西发文,版权归属作者和品湘西原创平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