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1940年春,为了加强对山东敌后抗战的领导,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曾先后致电党中央,建议派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和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朱瑞,前往山东,“形成中心领导”,“徐、朱以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名义统一指挥张(经武)黎(玉)、陈罗、萧华及(彭)雪枫部队。”
其中的“陈罗”,即是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

5月4日,中共北方局发出通知:“组织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所有黄河以北山东境内及萧华区各正规部队及各游击部队,以徐向前为司令员,以朱瑞为政治委员。”——以徐、朱为山东部队最高领导。
但是,徐向前和朱瑞来到山东后,八路军第一纵队却并没有实现对115师的领导。
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组织领导的优化问题。
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先后组建过六个纵队,其中第四纵队就有两个,一个1938年在(北)平西建立的第四纵队,另一个是1940年在河南永城建立第四纵队。在这些六个纵队中,唯有八路军第一纵队担负起了八路军主力师的任务。
而在八路军中,本来就有三个师,均受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第一纵队建立后,就产生了好几个问题:
一、115师作为主力师,在总部之间又增加了一级领导,而北方局下达的通知中,115师又属延安和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造成多个指挥系统。
二、八路军设立三个师,是当初与国民党谈判取得的成果,获得国民政府确认的正规主力。令115师隶属于八路军第一纵队(师级),则是自己轻易将115师降格。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所以,最终八路军第一纵队没有实现对115师的直接领导。
也即山东八路军的统一指挥问题,实际上并未解决。
针对这种尴尬的情况,1943年党中央决定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一元化领导,山东纵队(即原第一纵队)与115师合并,并且由罗荣桓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政委兼代师长。
由此,罗荣桓成为中共山东抗战的最高领导人。这样,山东敌后抗战一直停留的领导问题,终于迎刃而解。随后,山东抗战便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大好局面,完全由八路军“一统天下”了。
从山东部队的统一领导问题的解决过程来看,即使是在战争年代,中共也十分重视领导体制,十分讲究其科学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共领导的军队才能够做到令行政通、效率很高,令其他军队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