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之中遇到过很多难对付的对手,要论让他吃亏最多的,张绣是其中之一。曹操两次亲征张绣都大败而归,第一次亲征时更是搭上了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的性命,可谓损失惨重。张绣之所以能打败曹操,一个关键点是有贾诩在身边替他出谋划策。
张绣是武威郡祖历县人,与贾诩是同郡。东汉末年,金城的边章、韩遂等一帮人为祸凉州,其中的鞠胜带兵跑到祖历县劫掠,祖历县令在抵御时战死。张绣后来找到机会杀死了鞠胜,为县令报了仇,由此县中的人都很敬佩他,他也趁势带着本县起兵了。

张济是张绣的叔叔,董卓和牛辅死后,他成了西凉兵的三大顶梁柱之一,与李傕、郭汜一同攻打长安,击败了王允和吕布。期间张绣跟随张济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被封为建忠将军、宣威侯。
到后来,张济带兵屯驻在躬农一带,由于部队缺粮少食,就去攻打刘表的穰城取食,结果张济在战斗中负箭而亡,张绣就接了班。此时张绣的处境比较危急,刘表也有意收揽张绣让他为自己所用,于是两人就走到了一起。刘表将宛城送给了他,让他在这里守卫自己的北境。曹操把活跃在宛城一带的张绣视为大患,于是在建安二年亲自带兵攻打张绣。
曹操第一次亲征
曹操的大军刚开到淯水,张绣就投降了……很果断,也很融洽,如果以此为结局,就不会有后面许多不愉快的事了。可是曹操偏偏就看上了张济的夫人,竟把她纳为妾室,她可是张绣的婶娘啊!
这等于是把张绣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一点脸面都不给。张绣视之为奇耻大辱,心中有怏怏不快之意。这份情绪被曹操察觉了,就开始密谋除掉他,而曹操的密谋也恰好被张绣得知了,两人表面上仍然融洽,暗地里却已剑拔弩张。
直接的导火索是,张绣的爱将胡车儿去见曹操,曹操一向赏识他,因此礼遇有加。张绣只知曹操对胡车儿好,不知其中原因,误以为胡车儿已经被他收买,以为这两人已经在密谋对付自己,于是决定先发制人。
张绣用贾诩之计,骗曹操说自己的部队要更换驻地,要从曹操的军营中穿过去。曹操没有多想,应该是没料到张绣突然之间就要反叛,便同意了。张绣又骗他说,盔甲太多,辎重车运不下,我让士兵们都把盔甲穿在身上,你不会多虑吧?曹操也没有多想,又同意了。
就这么的,张秀的部队全副武装进了曹操的驻军营地,此时曹操帐下的士兵可能都还在自由休息呢。他们突然发动袭击,而曹军没有防备,吃了个大败仗。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国和爱将典韦都在混战中战死了。
张绣的实力毕竟还是弱小了点,打赢之后就立刻带兵逃入穰城,曹操令部队围攻,围了一年多都没打下来,于是一年后,在建安三年曹操再一次亲征张绣。
曹操第二次亲征
这一次曹操亲自来指挥围城战,围了一段时间后,后方传来消息说袁绍准备渡河南下,曹操只能撤围,带着部队回去增援。
张绣在穰城内当了一年多的“缩头乌龟”,此时见曹军突然撤退,“偷尾巴”的欲望一时间变得十分强烈,要带兵出城攻击曹军后方部队。贾诩劝他说:不能去!张绣不从,执意要袭击撤退中的曹军,结果中了曹操的埋伏,吃了大败仗。
张绣带着残兵败将回城,正懊恼自己没有听从贾诩的劝阻时,贾诩又对他说:快去追击曹军!一下子把张绣说懵了,之前让我不去,我没听从结果吃了败仗,怎么现在反倒又支持我追击呢?贾诩说: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在追击准没错!张绣听从了,结果果真打了大胜仗。
回来后张绣问贾诩原因,贾诩解释道:你善于带兵,但比不上曹操。曹操知道你会追击,所以会亲自断后并设下埋伏,此时追击就等于自投罗网。他之所以突然撤退,一定是因为后方发生变故,既然已经挫败追击,就会让部队轻装前行,安排别的将领断后。这些断后的将领不是你的对手,所以你会取胜。
就这样,在贾诩的谋策下,曹操临走前还是吃到了大败仗。
张绣归降
一年后,袁绍与曹操的大军在官渡附近对峙,秉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袁绍向张绣派去了使者,想要招降他。张绣当然是高兴的,他们有共同的敌人,而且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投入袁绍帐下确实是很明智的选择。
可是在接待袁绍使者的酒宴上,贾诩直接当面对使者说:“替我们谢过袁绍的好意,可是袁绍这个人啊,他连自己的兄弟都容不下,又怎会容得下张绣这样的天下豪杰呢?”张绣惊呆了,不知所措地问道:“何至于说这种话!”
后来两人私下谋划,贾诩对张绣说:不如归顺曹操。张绣问:袁绍的实力明显更强,况且我和曹操结了仇,这能行吗?
贾诩为他分析了三个要点:一、天子在曹操手中。二、袁绍兵马多,我们归顺后,肯定不重视我们;曹操兵马少,我们归顺后他不仅重视,还会心存感激。三、曹操这种志在天下的人,是不会挂记着小仇小怨的。
从在董卓帐下时,到如今自立门户,张绣对贾诩的能耐早已是由衷地信服。他最终还是决定走这步险棋,去归顺曹操。
果如贾诩所言,曹操对张绣的归顺大喜过望,立即结下联姻,让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在官渡之战中,张绣立下功劳,被封为破羌将军;后来攻打袁谭时又有功,加封食邑共两千户。在当时曹操手下的诸位将领中唯有张绣的食邑超过了一千户。
后来在征讨乌丸时,张绣在行军途中死去。《魏略》记载说:时为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多次当面指责张绣道:“你杀了我哥哥,怎么还有脸见我!”张绣内不自安,便自尽了。
这处记载有错误,在当时,曹丕还没有当上五官中郎将。不过也有合理之处,曹昂死于张绣之手,纵然曹操能放下,曹昂的兄弟们也未必能放下。他们不给张绣好脸色,而张绣因此惶恐不安甚至自尽,也是合理的。