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一个小红军,小红军回来报恩时已是少将

1983年的一个下午,四川秀山县像往常一样平静。农民李木福正要出门干农活,看见县委书记带着一帮人朝自家房子走来。县委书记这一行是要将来自北京的一封信送到他手上,这是一封来自少将段苏权的感谢信,感谢李木福曾经的救命之恩!书记也很好奇,这个农民是怎么把被誉为‘当代马媛’的段苏权,从阎王手里抢回来的?

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一个小红军,小红军回来报恩时已是少将

负伤落单

1933年10月,为掩护红军主力东进,年仅18岁的政委段苏权带领只有800余人和400多杆枪的黔东独立师,伪装成主力军向西开进,与围剿黔东根据地的数万敌军,在秀山县进行了一场鏖战。

在此阶段,他们遭到了敌人近乎疯狂的进攻。经过前后大大小小20多次的战斗,黔东独立师以不到一千人的部队,硬是拖住了敌军一万多人,成功掩护了贺龙、王震二人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向湘西进军。在敌人得知对贺龙等人的围剿行动失败后,将怒火全撒在了独立师团的身上,迅速集结兵力对其进行围追堵截。

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一个小红军,小红军回来报恩时已是少将

后来,段苏权和师长王光泽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带领部队战士进行突围。此后,段、苏主力600多人进入梵净山中,于11月25日由贵州松桃县进入四川秀山县,开抵梅江场古镇。在与敌人展开巷战时,段苏权带着通讯班几名战士压在队伍前面,当冲到梅江场中心街时,突然,前面隐藏的敌人伺机向他开枪射击,一颗子弹直接打穿了他的右脚裸骨。他全身失去平衡,倒在街上,动弹不得。子弹还在飞来,几个警卫把受伤的段苏权背了下去。

战斗结束后,队伍里的战士,轮流抬着他继续行军。在千沟万壑间,行走本身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些连基本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战士,虽然有心抬着段苏权前进,可大家根本没有足够的力气,往往走不了多久便会累得气喘吁吁。

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一个小红军,小红军回来报恩时已是少将

于是以大局为重的师长王光泽,噙着泪说出了让段苏权留在当地养伤的话。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当时国民党掌控大局,普通的老百姓,哪怕是明知道红军纪律好,是在为穷苦平民冒死抗争,也很少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治红军战士。

已经身受重伤的段苏权,看战士们如此艰难,心里也不是滋味。最终,他跟其他领导商量了一下,知道了自己脱离队伍是九死一生,可他为了全团人的生命安危,还是自愿脱队,留在了秀山县养伤。

在师长安排下,两名警卫员把段苏权送到了农民李富贵家里,李富贵除了种地之外,还经常做做裁缝的活,家庭条件不算很好。

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一个小红军,小红军回来报恩时已是少将

李木富也有自己的顾虑,毕竟国民党民团经常来村里转悠,若是被发现自己全家性命难保。于是,给段苏权的伤口进行了简单包扎后,李木富把他拉到了山上一个半月形的山洞中藏了起来。尽管整个过程李木富已经很是谨慎了,但还是被民团发现了。

死里逃生

民团找到李木富,对其威胁。他被逼无奈,领着民团的人,找到了藏在山洞里的段苏权。于是暴虐的民团成员,像红了眼一般扑了上去,抢走了段苏权身上仅有的三块大洋,连他身上的衣服都被洗劫一空。民团头头杀人成性,满脸狰狞地举起钢刀要杀了段苏权。此时李木富心里也发怵,他急中生智冲头头喊道:“莫造孽咯”,头头转头瞪了李木富一眼,但好在李木富之前给团丁做过衣服,有情面在,不好把李木富怎么样,李木富连忙接着说:“他的脚杆子已经断了,杀了也没啥用。你们拿了他的东西就是了,得了东西,救人一命,也给自己积点阴德嘛。”

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一个小红军,小红军回来报恩时已是少将

听完这话,民团的人什么也没说,每人象征性地用刀劈了一下山洞壁,就离开了。

一开始,李木富每天上山给段苏权送三次稀饭,有时带些草药,但李富木家里的条件本身就不好,再加上兵荒马乱,李木福迫于无奈,送饭的次数越来越少,

有一次,李木富连着三天没去山洞,段苏权饿得全身无力,只好拖着身子爬去找李木富,在距李家门口两百米时他昏了过去。醒来时,他看到李木富的一家人满脸饥黄,屋里的灶头都蒙了一层土,段苏权看到自己太为难李家了,决定自己去找组织。

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一个小红军,小红军回来报恩时已是少将

临行前,李木富特地找木匠苏仕华给段苏权做了一个拐杖。段苏权一路边行乞边赶路,最终,他在太原打听到了八路军办事处。时任政治局常委的任弼时十分惊讶,感慨道:“原来你还活着,好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原来,组织上认为段苏权已经被地主武装杀害,还在第二次党代会上为其举办了追悼会。

少将报恩

之后,段苏权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并在1964年率领工作组远赴越南。1955年,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

到了1983年,从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职位离休的段苏权(少将军衔)回到秀山县任主要领导。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他查看了雅江一带的众多山洞,但是没有找到记忆中的那个半月形的山洞,而且也没有找到李木富一家人。段苏权后来又被调回北京,但是他委托了当地的干部帮他打听李木富的下落。

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一个小红军,小红军回来报恩时已是少将

在长久的排查下,最终秀当地党史研究人员找到了当时已入花甲的李木富,在看到李木富的照片时,段苏权有些哽咽:“他们无愧于红军的亲人,理应受到新社会的尊敬和爱戴。”

李木富一生老实朴素,段苏权问他有什么要求,老人说自己没啥要求,只是希望能帮助修建下村头的桥,方便村民出行。

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一个小红军,小红军回来报恩时已是少将

段苏权马上对身边人说,修桥的钱从自己工资里扣,并委托当地政府把这项工程办好。桥的质量很好,由水泥、鹅卵石混合而成,群众亲切地称这座桥为“红军桥”。

那个半月形山洞前也立了一个碑,命名为“红军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