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农报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杀了,小偷就会来自首!

在民间包拯“包青天”已经和关二爷一样成为了神明一样的角色,尤其是经过了《三侠五义》还有《包公案》等等艺术形象的渲染,更是将包拯的形象提升到了正义的“守护神”这样的层次。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句话一样:“开封有个包青天 ,铁面无私辨忠奸。”可以说包拯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

老农报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杀了,小偷就会来自首!

包拯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并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之后被授予了大理评事,开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事已高,所以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并改任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

由于父母想要他陪在自己的身边,所以包拯便又辞去了所有的官职,陪在父母的身边赡养父母。包拯在家里事事都听从父母的安排,就像是奴仆一样,但只要父母高兴,包拯什么事情都愿意做。

老农报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杀了,小偷就会来自首!

就这样包拯一直赡养父母到去世,包拯再到坟墓旁建造起了一座草卢,一直到守孝期满了,包拯还是依依不舍,不远离开父母。但是同乡们都劝导包拯,让他出去做官。所以包拯于景祐四年(1037年)开始回京赴任。

包拯回京后,被授予了天长(今属安徽)知县的官职。长期以来包拯都是在基层担任父母官,所以包拯对于民生的疾苦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在担任县令的期间,便断过很多的案子,其中不乏一些很令人费解的案子,但是包拯却能够很快的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比如说有一次包拯便遇到了一次难得一见的悬案,一位村民家的“牛舌头”丢了,相信很多人听说过丢牛的,但是还没有听过丢牛舌头的。那么小偷为什么要偷牛舌头呢?

老农报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杀了,小偷就会来自首!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古代牛在农名家庭中的地位,首先在西周时期,牛是禁止被宰杀的动物。《汉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不得屠杀少齿”,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让宰杀小牛。至于为何牛如此的被宝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古代人口稀少的原因。

因为人口的稀少导致劳动力严重的不足,而牛又是最主要的劳动工具,所以自然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能够随便的浪费。而到了宋朝,也就是包拯所处的年代。因为生产力的需要,所以牛自然是更加的重要,不可随意的宰杀,否则相当于是违法的。

老农报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杀了,小偷就会来自首!

在《宋史》中便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者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这个故事是说包拯在天长县当县令的时候遇到了一次怪案,当时正是秋收的季节,各家各户都在田地里忙着收割粮食,包拯看着县里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十分的欣慰的,但是突然却又一个人前来报案,说自己家耕牛的舌头被偷了,希望包拯能为自己的做主把犯案的小偷给找回来。

包拯仔细的询问后才得知这头牛并没有完全的死亡,但是却已经快要到生命垂危的地步了。因为牛一旦被割了舌头就再也没有办法进食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头牛死掉,而对于很多农户来说一头牛就是家里所有的财产,牛死了一家人连维持生计都困难。

老农报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杀了,小偷就会来自首!

包拯仔细的思虑,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的简单。这牛的舌头一定是对方仇家给杀的,但是要如何将幕后的仇家给引出来呢?包拯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农名回去把牛的舌头割了,到时候仇家自然会前来自首。

没有想到第二天还真的来了一个人前来报案,说昨天那个农名偷偷的把牛给杀了,这是违法的,要让包拯将昨天那个农名给抓起来,这个贼眉鼠眼的报案人永远想不到是包拯让那个农名去杀牛的。只见包拯报案人所言后勃然大怒说道:把他给我抓起来。

老农报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杀了,小偷就会来自首!

这名报案人十分的不解,问起缘由。包拯说道:你是如何知道,牛主偷偷的把牛杀掉的?牛的舌头都被偷了根本就不会叫,所以一定整天关注着他的家。报案人一听到这里知道事情暴露了,于是更加的慌慌张张。而包拯一看对方这幅样子,更加的确定牛是这个小偷给杀了。后来这名报案人也承认了,牛就是他杀的,因为和牛主人有仇所以做了这样的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